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三層馬路,是渝中區旅遊步行線路,從李子壩到鵝嶺,全程1800米,步行約1小時。多年來,被重慶人津津樂道,非常有名。
三層馬路,即使是地道的重慶人給你介紹,都有可能讓你聽得雲裡霧裡的,就其這三層是怎樣的路形,就可讓人們喋喋不休半天,軍哥在朋友的推薦下,十多年來多次實地考察,頗有心得。下面就和大家來聊一聊,品一品三層馬路,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首先,三層馬路位於渝中半島佛圖關鵝嶺山脊北側,面臨嘉陵江,山地綠樹茂密、鬱鬱蔥蔥,彎彎曲曲山路的石壁上、建築物上,輕軌的支撐上爬山虎蔓藤密布,由此組成了的漂亮立體景觀,在十多年前無疑是非常漂亮的了。軍哥翻出老照片,隨便曬幾張,都非常漂亮而獨特,在重慶沒有第二。
從李子壩車站直接爬坡上行看到的樹上爬藤
二廠老工房爬滿了爬山虎
第二,三層馬路究竟是什麼樣子呢,軍哥用官方指示路線圖來加以說明。
三層馬路路線圖
要搞清楚三層馬路,需先從上圖中談一下李子壩觀景平臺,也就是李子壩單軌穿樓的觀景平臺,它位於李子壩正街的李子壩軌道車站處,在它的下方的狹窄漫坡地帶是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如圖中標註)。以李子壩軌道車站定位,右走遇一斜坡向上,步行距離160米到三叉路口,這裡就是三層馬路第一層的起點,也就是圖中紅色線段的起點(圖中整個紅色路線段,就是三層馬路。)。左斜上坡(藍色路段)到李子壩輕軌站,就是網紅景點:單軌穿樓處。右斜坡向上的紅色一段,就是三層馬路的第一層,第一層馬路全長370米,第一層終點又是一個三叉路口,右邊通向佛圖關輕軌站,這裡距佛圖關輕軌站僅20米左右,左轉斜向上是三層馬路的第二層,此處是三層馬路從第二層起點,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機關舊址就在此轉彎處,爬坡到貳廠文化園處,就是第二層終點,第三層起點。第二層全長830米,從貳廠文化園右轉爬坡到鵝嶺公園這一紅色路段就是第三層,全長600米。
因此,整個三層馬路就是一條盤山公路。
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在第一層馬路下方。
從立體層面來看,在第一層馬路對應李子壩軌道車站下面,在濱江路旁的狹窄的漫坡上,是李子壩公園又名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全長1.8公裡,面積共12萬平方米,是重慶首個抗戰遺址公園。
俯瞰李子壩抗戰遺址
園內包含5組抗戰歷史文物建築,分別是高公館、李根固舊居、國民參議院舊址、交通銀行學校舊址、劉湘公館,集中展示了重慶抗戰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金融等各個方面的歷史風貌,是抗戰文化的新符號和新闡釋。
劉湘公館:建於20世紀30年代,該建築坐南朝北,一樓一底,中西合璧式磚木結構。據介紹,該處原為川東道尹柳善的府第,民國初年劉湘買下修繕後作為川軍21軍辦公樓。
劉湘公館
第一層馬路,是370米長的斜坡馬路。
在第一層馬路上,可參觀到史迪威博物館、故居和飛虎隊展覽館。地處:渝中區嘉陵新路63號。
