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文化路695棵行道樹「北漂南移」 將建生態廊道

2020-12-25 東方網

原標題:鄭州文化路695棵行道樹「北漂南移」 將建生態廊道

鄭州市文化路北段,一種「長在樹上的月季」成為獨特一景

  鄭州市文化路北三環以南500多棵國槐將「北漂」

  □東方今報首席記者張英通訊員楊志成李澤宇/文首席記者張曉冬/圖

  鄭州市文化路大修,牽涉數百棵行道樹。昨天,鄭州市園林局現場實地查看,798棵行道樹即將被移植。這些行道樹將要「去哪兒」?大部分還是在文化路上,只不過來一次「北漂」,移植到文化路北路(北三環—北四環),這裡要建「生態廊道」。

  【預報】798棵行道樹移植在即

  昨天,鄭州市文化路與儉學街交叉口,鄭州市園林局總工程師馮屹東在這裡現場查看,人行道上已畫了白線,楊樹、國槐等行道樹被圈進了白線範圍之內,這些行道樹的移植工作即將展開,綠化人員將會避開白天交通高峰,選擇在夜間施工。

  文化路改造此次涉及的行道樹,主要集中在農業路到北三環段,共有798棵。121棵法桐計劃移往鄭州市南環公園,毛白楊因移植價值不大計劃伐除。

  而行道樹移植工作的「大頭兒」,是534棵國槐和40棵白蠟,它們位於規劃的機動車道上,計劃移植,將用於文化北路(北三環—北四環)廊道建設和其他道路的補植補栽。文化路大修完成後,按規劃,將在文化路的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之間寬2.5米的設施帶內,新栽鄭州市樹——大規格法桐作為行道樹。

  【展望】文化北路將建「生態廊道」

  馮屹東介紹,文化北路(北三環—北四環)生態廊道建設,是鄭州市生態廊道之一,全長7公裡,綠化面積52萬平方米,其中道路兩側綠化面積40萬平方米,分車帶綠化面積12萬平方米。

  其設計理念為「公交進港灣,行走在中間,輔道在兩邊,休閒在林間」,具體來說,是在文化北路兩側,各建設50米寬的生態廊道;生態廊道中大量栽植喬木、灌木、開花植物;其中設置休閒、健身設施;生態廊道還將設置6米寬的自行車道。

  【踏訪】文化北路已成「月季大道」

  昨天,走在文化北路上,中間分車帶上的花開正豔,大朵鮮花,團團簇簇,煞是好看。這是樹狀月季,5月正是吐蕊綻放時。

  目前,文化北路兩側廊道建設和綠化提升正在抓緊進行,開工9天,分車帶已經栽植銀杏344棵,樹狀月季1243棵。兩側廊道建設分別由鄭州市園林局、金水區、惠濟區組織並已開始實施。按照規劃,文化北路要形成以月季花為主的觀花大道。

  樹狀月季,又稱月季樹、玫瑰樹,是由一個直立樹幹通過園藝手段(扦插、嫁接、修剪、整形等措施)生產出來的一種新型月季類型。

  鄭州市園林局綠化工程師介紹,樹狀月季的形狀獨特、高貴典雅,在視覺效果上令人耳目一新,具很高的審美價值;它的適應性也強,花冠比一般花卉離地面要遠,不易感染土壤中的病蟲害;樹幹取材於薔薇,根系發達,花量大,生命力極強,耐寒,壽命長(單株可生長百年以上);它的花期也長,從每年5月可開到11月,長達半年多,觀賞時間長。

