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少年派》中的教育思考:好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2020-12-23 巫姐娛樂

父母與孩子既是一輩子的牽絆,有時也是冤家,最近火爆的青春偶像劇《少年派》中,編劇六六開始聚焦少年的成長與煩惱,劇中穿插了很多值得玩味的教育思考,比如中年老母親與青春期孩子之間的矛盾、如何同孩子談人生,家長如何同孩子一起成長,等等問題。

劇中溫吞的暖男老爸林大為,控制欲和行動力極強的嘮叨老媽王勝男,以及渴望獨立、自由的青春期女孩林妙妙,構成了一個普通的家庭場景,也讓很多網友感同身受,開始對父母、子女多一份理解。

家長也要和孩子一起長大

很多青春期孩子都會抱怨自己的父母不可理喻,相信他們的愛是真的,但煩也是真的。

都說中年婦女的世界沒有自己,只有娃,電視劇中的老母親王勝男把對孩子的依戀化為嘮叨和責備,也帶給女兒林妙妙難以喘息的壓力。

林妙妙問她:「媽,我爸都有自己的業餘愛好,你咋都沒有呢?」眼裡只有寶貝女兒的王勝男不假思索地告訴女兒:「我的愛好就是你,其樂無窮。」接著,她又向女兒開啟苦口婆心的嘮叨模式:「你的事情就是媽的事情,你的年齡小,還不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

這就是很多家庭的常態,尤其是以學業為第一的高中時期,孩子們渴望著長大,逃出家庭的束縛,而大人卻還是把他們當孩子,總覺得需要自己的照顧,總覺得離開了自己他們會很無助,但其實無助的是大人自己。

在學校寄宿的林妙妙,一到周末與母親喜相逢,感人的戲碼還沒有5分鐘,便會火星撞地球,相看生厭。

而妙妙的父親更是精闢總結:等到妙妙回學校,兩人又會依依惜別了啊!

這種場景是不是非常熟悉,很多觀眾都驚呼太有代入感了,仿佛回到了高中三年最緊張的時期,見不到媽媽想念,見到了又忍不住發火。

而林妙妙的媽媽王勝男離開娃的日子,真的像魚離開了水,變得魂不守舍。

劇中林妙妙對爸媽說出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你們大人啊,得學會自立,不許總依賴孩子!」

劇中王勝男身上,也映射出中國成千上萬全職媽媽的困境,孩子大了,自己的空虛焦慮無法填補,一下子沒有了寄託,也迷失了生活的方向,無意中丟了自己。

我們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但父母一廂情願地控制孩子,覺得自己在「偉大的付出」,並不在乎孩子的感受,難道不是一種自私嗎?

父親如何同孩子談人生

在林妙妙與母親鬧得很不愉快,想要大學離家越遠越好時,父親林大為給女兒林妙妙做了一道算術題。

林大為在紙上畫了900個格子,人這一輩子按平均壽命75來算,一生也就活900個月,也就這麼多格子。

林大為給林妙妙算了一筆人生帳:「我和你媽媽今年都46歲了,已經活過了552個月,這些日子都沒了,就剩下邊這點了。按照你說的考上大學離家越遠越好,遠到你媽的手夠不著你,那麼你上大學四年,每年也就回家兩趟,一年按三個月算,四年也就陪我們12個小方格。日子不算多,人這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一家人朝夕相處的日子,其實並不多。爸爸媽媽都很珍惜,你高三了,與其說是我們陪你,不如說是讓你多陪陪我們。」

