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熊掌君沉迷於B站一個視頻,每天都要刷個好幾遍
可以說,如果現在你看到這幾個黑人小哥,你沒有心生敬畏,就說明你OUT了。
「黑哥一笑,生死難料」「棺材一抬,世間白來」這首打油詩最近真的是朗朗上口,要是各位沒有看過這個視頻,建議大家去惡補一下,友情放上連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Z4y1j7nw?from=search&seid=6649338273595426275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死者為大「的我們,對於這種葬禮上抬著棺材蹦迪跳舞的行為自然覺得難以理解,因此熊掌君為了一探究竟,就詳細了解了一下這段視頻的發源地——加納。
加納位於非洲西部,幾內亞灣北岸的加納共和國,像這樣天馬行空的葬禮每天都在發生。
故事開始的地方
如果你初來乍到看到一群黑人老哥抬著魚形狀的木頭遊街,首先都會誤認為是當地某個部落的圖騰崇拜。
如果你去當地旅遊,嚮導會提醒你,最好別去揣測棺材主人生前到底經歷了什麼,他的家人才會把他放進烏賊形狀的棺材裡。
你在Google上搜加納這個國家,第一頁就會蹦出「世界葬禮之都」這樣的字眼。能博得如此稱號,很大一部分原因歸結於當地盛產形狀奇特的棺材。
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海裡遊的各種各樣的生物,還是佳能相機,傑克丹尼斯和萬寶路這樣的消費商品,加納的棺材匠人都能造出來。
非洲人民的想像力結晶
之所以有這種奇景,那是因為在加納,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除了婚禮,就是葬禮。
葬禮是加納人一生中最昂貴、最隆重的場合。
在加納,葬禮也有著實現願望、身份認知的含義,比如你生前想開飛機,就把你棺材做成飛機,
就和我們這邊人們逝去後給逝者燒各種紙質道具一個概念。
但是葬禮在加納不僅不是忌諱的場合,反而極為隆重,是加納人中最重要的社交場合、是加納人一生中最體面的時候。
正所謂當地俗語:死了就知道有多少人愛你了
要籌劃一個加納人的葬禮,需要請DJ、舞者、主持人等等,經常要支出普通人一年的收入,有的家人還要四處借錢,才能湊成一次體面的葬禮。因此,殯葬服務在加納可是一個大風口.
所以說到開頭那個黑人抬棺的視頻,裡面的豬腳,「抬棺七人眾」之一的班傑明·阿多,就是靠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商業頭腦,站在了殯葬服務這個風口上,成為了當地殯葬服務行業的扛把子。甚至成立了一家殯葬服務公司,當上了CEO走向了人生巔峰。
就是這位老哥
因為加納人普遍喜歡跳舞,可以說人人都有舞蹈基礎(這大概算種族天賦吧),然後阿多就開始思考了,既然很多人怕葬禮十分寒酸,寧願貸款、買葬禮保險,也要籌劃一場十分奢侈的葬禮。都這樣了,為什麼不讓他們再開心一點呢?
因此,班傑明在抬棺跳舞的基礎上,也掀起了加納易服運動。
如果你有需求,這樣也可以
班傑明的隆重著裝,直接和平時穿著樸素的加納百姓形成強烈區別,給了死者極高的尊重。
而且,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班傑明的公司都有不同價位的服務,但質量都是行業頂尖的,給足了死者最後一次體面。
15年的比較奢華的葬禮,在紅地毯上,班傑明給死者來了一波嬰兒搖籃,把他平安送走
此後,在BBC、AP美國通訊社、半島電臺的無數長槍短炮的聚焦下,班傑明的改革事業被世人所知,他的專業團隊,最終也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中。
一個加納人的葬禮上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淚水和悲傷。
人死後第二天,人們就開始忘了你。這句話唯獨不適用加納這片土地,在這裡往生者的遺體會被存放至少三個月,最久的一位酋長的遺體被放了7年才下葬。
加納年平均氣溫25度,人死後要冰凍起來,放上個把月,甚至一年之久是常事。
未來的考古學家如果挖開加納的地下會發現全是寶藏
非洲有一句諺語:人活一世,最後的獎勵就是死亡。
「你總需要用某種方式提醒自己和他人,死亡並非生命的終點,而是新的開始。人們會在來世繼續生活,所以他們必須走得風光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