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泉州1月1日電 題:刺桐古城跨年聯歡:「古早味」與摩登齊頭並進
作者 廖靜
2015年元旦將至,福建泉州普通白領蘇玉昆下班趕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換裝,帶上裝備——「厚外套、相機」,準備參與跨年活動。
他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一般選擇的地點,就是選擇人多的地方,第一可以感受全城新年氣氛,第二也算湊個熱鬧。而今年的『迎新大餐』就定在清源山。」
作為一個熱衷跨年盛會的「高級發燒友」,長期在泉州工作的蘇玉昆從2009年起每年都參加跨年。看表演、參加KTV私人小聚會、逛創意集市……他通過QQ空間曬給記者的一份「日誌」記錄顯示,跨年他登過山巔、去過海邊,也參與過社區古早味的跨年聯歡。
蘇玉昆的故事在福建泉州上演,源於此地豐富的地域文化、日漸開放發展對外環境。據福建省旅遊局的消息,泉州市入選2014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遊目的地城市。在2014年的最後一天,福建泉州邊檢站2014年出入境旅客突破50萬人次。
2015年1月1日0時0分,千年古港泉州第一聲祝福在的清源山南臺巖響起,「海上絲綢之路申遺」九城,聯袂撞響新年鐘聲。
據了解,泉州清源山南臺巖、福州開元寺、漳州海澄城隍廟、寧波雪竇山資聖禪寺、南京棲霞寺、揚州大明寺、蓬萊蓬萊閣合海亭、北海普度寺、廣州南海神廟,2015年新年撞鐘祈福的鐘聲同時在九座城市上空響起。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在2014年11月啟動海絲國際藝術節上,泉州啟動了《聯合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泉州共識》。在此期間,泉州當地媒體《東南早報》牽頭邀請其餘八城共同參與新年撞鐘祈福活動。
泉州參與這次撞鐘祈福活動,包括「開閩王」王審知的後人、泉州西街臺魁巷的金國貴族後裔等名人後裔。在石獅工作的王先生是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王審知的第32代傳人,他的新年願望是,「向更多的人傳遞敢拼搏敢開拓的開閩精神,弘揚泉州的海絲文化。」
自古以來泉州就有撞鐘祈福、出海祈風、為民祈雨等風俗,不論是九日山上著名的祈風石刻,崇福寺內的千年鐘聲,還是洛江橋上的「西川甘雨」傳說,無不寄託著平民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泉州道教協會會長吳歷田帶領眾人撞鐘祈福。他稱,「鐘聲能夠去除煩惱,新年鐘聲就除盡所有煩惱,一年中化兇為吉,平平安安。」據介紹,撞響的「千年福鍾」是目前中國國內較為罕見的一口仿唐景雲鍾型,寓「千年祈福,百代安寧」之意。
隨著南臺巖鐘聲響起,泉州各處變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一場動感十足的「為夢想舉杯」的啤酒節泉州萬達廣場進行著。泉州80後白領黃嫦麗早早進了場,可是依舊沒找到一個寬敞的地方,「新的一年『擠』出了更多歡樂。」
為期2天的福建首屆巡迴文化創意市集活動泉州站開進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這一場別開生面的創意集市成了跨年的「精緻點心」,吸引了不少文藝青年。
閩南文化使者「惠女阿芳」、「閩商文化」武夷巖茶包裝設計、九宮格自主創意紙產品、陶瓷鬥水藝術、八閩精靈、大拾堂創意系列……主辦方負責人介紹說,這些文創產品都是日前評選出來的「2014年度福建省最具創意文化產品」,傳統與現代結合。
大大小小的跨年活動也在泉州西街、中山路、南俊路、塗門街等老街區和華僑新村、領SHOW天地等「小清新」地帶同步進行。跨年過後,古城的新年故事開始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