  之前,鄭州在金水路金橋賓館附近等道路上也種植過樹狀月季,效果很好,也很適應鄭州的氣候。CDF

  讀一送一

  志願者張貼倡議呼籲留下798棵行道樹

  鄭州市文化路大修,798棵行道樹要挪窩牽動著市民的心。昨日,一環境保護協會的志願者走上街頭,張貼倡議書,希望能儘量保留這些行道樹,為綠城鄭州留一份綠。東方今報記者張雅平實習生李豫閩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銅盤路改造 要移近百棵行道樹
    N海都記者 闕文龍 王林成 關銘榮 實習生 林冰清 文/圖 關注理由「銅盤路拓寬改造,原先的規劃說不移樹,現在為何又要移?」昨日,福州市民陳先生撥打本報熱線968111反映說:銅盤路去年啟動拓寬改造時,建設方曾通過媒體表示,銅盤路改造不會移走沿內河一側的行道樹,將作為中間分隔帶。
  • 河南:鄭州文化北路將成為飄香大道
    標準廊道內有人行道和自行車道中國園林網1月6日消息:今年春暖花開、草長鶯飛時,文化北路將成為飄香大道。昨日鄭州市園林局召開鄭州市「兩環三十一放射」新聞發布會,通報31條生態廊道的進展。文化北路將變成月季、玫瑰大道,而穿市區而過的鐵路也將穿上「綠衣」。這些生態廊道將成為市區風道,引來驅霾的風。今年,江山路、鄭登路、隴海路、紫荊山南路、北三環東延也將陸續開始生態廊道綠化。
  • 銅盤路拓寬改造行道樹要移 城建部門:盡力多留
    城建部門表示,一定會認真聽取民意,擬再次優化建設方案,能少移一棵樹就少移一棵樹,盡最大努力保留行道樹。城建:將優化建設方案,儘量不移或少移「看到海都報關於銅盤路拓寬要移走行道樹的報導,市建委相關領導很重視,我們會充分考慮市民建議。
  • 鄭州首次成批引進無患子樹作行道樹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田育臣 文圖鄭州行道樹再添新成員!今天(11月17日)上午,鄭州管城區的霞飛路東側人行道旁,綠化工人將最後一棵無患子樹苗放進樹穴扶正,用土填實、澆水。至此,管城區綠化隊新引進的約300棵無患子行道樹全部栽種完畢。
  • 【徵集】河南生態廊道怎麼建 ?公開徵求意見
    【徵集】河南生態廊道怎麼建 ?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生態廊道怎麼建
  • 鄭州生態廊道再「升艙」讓家園變得更美
    2018年10月以來,我市把綠道連通提質作為五項重點工作的重要內容強力推進,充實配套設施提升服務能力,加強苗木補栽提升綠化景觀,設置標牌標線提高管理水平,打通斷點提高通行效率等,從諸多方面為鄭州生態廊道進行了一次全面「升艙」。
  • 施工砍2棵以上大樹得聽證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首席記者 夏萍構建人、城、家、園共生共榮的公園城市意見提出,鞏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成果,以打造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公園城市為目標,到2025年,鄭州城市公園綠地分布進一步均衡;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3%以上;郊野(森林、生態保遺)公園——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微公園(小遊園)的公園體系基本構建
  • 銅盤路兩側行道樹樹齡近20年 因路改造要被移走
    東南網8月7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闕文龍 王林成 關銘榮 實習生 林冰清 文/圖)關注理由「銅盤路拓寬改造,原先的規劃說不移樹,現在為何又要移?」昨日,福州市民陳先生撥打本報熱線968111反映說:銅盤路去年啟動拓寬改造時,建設方曾通過媒體表示,銅盤路改造不會移走沿內河一側的行道樹,將作為中間分隔帶。而最近,位於銅盤中心小學旁的銅盤路拓寬改造效果圖卻顯示,銅盤河一側的行道樹將被移走。那麼,銅盤路拓寬改造究竟要移走多少棵行道樹?為什麼不把這些行道樹作為中間分隔帶保留?
  • 鄭州西三環生態廊道有人毀苗木種蔬菜 是什麼原因造成呢
    生態廊道被開墾成菜地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郭致遠文圖  3月23日,有市民反映稱,在鄭州西三環一處生態廊道裡,附近居民「開墾」掉綠化苗木,種植蔬菜,蠶食麵積近千平方米。
  • 鄭州規劃打造環城六大生態片區 為城市提供氧源、冷源
