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出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妙對下聯,堪稱經典

2020-12-10 騰訊網

對於不熟悉對聯的朋友來說,對聯似乎是一種極為高雅的文學活動,即使有一些提供交流的網絡平臺,也都望而卻步、高山仰止,認為不能是我等這樣「凡人」所能接近的。

其實不然,對聯雖然有一些學問與講究在裡面,但其畢竟是來自於生活的文學藝術形式。說白了,對聯是很「接地氣」的文字休閒遊戲,就像猜燈謎一樣,都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學精粹,只是表現的形式不同罷了。

現在對聯在人們的印象之中,大多與節日有關,尤其是春節,家家戶戶門上都要貼上一副對聯,以表節日的美好祝福和喜慶氛圍。而在古代對聯則是一個老少皆宜的遊戲,只看你的才思是否敏捷,對得巧妙便是絕對。今天要說的就是一副十分「接地氣」的對聯,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下聯一出,堪稱經典。

一、對聯的樂趣

對聯伊始是一個比較「講究」的文學藝術形式,有固定的格式結構,對仗、平仄上面都有著苛刻的要求。對仗還好理解,就是需要在對聯時,每個字詞都要詞性相同,比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等。「春花」對「秋月」、「蜂鳴」對「蝶舞」,這就是詞性相同。

在平仄方面則會有很多「糾結」在裡面了,由於古人的語言也會進化,在納入正規的「字典」時也會有一些小小的變動,發展到今天,很多字在平仄上都會存在較大的差異,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把很多的對聯愛好者拒之門外,畢竟誰也不想玩個遊戲還要翻查字典吧。

然而,對聯卻仍然流傳至今,其最大的樂趣而是在於講究構思的巧妙,一副經典的對聯不一定要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只要表達出精彩的意境,就可以稱之為好聯佳作。

古往今來,有很多經典的對子,如果嚴格按照對聯的要求來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比如,北宋初年宰相呂蒙正,年輕的時候家境貧寒,看那些「朱門酒肉臭」的紈絝子弟不學無術,感到十分憤懣,於是在自家的門上寫了一副對聯。

上聯:二三四五;下聯:六七八九;橫批:南北。這副聯看起來毫無「章法」可言,但呂蒙正的好友卻看出了其中的「貓膩」。這副聯中,沒有「一」,沒有「十」,橫批中沒有「東西」,翻譯過來就是「無衣無食無東西」,形容自已貧苦,卻沒有一字與貧苦有關。

這樣的對聯令人叫絕,雖然沒有什麼平仄可言,卻有極大的趣味性在裡面,用幾個數字表達出自嘲和暗諷的情緒,不得不佩服呂蒙正的文字構思功底。

所以,在古代經常會用對聯來表達出一些作者的思想與情感在裡面,經常出現的就是一些頗有「技術」含量的對聯,暗含「機關」卻也增加了對聯的樂趣,讓對聯成為一種文字遊戲流傳下來。

二、巧對聯、稱經典

說到紀曉嵐,都知道他是清朝有名的大才子,更是一個對聯高手,他遇到乾隆這樣一個有雅趣的皇帝,兩人惺惺相惜,留下了不少精妙的對聯成為佳話。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有關紀曉嵐對聯的故事。

俗話說得好,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有乾隆這樣的皇帝關照,紀曉嵐的一生雖有波折,卻也是有驚無險,一生榮華,全靠皇帝老子倚重,走到哪裡都是隨身「攜帶」,流傳到民間的故事也是頗多。

乾隆可以說是一位「十全」的皇帝,能文亦武,六下江南留下了不少的韻事與佳作,身為大學士的紀曉嵐也隨之名聲遠揚,在朝堂之中也算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羨慕嫉妒恨的官員都有,但也都拿他沒辦法,誰讓紀曉嵐有才呢!

但總會有「不甘寂寞」的朝臣向紀曉嵐「挑戰」。這日,乾隆皇帝大擺宴席,有個朝臣對紀曉嵐的才學表示懷疑,自持才高八鬥、學富五車,酒後壯了「慫」人膽,但向紀曉嵐說出一聯,問是否敢「應戰」。

紀曉嵐是誰啊,那可是和乾隆皇帝對對聯,讓皇帝親口誇讚的人,什麼虎膽龍威沒見過,自然也不把這朝臣放在眼裡,本意想拒絕,卻不料這事激起了乾隆皇帝的興致,便讓紀曉嵐「應戰」,聖旨一下,自然不敢抗旨,便讓這位朝臣出聯。

