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童模妞妞網絡事件:有條件的母愛,讓人憤怒和困惑)
最近,許多人在疼惜一個可愛漂亮的3歲小女孩——妞妞。因為做童模,拍攝時出了一點小狀況,媽媽氣得飛起一腳踢向女兒,這個瞬間被人拍成視頻放在了網上。
網友們異常氣憤,「一邊靠女兒賺錢,一邊隨時上腳教訓。太過分了!」妞妞媽媽覺得委屈,又迫於壓力向公眾解釋說,妞妞是親生女兒,平時關愛有加,不會虐待。
為了證明媽媽對這個女孩不好,網友繼續上傳了以前偶然拍攝到的妞妞媽媽「教訓」妞妞的畫面。這場口水仗在各方力量的推動下持續進行。
看著媒體採訪的視頻中,妞妞甜甜地依偎在媽媽懷裡的樣子,和其他被母親疼愛的小女孩毫無二致。妞妞媽媽說自己親生的孩子,怎麼會不愛,就像生活中會打罵孩子也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關愛孩子的媽媽一樣。只是令人迷惑和難過的是,在這個視頻裡,妞妞告訴記者,自己並不喜歡拍攝,也不喜歡穿那些新衣服,而人們更是對妞妞媽媽揚起的手、指著孩子的衣架、飛起的腳記憶尤深。
是虐待嗎?是愛嗎?這種感覺,就像毛不易的歌曲《無問》裡寫的一樣矛盾:
你問風為什麼託著候鳥飛翔,
卻又吹得讓他慌張。
你問雨為什麼滋養萬物生長,
卻也溼透他的衣裳。
相信對於每一個正常的媽媽來說,生下一個可愛漂亮的孩子都會疼愛有加。只是,當這個孩子放在了與金錢、情緒、疲勞相對應的天平另一端,如何愛這個孩子,就變得困難和具有挑戰性。
根據一些描述童模工作情況的資料顯示,做童模收入頗豐,一些父母甚至因此辭職,做孩子的經紀人。但是,錢從來不會好賺,做童模就像其他模特一樣,工作壓力非常大。一位接受採訪的童模媽媽告訴記者,她的孩子今年5歲,已經月入過萬,孩子在2歲10個月開始接受模特訓練,平日各種拍攝的訂單頗多。這位媽媽表示,做童模,除了要長得好看,還得脾氣好,因為工作量很大,一定要能堅持,願意聽話,能馬上領悟攝影師的要求。每次拍攝都要提前化妝、試衣、根據客戶需求拍不同姿勢。她的孩子曾經一個上午連續拍了60套衣服,而每一套衣服又要分別拍攝正面、側面和背面,工作量很大。這哪裡是一個3-5歲的兒童可以承受的呢?當其他孩子還在自由自在地玩遊戲、走路累了還要撒嬌讓爸爸媽媽背的時候,這些童模已經像一個大人一樣,連續幾個小時按照要求擺弄和被擺弄自己的身體,忍受無聊枯燥、身體的酸痛和來自大人的高壓。如果沒有這些來自父母的懲罰、警告以及勸說和賄賂,很難想像這些小孩子是如何忍受這份工作帶來的壓力。
童模生涯,將父母與孩子之間有條件的愛這一部分無限地強調了出來——這哪裡是孩子,這就是賺錢的工具。被當作賺錢工具使用的小女孩,在媽媽心中仍然是被疼愛的孩子。媽媽愛你,但是你要夠乖,要夠聽話,要夠忍耐,要表現得好,否則你就不是好孩子,我會懲罰你。這就是母愛的條件。
有條件的愛是很難真正滋養一個孩子的成長的。「在心理諮詢中,我們會遇到一些社會功能良好的人,他們表示自己很抑鬱、孤獨,覺得生活毫無意義,希望能做真實的自己,但是卻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麼樣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橙子說,這樣的孩子是因為長時間生活在有條件的愛裡,童年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理解和同情,父母的對待讓孩子覺得自己的需要沒有別人的需要重要,或者覺得真實的自己是不會被人喜歡和欣賞的,他們要表現完美,要滿足別人的需要,這樣才會有安全感。「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認同和肯定,卻總也找不到。這是因為他們感受到的父母之愛,是有條件的。」
妞妞正處於3歲這個兒童發展的關鍵期。在知名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看來,一個孩子在這個階段正處於逐漸恆定母親形象的階段,這個母親的形象最終影響了孩子認識自己和看待世界。足夠好的母親要讓孩子覺得身心舒適、自由自在,她接納孩子的依賴,也允許孩子成為她自己。媽媽愛你,不是因為你長得漂亮、能掙錢、說話可愛,不是因為你能滿足爸爸媽媽的需要,無論是面子還是金錢,不是因為你拍照時脾氣好、能迅速領會攝影師叔叔阿姨的意圖,不是因為你堅持拍攝到晚上10點鐘,而是因為你這個人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充分的認可,意味著即使你有些做法、有些態度是我不接受的,但是我仍然認為你是一個值得珍惜的人,這在任何條件下都不會改變;無條件的愛,意味著在我的心裡,你永遠可以得到支持和鼓勵。只有這樣的母親,才會讓一個人在心底形成一種堅定的信念:無論怎樣,都有人會接受我、鼓勵我和支持我。
沒有體會過這樣無條件的愛和充分的認可,二十年後,就算美如天仙、賺錢像天天中彩票,內心又會怎麼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