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地,瑪旁雍錯和納木錯、羊卓雍錯並稱西藏三大聖湖。
納木錯(納木錯瓊姆)據說是帝釋天的女兒,是天湖女神,她的水源是天宮御廚裡的瓊漿玉液,到了大地上則變成了天宮神女的一面絕妙的寶鏡。
羊卓,有的人把它簡稱羊湖,藏語意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語中又被稱為「上面的珊瑚湖」。
而在藏語裡「瑪旁」就是不敗,戰無不勝的意思,瑪旁雍措意味著「不可戰勝的碧玉之湖」。瑪旁雍錯據說是龍居住的地方,這個文化甚至影響了地理位置更遠的日本。
在日本的鬼神小說裡,瑪旁雍錯的主人是這片水域勢力範圍的主人,是龍女,有8寸高,渾身金光閃閃,坐騎是一條大蛇,自己的真身是一條金龍。和遠處的大自在天(溼婆,也就是岡仁波齊,岡仁波齊是瑪旁雍錯附近的雪山發源地)是好友,經常相互串門。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鬼湖拉昂錯其實其實是相連相生的。
實際上,在很久以前,聖湖、鬼湖就是一湖,由於氣候變化,湖泊退縮,水面下降,才由一條狹長的小山丘把它們分開。
拉昂錯湖,人稱鬼湖,藏語意為「有毒的黑湖」,位於阿里地區普蘭縣境內,海拔4574米,與淡水的聖湖一路相隔,為微鹹水湖,因此其湖水人畜皆不能飲用,這便是「鬼湖」之名的由來。
正對著神山的拉昂錯,看上去整個湖面也是一塊翠綠的碧玉,靜靜地躺在陽光下。
可他的周圍卻與聖湖完全不同,聖湖依偎在岡仁波齊雪峰旁周圍有大片的沼澤草地。而拉昂錯是微鹹水湖,草地距湖水100米時就開始全部消失,整個湖區不見一畜,很是詭異。
當地人認為,瑪旁雍錯和拉昂錯分別代表光明(或陽性)和黑暗(或陰性)。
一般去聖湖朝拜的人們,一定會圍繞瑪旁雍錯走一圈,大概需要四天的時間,信徒們相信在湖中洗浴能消除人身上貪、嗅、痴、怠、嫉五大惡習。
實際上在藏傳佛教中,鬼湖亦被視著聖湖,傳說釋迦牟尼普度眾生,用大米救濟窮苦教徒,現在的湖水是淘米水積聚形成的,因此,佛教徒們常來此頂禮膜拜,這裡逐漸成為著名的佛教聖地。
但是與瑪旁雍錯相比,拉昂錯一直被冷落,這與它不能為人們帶來甘美的水源有一些關係,更主要是因為它的一個傳言:它是羅剎王的主要聚集地,印度古代《羅摩衍那的故事》中誘拐美女斯達的九頭羅剎王就住在這裡。
鬼湖拉昂錯是鹽水湖而聖湖是淡水湖的原因,並不難解釋,但他的深度一直是個謎。
拉昂錯是鹽水湖其實原因就和哈薩克斯坦的巴爾喀什湖一樣,兩個湖泊通過狹長的水道溝通,一個注入河流較多,且水體又是流向另一個湖泊,就等於它是另外一個湖泊的水體來源,另一個湖泊相對封閉,加上蒸發量大的原因,就造成這種現象。
但是1906年瑞典地理學家在測量完瑪旁雍錯的水深後,曾試圖測量拉昂措的深度,但僅測量了湖體北端便無果而終,沒有人知道鬼湖有多深,它的深度至今仍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