    對此,鄭州市林業局生態建設修復處處長毛訓甲說,城市熱島是反射熱量比較集中的區域,而綠島則是城市綠地比較集中的區域,比如綜合性公園、街頭綠地遊園等,還包括行道樹比較稠密、氣溫涼爽的地方。而解決熱島效應的一個有效辦法,便是建設城市通風廊道。它是以提升城市的空氣流動性、緩解熱島效應和改善人體舒適度為目的,為城區引去新鮮冷溼空氣而構建的通道。
  • 鄭州打造生態廊道防護林 打造四季常綠、三季花香的流動景觀
    生態廊道,是流動在道路、河流沿線的「綠色河流」。2012年以來,鄭州市建成各類型生態廊道4500餘公裡(四環以外,含四環部分),構建起「四季常綠、三季花香」的生態廊道防護林。根據森林河南規劃,鄭州市還將重點對過境的鐵路、高速公路和縣鄉通道生態廊道,以及全市110個高速上下站口、出入市口綠化景觀進行再提升。
  • 鄭州將建野生動物園+森林公園+森林特色小...
    鄭州將建野生動物園+森林公園+森林特色小鎮…未來滿眼綠色!》建設環城近郊森林隔離圈打造環城六大生態片區建設1個野生動物園2個森林特色小鎮20個森林鄉村26個森林公園......沒錯!未來的鄭州就是要 滿!眼!綠!色!近日鄭州森林生態規劃曝光!
  • 突出重點統籌聯動推進黃河生態廊道提質升級
    面對國家賦予的歷史使命,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記囑託、對標對表,將黃河生態廊道建設作為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具體舉措和「先手棋」,推動黃河生態廊道提質升級,扮靚母親河,力爭在黃河全流域樹立起河南標杆。
  • 張金良:黃河下遊-生態廊道
    1855年黃河在河南的蘭考銅瓦廂決口,奪大清河進入山東入渤海,改變了下流流路,現行流路已經形成170多年了。黃河下遊以鄭州的桃花峪為分界點,於墾利縣入渤海,下遊河段全長786公裡。黃河下遊是「寬河固堤」的方略,黃河下遊兩岸大堤之間,形成了廣大的灘區,灘區總面積3154平方公裡,居住著近190萬人,
  • 鄭州選行道樹標準 夏天能遮蔭 春秋能成景
    調查:市民喜歡冠大蔭濃的行道樹網友認為,現在鄭州中心城區內的道路兩邊,行道樹遮蔭的功能不強,特別是在驕陽似火的夏天。網友和眾多市民對行道樹的「不滿」主要集中在新栽的樹長勢太慢、樹冠小方面,他們還是偏愛冠大蔭濃的大樹。網友「文武斌」說:路兩旁種什麼樹都支持,關鍵要枝繁葉茂。
  • 鄭州許昌要融合!許昌將成鄭州「南花園」了!
    鄭州許昌要融合!許昌將成鄭州「南花園」了!重磅!鄭州許昌要融合!許昌將成鄭州「南花園」了!(2)鄭州許昌要融合!許昌將成鄭州「南花園」了!,統籌生態布局、道路交通等專項規劃,著力完善規劃體系。加強功能對接推動中心城市北進拓展和組團式發展,主動承擔大都市區部分金融、科技、文化、教育、旅遊、養生、宜居等核心功能,放大綜合優勢,突出發展特色,實現與鄭州互動發展。
  • 植樹造綠,樂山市樂沙生態廊道迎來好風光
    近日,由樂山嘉和公司投資打造的樂沙生態廊道景觀提升項目已全部完成行道樹栽種,即將迎來好風光,屆時,樂山將又增加一處網紅打卡地。生態廊道效果圖在生態廊道一側的人行道上,行道樹全部換新,且掛上了一個個黃色袋子,喝上了「營養液」。以往密密麻麻的行道樹,如今移除一半,疏密適宜。
  • 鄭州南環西環建兩大公園 面積逾千畝明年開放
    南環公園生態休閒區規劃設計效果圖。本報訊(記者 裴其娟 丁友明 通訊員 李澤宇 文/圖)春天的鄭州充滿生機,作為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鄭州的重點工程、民心工程,總面積上千畝的南環公園和雕塑公園30日、31日先後開工建設,標誌著我市生態園林城市建設進入實質階段。昨日上午,蒙蒙春雨中,鄭州市南環公園項目正式進場開工。
  • 泉州德泰路77棵大榕樹被移 市民:為什麼總犧牲樹
    ,一輛黃色的大吊車正在將一棵直徑約半米、高約十米的榕樹連根拔起,還有幾棵已被拔起的榕樹倒在路邊。十幾名工人正在一旁忙碌,有的修剪榕樹枝葉,有的忙著將榕樹裝車。倒下的樹木佔據了兩個車道,一些車輛只能從反向車道通行。路中間有一個警示牌,上頭寫著「前方園林綠化作業 兩側非機動車道禁止停車」,落款是泉州開發區國土規劃建設局和泉州開發區交警大隊。  市民張先生也在一旁看工人移樹,「今天挖右邊的,前幾天就已經把左邊挖了,不知道要幹嘛。」
  • 鄭州將建城市生態隔離帶,還要建12個郊野公園丨名單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相關連結鄭州出臺國土綠化工作方案:2020年建成17個森林特色小鎮鄭州市區外圍的京港澳高速、連霍高速、鄭民高速等高速通道,沿線將建設生態廊道今年鄭州的國土綠化包括「兩帶、三網」建設工程。其中「兩帶」指的是沿黃河生態帶和沿高速公路、鐵路建設的城市生態隔離帶,「三網」指國省幹線公路及縣鄉道路防護林網、河流及水渠防護林網、平原農田防護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