朝臣有意讓紀曉嵐難堪,說道:「鼠無大小皆稱老」,這聯提得確實有難度,考驗的不僅僅是對聯的技巧,更是考驗一個人的文學功底。

上聯的意思很簡單,難就難在,鼠不分大小都叫「老」鼠,下聯想要對上必須也要符合這個規律。

就在眾臣琢磨下聯時,紀曉嵐略作思索對出了下聯:「鸚有雌雄都叫哥」。眾臣一聽,紛紛叫好,堪稱經典。

鸚鵡又有鸚哥一名,紀曉嵐能夠馬上想到用鸚鵡對朝臣的老鼠,老鼠分大小,鸚哥分雌雄,對仗極其工整,可謂是才思敏捷、學識深厚。

其實這樣的對聯對於紀曉嵐來說,可能是太「小兒科」,紀曉嵐的才學不僅僅是表現在對聯上,在乾隆的重用下,他是《四庫全書》的總纂官。

《四庫全書》的纂修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開「四庫館」,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關閉「四庫館」,共經歷了14個年頭,紀曉嵐始終擔任總纂要職。

《知足齋詩集·續集》對紀曉嵐的評價是:「宗伯河間奼,口吃善著書。沉浸《四庫》間,《提要》萬卷餘。抑揚百代上,浩博衡錙銖。」

《四庫全書》囊括了文、史、哲、理、工、農、醫,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夠從中找到源頭和血脈,紀曉嵐作為總纂對這些不說是一一精通,也是掌握大多的精髓,以紀曉嵐的浩海如煙的學問,對聯對於他來說真的是一種小遊戲了。

所以,紀曉嵐一生略有波折,但沒有影響他仕途的前進步伐,即使在死後,嘉慶皇帝還御賜碑文「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 諡號「文達」,享盡殊榮。

小結

也許有的朋友看到這裡,感覺對聯中含有「大學問」,其實對聯之所以傳承到今天,就是其中有樂趣所在,作為一種文字遊戲,只要平時多留意身邊的人與事、景與物,都可以成為出聯或對聯的題材。

如果有時間再瀏覽一些書籍,更深層次的接觸文學知識,會為對聯提供更豐富的內容。對聯貴在一個「意」字,即使沒有太高的學問,只要用得巧妙便可以是一副佳作,而要想用得巧,那就需要多學習、多觀察。

其實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手機不離手,利用零散的時間有空多翻看一下有關古代文學的知識,比要看那些網紅要有用處得多。要知道,一個人的修養不僅僅看的是外表的光鮮,更應該注重內在的美。

有句話現在常說:美麗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如果不想做個空有其表的皮囊,就多用知識來豐富自已的靈魂,這樣在言談舉止之中才能表現出你的個人素養,尤其在競爭激烈的今天,無論是職場、商場還是情場,只要你有才學、有能力,總會有慧眼識珠的人不讓你蒙塵。

