記者 | 劉雨靜編輯 | 馬越1
鬧鬼這件事放到中元節或許沒那麼有趣,但到了西方的萬聖節反而顯得還挺合理。
不得不承認,這個原本起源於凱爾特人在百鬼夜行日為了抵禦鬼魂而戴上面具的宗教節日,如今在亞洲文化中則變成了各年齡層的變裝狂歡。
原本西方孩子們的討糖果習俗,到了中國變成更廣泛意義上的另一個消費節日——餅乾、糖果、蛋糕、花束、各色服飾,商家們把各種促銷冠以「不買東西就搗蛋」的包裝,看起來和購物節沒什麼兩樣。
在清一色的萬聖節借勢中,仍有不少品牌真情實感地在扮鬼或嚇人,也有不少有趣的創意值得一看。
彩虹糖:女巫被小孩反套路的萬聖節廣告
傳統童話裡把小孩煮了吃的暗黑女巫,在彩虹糖(Skittles)的萬聖節廣告裡變成了一個無可奈何的普通阿姨。
廣告裡,暗黑女巫在自己的屋子裡和一個青年男子大眼瞪小眼——青年男子賴在女巫的大鍋裡,不停地問她要彩虹糖吃,還從手機裡翻出女巫用糖果把小孩騙回家煮的視頻質問女巫,「你不是說跟你回家有無限量的彩虹糖吃嗎?」
彩虹糖的營銷創意向來有些反套路的成人向邪典電影意味。去年彩虹糖在多倫多造了一間現實中會奔跑的糖果屋子,萬聖節期間在多倫多的大街上出沒。這個外觀有點詭異的屋子連門牌都是一顆顆彩虹糖貼成的,如果你剛好去敲門要糖,會伸出一隻顫抖的綠色的手,手裡遞出一包彩虹糖。
彩虹糖的奔跑糖果屋
糖果屋裡出現的手
漢堡王:萬聖節也要照例碰瓷麥當勞
在萬聖節前夜,紐約州的這家漢堡王把自己打扮成了麥當勞。
門店披上挖空的白紗,用黑色字體寫上麥當勞的字樣,看起來像是巨型鬼魂。從遠處看,簡直就是沒有預算的廉價麥當勞門店了。
這並不是漢堡王第一次用假扮麥當勞的方式調侃競爭對手,過去幾年也有漢堡王的門店曾把自己打扮成麥當勞吸引眼球,還會在店外招牌上寫「開玩笑的!我們還是漢堡王,那個用直火烤肉餅的漢堡王(諷刺競爭對手的肉餅不是直火烤制)」。
打扮成麥當勞的漢堡王。漢堡王的萬聖節廣告則是走驚悚電影路線的——配樂、橋段設置、色調打光,看起來都和普通的恐怖片差不多,不過內容卻都和漢堡有關。今年的廣告在洛杉磯著名的靈異酒店Alexandria Hotel拍攝,劇情是——如果你被鬼魂附身吃皇堡,會是怎樣的感受?
被附體的吃漢堡的人。2018年的漢堡王萬聖節廣告也是乍一看非常驚悚的靈異片:他們推出了一款綠色的噩夢漢堡,還拍攝了一支很像靈異紀錄片的廣告:
上海迪士尼樂園:僅此一夜的反派出沒,還有可以蹦迪的電音秀
迪士尼樂園的一項入園規定是成年人不能打扮成迪士尼人物入園遊玩,因為其他遊客很可能混淆,產生安全或遊園體驗不好的問題。不過這項規定每年只有萬聖節會打破——在萬聖節期間,每個人都能打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入園遊玩,甚至從隔壁華納片場來客串也沒關係。
今年你會發現上海迪士尼新增了很多針對年輕客群的活動。社交媒體的傳播度是今年上海迪士尼不少活動的重點,據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對界面新聞介紹,今年新增了名為「這就是萬聖夜」的電音舞蹈派對,迪士尼小鎮的萬聖節變裝熱舞派對等等——看起來是為那些愛蹦迪的年輕遊客準備的。
變裝熱舞派對10月31日萬聖節當天迪士尼的各個反派還首次出現在樂園的各個區域與遊客互動拍照(過去僅有反派遊行環節)。「如今社交媒體十分普及,遊客會通過社交媒體發表遊園的感受,」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對界面新聞說,「所以我們通過手機App,微信,微博,廣告等與遊客進行溝通,試著擴大影響力。」
萬聖節期間出現在迪士尼樂園裡的反派麥當勞:海報裡有很多鬼,但都不是真的
麥當勞中國今年的萬聖節借勢營銷是一組海報。儘管並未有什麼其他噱頭,這組海報倒是因為文字雙關而有點新意:在中國,鬼並不總意味著可怕的東西。比如「討厭鬼」就有一絲嬌嗔,而「可憐鬼」則顯得真的很可憐。
這組海報以「鬼」為主題,但都——不是真鬼。
可憐鬼
花心鬼星巴克:南瓜特飲依然是主角
星巴克的南瓜絲絨拿鐵由於首次登陸中國市場,今年是星巴克的主推對象。到了萬聖節,南瓜的存在感依然很強。在中國市場,星巴克的萬聖節特飲是一款名為「南瓜小樂魔」的商品,萬聖節限定的杯子也是以黑貓、南瓜和卡通鬼魂為主題的。
中國星巴克的萬聖節特飲日本市場的萬聖節限定特飲則與南瓜無關,分別是萬聖節假面舞會木莓摩卡萬聖節紅夜派對星冰樂,此後又推出了黑色假面舞會版本的限定星冰樂。
日本星巴克的萬聖節特飲萬聖節的儀式感變強,人們也更願意買單,因而除了星巴克,餐飲品牌都紛紛把萬聖節限定的食物提上日程。便利店們今年也紛紛積極推出更多的萬聖節限定商品——比如中國的羅森和全家便利店便有不少南瓜和萬聖節主題的甜品蛋糕。在日本市場,萬聖節主題的季節甜品早已成為慣例:今年日本羅森就曾開賣過打扮成南瓜的輕鬆熊萬聖甜點、小鬼馬卡龍等甜點,在社交媒體也有不少討論度。
輕鬆熊萬聖節甜品
羅森的萬聖節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