博物館成立於1991年,原佔地面積不足500平方米。美國陸軍中將約瑟夫·史迪威1942年到1944年間在渝擔任盟軍中國戰區總參謀長、美軍中緬印戰區總司令、美國援華租借物資監督等職。史迪威將軍故居,樸素小館,青苔上瓦。之前是宋子文行館。博物館是重慶重要的陪都遺蹟。平均每年接待美國來客超過3萬人。是中美兩國人民共同抗戰、友好往來的象徵和中國對外民間交往的一條重要渠道。2013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參觀需購門票15元。
史迪威博物館、故居
在史迪威故居斜對面是重慶飛虎隊展覽館。青磚灰瓦,古色古香,這裡承載著重慶老一代人的記憶,以及家喻戶曉的&34;英雄史詩。參觀免費,但需要出示身份證登記進入。
重慶飛虎隊展覽館
在第二層馬路的起點處,是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機關舊址,目前是關閉狀態。
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機關舊址
第二層,主要是人們休閒品茶聊天,吃重慶特色江湖菜的地方。
在道路兩旁,有李子壩梁山雞、茶泡飯、烏魚花等有名的江湖菜,慕名而來的人,絡繹不絕。
李子壩梁山雞是梁山雞菜品的發明者、梁山雞品質守護者和梁山雞文化的發揚者。憑藉&34;,李子壩梁山雞一味風行,成為重慶火鍋行業裡一個不可或缺的細分品類。
梁山雞店
江畔尋花·咖啡小築位於飛虎隊展覽館樓頂位置,處在第二層馬路邊,這裡環境優美,滿園鮮花盛開,綠植青翠、錯落有致。坐在那裡一邊喝咖啡,一邊打望嘉陵江風光。此外,還能時不時的感受頭頂輕軌快速而過的聲音,非常的愜意!是休息閒聊的好去處。
江畔尋花·咖啡小築
茶泡飯位於江畔尋花·咖啡小築的對面,雖然叫茶泡飯,但跟日式的那種泡飯沒有一點關係,其實是吃江湖菜的地方。
茶泡飯餐館
從茶泡飯處繼續往前走,就能看到烏花魚餐館,烏魚花的吃法,最能體現重慶地道江湖菜的味道。最大的特點是魚養在冰涼的井水中,溫度維持在18度,確保肉質鮮美緊實,因此,做好的烏魚花,口感特別舒服好吃。
烏花魚餐館
在第二層的路上,還可去到圓廬參觀。
圓廬位於嘉陵新村190號,是孫中山長子孫科的舊居。圓廬建築主體平面為正圓形,南側接矩形房屋一間,由著名中國近現代建築設計開拓者之一的楊廷寶設計。主體建築是一個圓柱體的舞廳,住房設計在舞廳四周。大圓屋頂有如傘蓋,牆上開窗,內設舞池,底樓有精心處理過的管柱連接頂層,用於除溼通風,保持舞池空氣清新。底樓的圓形舞池四周分隔為扇形小屋,用於跳舞換衣服專用。它不僅是孫科當年在重慶的公館,也曾是國共談判的場所。幾十年來,圓廬已成為市民的居住房了。據說,2017年,市民撤離,現已作為文物加以修繕保護。
圓廬作為居民房時的情景
第二層終點處,是重慶鵝嶺二廠文創公園。
這裡是曾經的印製二廠,重慶鵝嶺印製二廠成立於1953年,她曾經是重慶的彩印中心和西南印刷工業的彩印巨頭。抗戰時期這裡曾經是民國印鈔廠,50年代至70年代,在重慶,但凡是帶顏色的紙片兒,差不多都是由二廠印刷的。隨著社會不斷進步、我國科技飛速發展,曾經的彩印巨頭也不得不退出歷史的舞臺。而在2015年5月,伊米酷文化投資旗下控股的圖比文化創意諮詢有限公司獨具慧眼,落戶鵝嶺二廠,開啟了一場&34;。該項目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打造以母城歷史文化為核心,以創新體驗商業為載體的複合型的商、旅、文產業項目。整體設計強調保存原有的工業遺蹟,修復更新符合現代商業經營的物理空間,將科技、文化、零售商業、休閒觀光等標誌性項目引入渝中,使貳廠創公園成為了重慶市首屈一指的標杆文創產業基地。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曾在此取景,現在成為遊客熱門打卡地。特別得到年輕的一代的追捧,同時,也是老一輩重慶人回顧、追憶過去的好去處。