參考資料:《宋史 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四》《清史稿》《知足齋詩集·續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下聯真是太妙了!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下聯真是太妙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文化是包羅萬象的,包括對聯俗語諺語之類的。現在的很多文化就已經成為了寶貴的財富,其中就有很多對聯的故事,以及諺語的故事以及俗語的故事。今天我們主要講的就是關於對聯的,我相信大家對對聯的故事都是比較熟悉的。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常常以對聯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這個生活的讚美及感嘆。
  • 乾隆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難倒一群才子,紀曉嵐的下聯堪稱經典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的文化寶藏,而對聯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有趣的是,在清朝的時候,有一個皇帝,也是對對聯界的常客,此人便是乾隆皇帝,他用自己的智慧,為後世留下了不少經典的故事,經典的對聯。乾隆時期有一個著名的才子,此人名為紀曉嵐,是乾隆身邊的紅人,與和珅兩人經常相愛相殺,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正是因為如此,乾隆出遊的時候,總喜歡帶著他們二人,這才有了《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故事。
  • 千古絕對,上聯是:鼠無大小皆稱老,下聯至今僅有一人對出
    原文標題:《千古絕對,上聯是:鼠無大小皆稱老,下聯至今僅有一人對出》說起對聯,可以說是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在經過時間的沉澱以後,對對子的文化越發繁榮。就比如自詡是清朝第一才子的紀曉嵐。他回京途中,遇到了和自己一起艱苦讀書的好朋友,他的好朋友在湖南當縣令。兩人在讀書的時候就十分的要好,可以說是穿同一條褲子,這麼多年來,再次相見,十分的開心。於是,兩個人就喝酒聊天聊到半夜。但是由於紀曉嵐有要事在身,耽誤一夜已經實屬難得,第二天紀曉嵐就收拾好行李準備回歸京城。
  • 上聯「山石巖下古木枯」,紀曉嵐靈機一動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一副標準的對聯是由上聯和下聯組成,上聯叫出句,下聯叫對句,一般是出題者吟出上聯,而應答著要對出合適的下聯,所以對聯在古代經常用作選拔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對聯講究的是對仗工整,上聯多少字,下聯也要有相同的字數,而且平仄方面要押韻,上聯是平仄平,那麼下聯就要是仄平仄,這樣才算是嚴謹。
  • 上聯「山山出竹竹成林」難倒眾人,紀曉嵐妙對下聯,成為經典佳對
    其實對聯文化的靈魂在於「意境」兩個字,一副對聯能否成為經典佳對,完全取決於能否言之有物,是否讓人能感悟到人生哲理或受到什麼啟發。歷代有很多對聯高手,比如宋代的蘇東坡、蘇小妹,明清時期的解縉、鄭板橋、紀曉嵐等等,有關他們的對聯趣事不勝枚舉,絕大多數都來源於民間,經過人們口口相傳,至今成為經典佳對。
  • 乾隆出上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紀曉嵐的下聯堪稱妙對!
    比如清代的乾隆,就很喜歡中國的對聯文化,經常和臣子在一起出題答對,流傳下來很多經典的對聯故事。有一天,乾隆在江南遊玩,紀曉嵐在一旁陪同。到了中午,乾隆肚子就餓了,於是就走進了一個酒樓。這個酒樓在當地很有名氣,名字叫「天然居」,裡面經常聚集很多文人雅士,在一起行酒令,出詩詞,熱鬧非凡。
  • 乾隆上聯:「白水泉邊女子好,少女真妙」,看紀曉嵐如何機智應對
    這個人就是紀曉嵐。在一些影視劇作品中或者從一些史書中我們對其有一定的了解,此人可稱之為鐵齒銅牙。有事沒事,總會被乾隆叫上一起陪他去遊江南,這也是乾隆皇帝的一大愛好,生平六次下江南。遊山玩水好不快活,每當看到好山好水的景色,總能惹得他們詩興大發,有時候是即興的一首詩,有時候是精妙的對子。在一次喲玩的時候,乾隆皇帝出了一上聯,問紀曉嵐下聯該如何作解。上聯是:白水泉邊女子好,少女真妙。
  • 紀曉嵐出上聯「寸土寺內少女妙」,和珅巧對下聯,化解了一場尷尬
    因為乾隆這一特別的愛好,他也毀了不少經典。如果說別人題字在作品上是代表欣賞,是大師點評;乾隆的一套「大禮包」下來就是彈幕的存在了。乾隆的第三個愛好就是女人, 關於乾隆在民間「一見如故」的故事可謂不少。如果是去上香的,那麼皇帝肯定會將他「踢出群聊」。很顯然,和珅這次並沒有把馬屁拍到馬蹄子上,在支走紀曉嵐後,和珅捅了捅乾隆爺,乾隆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次和珅也沒有讓他失望。於是皇帝丟下紀曉嵐,在和珅的帶領下,看到了一位十分好看的女子,長得那叫一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緩緩走出來,那輕盈的步伐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甭提是有多好看了。
  • 上聯「打遍天下吃肉」,紀曉嵐對出下聯太巧妙,在場人紛紛叫好
    乾隆帝很喜歡對對聯,時不時地還會出上一副上聯,來讓文中大臣們對下聯,對得好還會有所嘉賞。在眾臣之中,就有這麼一位對聯高手,就是紀曉嵐。對於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張國立老師把紀曉嵐演繹的惟妙惟肖,堪稱是經典。
  • 上聯「山山出竹竹成林」短短7個字卻很難,紀曉嵐的下聯成妙對
    其實對聯文化的靈魂在於「意境」兩個字,一副對聯能否成為經典佳對,完全取決於能否言之有物,是否讓人能感悟到人生哲理或受到什麼啟發。 歷代有很多對聯高手,比如宋代的蘇東坡、蘇小妹,明清時期的解縉、鄭板橋、紀曉嵐等等,有關他們的對聯趣事不勝枚舉,絕大多數都來源於民間,經過人們口口相傳,至今成為經典佳對。