林妙妙被嚇到了:「你夠狠!我以為你要跟我講情分,沒想到你在這裡跟我算壽命,真服了你!」

但是顯然她聽進去了,也知道雖然人生很長,但陪伴父母的日子真的不多了。

而林大為的900個人生格子一出來,也得到了網友熱議,很多人都想到了自己的父母,都在計算還有多長時間能夠陪伴父母度過。有的人想到離開的親人,後悔當初沒有時間盡孝。

父母是隔著我們與死亡之間的帘子,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好父母要懂得放手

《少年派》折射的很多教育話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不僅僅是女兒林妙妙在成長,爸爸林大為與媽媽王勝男也在成長,他們就像我們每個人一樣,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和第一次做子女,都在學習如何更好的相處,如何成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而我們要明確的是,真正的教育,不是扼殺孩子的天性,而是如何更好的激發孩子的獨立思考,更好地引導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家長不能萬事包辦,也不能過於鬆懈。

真正的好父母會更關心孩子的心智成長,而不是只看重學習成績,會成為孩子堅強的依靠,還會懂得適時放手,給孩子更廣闊的空間,更自由的選擇權。

相關焦點

  •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爹媽 電視劇《少年派》引發熱議
    最近很多人在追的熱播劇《少年派》,即將終結——四個高中生和他們的父母,在高中階段備考過程中發生的一波三折故事,幾乎覆蓋了高考季全部熱門話題。機靈可愛但成績一般的少女林妙妙、校花鄧小琪、學霸錢三一、體育特長生江天昊——四個個性不一的孩子,不斷加碼的教育焦慮,青春期、中年危機交織的家庭關係,這些要素「扭」在一起,讓《少年派》真實地呈現了當代都市人的生活狀態。雖有「與現實不符」的橋段,但當家長和孩子看到其中太多可以對號入座的細節,直呼「心有戚戚焉」。
  • 上遊薦書|電視劇《少年派》拍得太浮誇?看看原著作者兼編劇六六...
    但影視化畢竟有演繹的成分,它和現實之間到底有多大區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專門讓《少年派》的原著作者六六來了一次現身說法。六六林妙妙才是社會上的大多數《少年派》講述的是四個高中生和他們的父母在備戰高考過程中發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
  • 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體諒,源於父母的溫暖和愛
    還記得熱播劇《少年派》裡的高中生林妙妙,高三那年為了讓其專心備戰高考,閆妮飾演的林母專門在女兒學校附近租了一套學區房,為的事讓女兒能多點時間學習,每天還變著花樣給女兒做飯。父母平時的身教,要遠遠勝過無數言語,所以想讓孩子懂得感恩和體諒,父母就要首先做給孩子看。在家孝敬老人,夫妻之間相互尊重,在外與人為善,不斤斤計較。多理解和傾聽孩子,了解他們的成長規律,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
  • 聰明的父母,從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全文1526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吃飯是一天中難得輕鬆的時刻,飯桌上討論的話題應該是輕鬆愉快的。身邊有位家長,工作比較忙,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少,平時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就愛逮著孩子教育,孩子犯點錯、闖了禍,過了很久還是會被他拿到飯桌上來說。
  • 暗含育兒方針的電視劇,看完之後大家都會教孩子
    大家好,我是影子。這些年,關於家庭教育的影視劇題材長盛不衰,從《少年派》到《小歡喜》、《都挺好》等,一些經典的電視劇獲得了家長們的不斷的好評。教育不僅是學校和孩子之間的事情,更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事情。今天影子給大家介紹幾部老少皆宜的電視劇,看看在這些電視劇中,我們能學會那些育兒方針。一起看看吧!
  • 《少年派》根據小說改編 大結局讓人棄劇,四個孩子不同命運
    這部《少年派》是一部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愛和成長的內容,也講述了孩子在高中時代發生的一些矛盾,正因為這個題材,讓很多家庭都投入進去,而這劇情也是根據現實生活改編的,每個環節都能夠打入人心。這是剛上映的一部新劇,已經更新到三十一集,四個孩子四種家庭的因素,出現的矛盾不僅僅影響孩子還能影響整個家庭。而這部劇的編劇人叫六六,他所出演的電視劇都很受歡迎,比如《心術》《蝸居》這兩部都是現代片,就像是《少年派》這種題材講述家庭中的故事,而《少年派》是根據小說改編的,不但虐心還深受同感。  所以說很多觀眾為尋找《少年派》的結局,就買了本小說,然後結局自然而言就解開了。
