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杜文育李思遠文圖
鄭州與許昌,兩座城市的手正握得越來越緊。
作為鄭許一體化的先導工程,鄭許市域鐵路穿越中原城市群鄭州至許昌產業帶的核心區域,將鄭州和許昌兩個「點」,連成一條攜手共進的「線」。
8月14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鄭許市域鐵路許昌段施工現場看到,高橋飛架,隧道延伸,許昌段的建設順利推進,預計2020年底建成。許昌人乘坐「鐵路公交」,1小時內到達鄭州的日子即將到來。
高空「拼積木天上「飛」」,來一條鐵路
許昌魏武大道中央,13米高空,工人們正忙著「拼積木」。「積木」是預製好的混凝土橫梁,工人們操作架梁機,將混凝土橫梁一節一節地拼裝起來,組成橋面,橋面向遠方逐漸延伸。
三項目部經理閆嵩介紹,鄭許市域鐵路許昌段高架線使用的這種混凝土橫梁,專業名稱是裝配式節段梁。「裝配式節段梁大規模地應用到鐵路工程和城市軌道交通工程中,在全國尚屬首次。」
鄭許市域鐵路許昌段長33.7公裡,其中高架線長達27.8公裡。可以說,這幾乎是一條從天上「飛」來的鐵路。
地下「穿山甲」,每天掘進15米
鄭許市域鐵路同時擁有地鐵的氣質。許昌段沿線11座站點中,許昌東站和永昌大道站2站在地下。許昌東站與永昌大道之間區段,以及永昌大道與永興東路站之間的部分區段,為地下線路,左右兩條線路共長5800米。
永昌大道至永興東路之間,車來車往的路面下,約16米深處,一隻鐵「穿山甲」正賣力地在泥土中穿行。這隻「穿山甲」是盾構機,在挖掘隧道的同時鋪設已經預先制好的支撐性管片,每6塊管片圍合成一個直徑6.2米的圓。盾構機一路挖過去,地下隧道也基本建成了。盾構機每推進1.5米鋪設一組管片,稱為一環,平均每天可以推進10環,即15米。
「許都一號」盾構機自今年1月19日起,開始挖掘永昌大道站至永興東路站之間的800多米地下隧道,並於4月30日完成隧道右線,實現了鄭許市域鐵路首個盾構區間單線貫通。
按計劃,永昌大道站至永興東路站區間左線隧道將於8月15日完成洞通,許昌東站至永昌大道站區間兩條隧道均將於9月底實現全線貫通。
鐵路公交化,許昌至鄭州機場不到1小時
鄭許市域鐵路是國內第一條連接兩座城市核心區域的市域鐵路工程。線路以京廣高鐵許昌東站為起點,途經許昌、長葛、鄭州航空港區,貫穿中原城市群鄭州—許昌產業帶的核心區域,最終進入新鄭國際機場GTC換乘中心。
鄭許市域鐵路也是打造鄭州大都市區「一小時通勤圈」的重要工程。許昌段計劃2020年年底建成,採用輕軌直流制式,實行4~6節編組混編,設計速度每小時120公裡,通過「高密度、短編組」實現公交化運營,全程運營時間51~57分鐘。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