  • 日本人出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中國網友對出下聯,堪稱教科書
    日本人出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中國網友對出下聯,堪稱教科書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傳承了幾千年,長久沉澱下來,頗有些可研究之處。對聯文化是中國文化中比較特殊的一個領域,發展到現在,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了。著名的場面出現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乾隆和珅紀曉嵐三人湊一堆時,必須要玩上幾回對聯遊戲。有一回紀曉嵐和和珅受邀一起去吃酒,就發生了對聯的爭鬥。
  • 經典對聯:紀曉嵐出了一句上聯,二百年後才有人對出下聯?
    歷史上記載紀曉嵐有一妻六妾,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杜小月其實就是編劇結合了歷史上紀曉嵐的妻子馬夫人和最喜歡的兩個小妾的形象而創造出來的人物。《鐵齒銅牙紀曉嵐》劇照紀曉嵐飽腹文墨,年少成名又血氣方剛,少不了喜歡顯擺一下自己的才華學士,常常讓人說不出話來。
  • 伯父出上聯:曉日嵐山觀獅舞,小神童紀曉嵐對出下聯,大家都稱讚
    元宵節那天,天剛蒙蒙亮,街上已是熱鬧非凡,很多人在圍觀廟前的舞獅遊龍表演,紀曉嵐和紀明桐也坐在一顆梧桐樹下觀看。紀明桐看著看著,突然拉著紀曉嵐的手說,孩子,大家都說你是小神童,善於寫詩對聯,是真的嗎?紀曉嵐連忙恭敬謙虛地說,不敢不敢,還需要請伯父多多指教。紀明桐說,那伯父出個上聯,你對下聯怎麼樣?
  • 乾隆出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紀曉嵐連忙對出下聯
    在唐朝有一位叫做乾隆的皇帝,他和他的一位大臣紀曉嵐都非常的喜愛對對聯,留下了很多讓人津津樂道樂道的妙對,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吧! 我們都知道乾隆皇帝非常的喜歡對對聯,每次在南巡的時候看到好看的風景和一些有趣的事情都會對出一些非常絕妙的對聯。
  • 才女出上聯:「朝朝暮暮,進進出出」,秀才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古代一才女招親出上聯:「朝朝暮暮,進進出出」,秀才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對聯的「陽春白雪」 對聯又叫作「楹聯」,名字由懸掛於廳堂、書房、亭閣楹柱上而來。在古代,一些家境殷實的富足大戶人家,或者是皇親貴胄,他們在廳堂或者書房,都會懸掛一副對聯,通過對聯能夠看出主人的性格特點和平時的喜好等等。
  • 文人對對子,上聯:「夜襲寡婦村,有進無出」,下聯是?
    張國立老師主演的《鐵齒銅牙紀曉嵐》,劇中的紀曉嵐經常一言將皇帝逗得哈哈大笑,一語將和珅氣的「七竅生煙」。其實歷史上的紀曉嵐紀大學士真的是學識淵博,口才出眾,享有「鐵齒銅牙」的稱號。話說,一回紀曉嵐隨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訪,來到一個縣衙,這個縣令早聞紀曉嵐口才出眾,尤善對對子,就出了個上聯「鼠五大小皆稱老」讓紀曉嵐對出下聯。紀曉嵐想了一會,轉眼看見縣令的家養了幾隻鸚鵡,立刻口出下聯:「鸚有雌雄都叫哥」。紀大學士快速機智的對出下聯,縣令感到十分佩服,果然名不虛傳。
  • 道士娶妻自擬上聯:太極兩儀生四象,紀曉嵐下聯色香俱佳美人含羞!
    道士娶妻自擬上聯:太極兩儀生四象,紀曉嵐下聯色香俱佳美人含羞!朝臣出上聯:「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紀曉嵐的下聯太謔! 紀曉嵐不愧為敏捷才子,略一思索,當即就給出了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萬壽無疆,這就叫做『老』,頂天立地,至高無上,這就叫做『頭』;天父與地母是皇上的父母,故而叫『子』。」
  • 上聯:周瑜看小橋流水;下聯更是精彩,堪稱經典絕對
    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副對聯,上聯:「周瑜看小橋流水」,下聯則更是精彩,堪稱經典絕對。對對聯這種事情,古時候就有很多人感興趣,不過那時候並不是主要為了節日討個好寓意,更多時候是文人們之間互相切磋。在古代,文人就喜歡三五好友聚在一起,飲酒作詩,看著美景來對聯。對於文人來說,這不僅是在文學領域的一種切磋,也是一種業餘生活的娛樂方式。
  • 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各個載體都獨領風騷,像對聯文化,經過上千年的歷史沉澱,湧現出了一批千古絕對,在古代也成為了古人日常消遣的方式之一,歷朝歷代的才子們,對它無不情有獨鍾,老百姓更是饒有興趣。話說有一天,乾隆上完朝,一時興致來襲,便想著和大臣們做個遊戲,當時就命人抬來一張八仙桌,讓大臣們圍桌而坐,沒想到看到八仙桌的他,一時將遊戲給忘記了,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上聯來上聯:七男一女同桌凳,何仙姑怎不害羞作為中國道教的神仙,相信很多人對八仙都不會陌生,乾隆借用八仙的男女比例為上聯,似有戲謔之意,在場的大臣們一聽頓時面面相覷,個個你看我的我看你的,沒人能對出下聯來
  • 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下聯堪稱經典!
    一個人出一個上聯,讓另一個人來回答,趣味性非常好。清朝年間,出現了一位大才子,他就是紀曉嵐。紀曉嵐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有很深的學問。乾隆皇帝也是一位自詡才華很高的人,因此經常出題考驗紀曉嵐。有一次,乾隆出了一個上聯是這樣的,一日為日,兩日為昌,三日為晶。紀曉嵐立即對出下聯,一月為月,二月為朋,三月為(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