重慶鵝嶺二廠文創公園
第三層主要景點—鵝嶺公園。
鵝嶺公園位於重慶市渝中區長江一路,是三層馬路的第三層的終點,原為四川總督的私人別墅:鵝嶺山莊,後闢為鵝嶺公園。是重慶最早的私家園林,也是重慶直轄後第一個規範化管理一級達標公園,AAA級國家旅遊景區,渝中區科普基地。鵝嶺原名鵝項嶺,其地處於長江、嘉陵江南北挾持而過的陡峻、狹長的山嶺上,形似鵝頸項,故而得名。環抱重慶半島的兩江在這裡距離最近。
鵝嶺石碑標誌 紅樓
鵝嶺公園位於重慶半島最高處,瞰勝樓(兩江亭)高聳九重,登樓遠眺,可以360度觀景,看渝中、南岸、江北、甚至九龍坡等地。兩江風光盡收眼底,入夜觀燈海,更是絕佳去處。
兩江亭處於渝中半島最高處,建於1984年,樓高41.44米,海拔380米,為七層塔式建築。兩江亭南為長江,北為嘉陵江,亭內樓梯旋轉而上,可層層觀景。
瞰勝樓(兩江亭)
石繩橋,原名&34;,是重慶市鵝嶺公園中的一處標誌性建築。石欄軒飾以繩紋浮雕,俗稱石繩橋。
石繩橋
榕湖繩橋是鵝嶺公園最著名的標誌性景點,也是典型的中國傳統風格園林藝術。重慶鵝嶺公園內的繩橋,是用川渝地區常見的青石打造的橋身,略微的起伏與曲折。看上去她沒有北京皇家園林漢白玉橋的華貴;也不象江南園林曲橋的嬌美,但卻以其獨特的繩索造型欄杆,成為遊客喜愛的拍照留影和聚集之地。
清侍御趙熙為其書寫&34;兩字,並刻石立碑。
鵝嶺公園最神秘,最漂亮,最有故事的桐軒石房子。桐軒面積約一百多平方,因建園時四周都種植梧桐樹,取廣栽梧桐樹,引得鳳凰棲之意,所以就取名&34;。這是一座仿羅馬式建築,全石結構,無一釘一木一磚一瓦,頂呈拱形,正壁刻有中國地圖,嚴格意義上講是清政府時版圖,雖然線條已經模糊,但仍能看得出來,這恐怕是當時大陸上唯一一幅石刻清朝全圖,跟現在的中國地圖相比,外蒙古是我們的,這種地圖民國時叫為&34;。時間到了1947年,這幅&34;就變了,變成了一隻雄雞,至今都是一隻雄雞!!
桐軒石房子
從三層馬路最高點鵝嶺公園觀光後,還可直接步行到佛圖關公園,佛圖關不僅是歷史上的軍事要塞,還是重慶人們古時候陸上通往永川、成都地區的唯一交通要道。沿東大路上成都,這是唯一的陸路關隘,出了佛圖關才算出了重慶城。
佛圖關大門
從佛圖關往下,走彎彎曲曲的石梯、棧道和石板小路,可到佛圖關輕軌站,又到第一層的終點,在這裡,可乘電梯直接到李子壩正街,距李子壩公交站很近。或順著第一層馬路,到李子壩觀景平臺,整個一個循環。
佛圖關輕軌站
鵝嶺公園高空棧道可走到下面,在一斜坡處遠眺單軌穿樓情景非常壯觀!
棧道 遠眺單軌穿樓
如果想延伸參觀的話,在軌道李子壩站、李子壩公交站可坐多路公交車,到紅巖村站下車,參觀紅巖村革命紀念館。
此外,從第三層鵝嶺遊玩後,延伸徒步行走到兩路口進入急救中心路口,觀賞美國大使館舊址;然後繼續前行可到兩路口參觀宋慶齡故居。
雖然三層馬路爬坡上坎,但這裡特有的地勢,綠蔭環繞,曲徑通幽,步步登高,使得每一層觀賞、參觀,都讓人思維跳躍,都有不同的感觀,人文歷史故事引人入勝。走走停停,尋尋覓覓,讓人沉浸在美麗景色和逝去的那個年代的回憶中,這條馬路不同於其他山城的盤山路,它籠罩著一種歷史年輪的滄桑感,充滿了神秘和傳奇色彩故事,證明了山城是堅不可摧的山城,山城人民是英勇頑強、偉大的人民,記錄了當年美國人民對我國的戰時援助和共同抗日的歷史。
而在當下,三層馬路又是網紅景點打卡地,同時,它獨特的地勢,讓去體驗人們,能夠體會和感受到重慶特有的爬坡上坎的市井生活味道。
以上這些,也許就是三層馬路特有的看頭吧,各位看官,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