  • 《海嘯奇蹟》災難過後,看少年盧卡斯的成長教育,帶給我們的深思
    災難過後,少年盧卡斯的成長教育,帶給我們觸及靈魂的思考。此時,全球正被新冠肺炎肆虐著,我們的孩子又該怎樣去成長?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漂亮的妻子和帥氣的丈夫帶著三個兒子,一同前往泰國海邊度假村共度聖誕節。是愛,讓他真正的成長,他愛媽媽,他愛爸爸,也愛弟弟,渴望親人的團聚。是愛,讓他們在逆境中重逢在一起。生活總是會讓我們受到傷害,可是後來,那些受過的傷害,終將長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讓我們不再懼怕風暴的來臨,讓我們重生希望和未來,讓我們更加珍惜擁有。
  • 從電視《少年派》,追溯經典古籍《菜根譚》,那些心靈雞湯!
    在現在複雜的社會裡,成功與失敗往往成正比例,處處在我們的生活中遇見。當人在生活中有不愉快的事發生時,心靈雞湯就成了精神安慰最重要的語言,每個人偶爾也需要這種激勵性的語言藝術治療。都市家庭劇《少年派》主要描寫為了女兒高考而操碎心的中年父母,以及各自家庭在高中三年經歷了各種變故,最終收穫成長的故事。由張嘉譯、閆妮、趙今麥、郭俊辰、王玉雯、姜冠南領銜主演。在電視劇《少年派》對四個家庭經歷波折,找到了各自的方向,收穫著動人的成長。的每集結尾處,影視中會出現一些心靈雞湯,展示了由主要演員表述的一段心語。
  •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是儘早讓孩子獨立,營地教育是給孩子的一份愛
    營地教育讓孩子邁出獨立的一步成偉鋒本人非常認同這樣的教育理念,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成偉鋒創辦第四邊疆自然營地教育的願景,是以大自然為教學場景,通過營地生活和學習,幫助孩子獨立成長。讓孩子掌握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技能,錘鍊心智。同時,希望感召更多老師和家長在分數論之外,多給孩子獨立成長的時間和關愛,共同去探討如何助力少年兒童成長和發展。成偉鋒個人認為,孩子獨立有四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具備獨立的生活技能。
  • 旅行青蛙讓很多人成為「父母」,《萌寵小大人》讓成人與孩子一起成長
    看純淨的孩子們在節目中表現較真與善良,節目外的我們,也能一邊思考和他們一起成長。  最近朋友圈被刷屏的遊戲《旅行青蛙》讓很多人都成為「父母」,見面的時候都忍不住互相交流自己的那一套「呱呱教」育兒經。有人說這款遊戲之所以火爆,是因為大家都能找到為人父母的代入感。
  • 這部15年的教育題材電視劇,比《小歡喜》揭示的還狠
    《虎媽貓爸》近期的《小歡喜》,以及之前的《少年派》、《帶著爸爸去留學》,教育題材的中國電視劇慢慢成為大熱,這也證明了中國民眾對教育的重視和思考。孩子讀完幼兒園了,是要想方設法上重點小學?還是就近選擇普通的小學?是接受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還是西方現代的教育方式?是中規中矩進體制學校?還是讀私塾、上學堂?是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無壓力的快樂童年?還是上各種輔導班才藝班以免輸在起跑線上?
  • 少年派:林妙妙第一次住寄宿學校,宿舍全是美女,下鋪是校花!
    最受大家關注的《少年派》終於是開播了,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一個問題,不管是孩子的學習,還是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方式,以及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而少年派這部電視劇,就是講述了4個家庭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下,孩子的成長變化,其中主人公林妙妙的家庭教育觀念,就是國內大部分家庭的縮影
  • 《少年派》大結局解讀:林妙妙和錢三一在一起的三個理由
    張嘉譯、閆妮、趙今麥、郭俊辰主演的電視劇《少年派》今日收官,迎來了大結局。在大結局中,幾對父母的結局相對圓滿。王勝男(閆妮飾)和林大為(張嘉譯飾)吵吵鬧鬧多年之後,發現對方才是自己最堅實的依靠,兩人之間感情猶勝從前,還生下了二寶,日子過得平靜溫馨。
  • 「原創」現代家庭教育中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薰陶
