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北京二環,也許你首先想到的是「堵」,也許還有傳說中的二環十三郎——開車13分鐘跑完二環。實際上,還有你想像不到的,二環,是一座露天藝術館。
別驚訝,讓我們沿著二環走一走。
在鐘樓北橋南側的公園內,有著標記北中軸線的司南雕塑;在安定門橋南路中央,有著「安定」青銅大鼎;在安定門東大街北側綠道內,有著雕塑「兒時記憶」,鬥雞、滾鐵環等老北京胡同孩子們的日常栩栩如生;在雍和宮橋西南角,有著大型雕塑「季風」;在東四十橋東北角,有著老遠就能看見的保利劇院大型浮雕;在東直門橋西,有著象徵簋街的雕塑「伯簋」,類似大鼎,倒是很符合簋街的吃貨身份;明城牆遺址公園城牆上,有著崇禎十年的西洋炮;忠實裡小區的外牆上,是大幅塗鴉;龍潭公園裡,矗立著田繼躍、高雲濤紀念碑;右安門東街的北京關心青少年教育協會門前,是名為《挽救》的雕塑;西二環的金中都遺址公園,銅坐龍、紀念闕等等充滿歷史滄桑感;中央音樂學院臨二環辦公樓牆上的壁畫能亮閃不少人的眼;復興門橋西北角的《和平少女》雕塑,是中國贈送日本長崎同名雕塑的複製品;金融街廣場上的《古幣 金融》,建設銀行門前的《貔貅》彰顯著金融街風範;還有那聞名遐邇的建國門橋、復興門橋彩虹……
據統計,北京二環沿線有公共藝術品近200件!從內容上看,有的關乎歷史,有的連結現代;從形式上看,有的是雕塑,有的是壁畫,有的是塗鴉。如果你有興趣,沿著二環慢慢走,會發現這就是一部鮮活的城市公共藝術史。
北京是文化中心,走一走二環,你就會發現這個「中心」當之無愧。二環露天藝術館告訴我們:文化,應當滲透進一個城市的方方面面,而不應該是少數人的特權; 文化,應該融入一個城市的設計理念,反映這個城市的歷史變遷和人文風貌; 文化,應該讓一座城市的百姓都能享受到、觸摸到。
北京對於文化的態度,就像露天的二環一樣,只會越來越開放。 在最近公布的《北京市關於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重要舉措的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 「構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修繕、利用的有效機制,統籌推進中軸線申遺保護,創新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實施路徑和機制政策」。
相信不久的將來,不僅僅是一個二環,我們漫步在大運河畔,走在西山邊,眺望長城內外,處處都能體味到北京的文化魅力。
文/毛贇美
圖片來源於帝都繪,歡迎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