    家長作為孩子的師表,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從價值觀念、人生態度、言行舉止、生活習慣等方面為孩子明辨是非、分清善惡、判斷對錯樹好標杆,從小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植下公平正義、善良友愛、崇德向善的種子。再者,要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父母德高,子女良教。家長要拓寬家庭教育的視野,主動學習家庭教育相關理論知識,掌握孩子成長規律特點,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質。
  • 電視劇《知否》對子女教育具有哪些指導意義?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影視劇中有個不是父母卻勝似父母的教育方式令筆者印象深刻,她就是《知否》中明蘭的祖母。隨著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不再是以前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當代父母們對子女的教育一直在摸索在進步,從《知否》到近期熱播的《少年派》、《小歡喜》等,影視劇也聚焦於父母良性教育的重要性上。《知否》中趙麗穎飾演的明蘭很悲慘,生母被父親的小房陷害難產而死,父親耳根子軟而不待見她,所以主母則相當於擔任父母的角色。
  • 國產高分電視劇,連孩子們都是演技派
    我大概梳理一下,這部劇講的其實就是三個家庭三個孩子類型,一種是海清黃磊堅持不出國但是唯分數唯重點論;第二種是成績太好,不出國深造感覺太過惋惜;第三種是成績不太理想,要丟到國外去歷練。基本這三種類型囊括了一個問題,也是中國普遍教育的一個理念,到底,要不要去留學?
  • 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有兩種話不能對孩子說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孩子就像植物,如果父母說得多是鼓勵,正面、積極的話,孩子在其暗示下,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會越來越好。而父母如果總對孩子說些負面、否定的話暗示孩子,孩子就很有可能朝著父母所說那樣,發展越來越糟糕。因此,對孩子的教育中,父母的語言的作用不可小覷。
  • 電視劇《我們的少年時代》,熱血的夢想故事,關於棒球的青春
    這也是這部電視劇《我們的少年時代》經常穿插的有的主題,就像是一些社交網站,一些媒體傳播,這部電視劇更符合零零後的生活,他們的生活已經是網絡信息迅速傳播的時代。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故事看似很簡單,但是卻能揭露很多的問題,就像這個故事的幾個主角,首先鄔童,他一個富二代的小少年,但是卻活得像一個沒人要的孩子,獨立自主有主見,不愧是有一個好父親的人,但是他的生活因為母親的離世,父親忙於工作,所以他宛若一個只有助理的留守兒童,這也是中國存在的現象,很多的孩子父母都不在身邊,自己長大的環境也是非常的孤獨的。
  • 教育專家推薦的8部電影,很有教育意義!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看
    大家好,歡迎關注【教育清流】,記得右上角關注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教育專家推薦的8部電影,很有教育意義,每部電影都會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家裡有中小學生的,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看,看懂了受益終生。一部好的電影,會讓人在觀看之餘,進行深刻的思考,從中收穫知識、力量、感動等。還有一些電影非常有教育意義,對育兒有幫助,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觀看。比如去年很火的電影《狗十三》,講述的就是青春期女孩的成長曆程,家長通過電影可以了解到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學會如何與孩子相處;孩子通過電影可以明白成長必經的過程,更懂得珍惜現有的生活。
  • 小歡喜和少年派,兩部劇竟有如此雷同之處,真的是巧合嗎?
    近期最火的一部電視劇無非就是小歡喜了,因為高度貼近生活,還原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真實生活。所以呢就受到了大家的追捧。當然也成為了當下最火的一部電視劇。小歡喜馬上就要完結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部電視劇和前一段時間上映的同類型高考題材電視劇少年派。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