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於11月10日落下帷幕。
雖然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平息,但本屆進博會各方合作意願熱度不減,累計意向成交726.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1%。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畢馬威中國政府與公共事務諮詢服務合伙人劉明也表示,畢馬威本屆進博會到訪客戶數超越了上屆。他特別強調,進博會的意義並不止於擴大進口,而是會在多方面促進中國經濟的成長。
疫情下的進博會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尚未結束,而中國的防控相當得力,在這種背景下的第三屆進博會,與往屆有何不同呢?
劉明向第一財經記者坦言,疫情並未對展會產生太大影響。他說,第三屆進博會是在疫情之後,中國國內第一場大型的對外線下展會。他透露,從畢馬威展位的數據來看,無論是其展示的數量,還是今年到訪的客戶數,與去年進博會相比都有很大的提高。
他表示,對於本屆進博會印象最深的是主辦方嚴謹的流程。他說,無論是對參會人員的核酸檢測,還是對於入館人數的限流,都體現了在抗疫大背景下的靈活性,而企業方也對此表示理解。
他舉例表示,在進博會開幕次日(6日),畢馬威在會上發布的「畢馬威中國第一屆『芯科技』新銳企業50評選」榜單,需要邀請50家晶片企業到場。不過讓他感到舒心的是,最終99%的受邀人員都答應去做核酸檢測,以辦理證件進入進博會場館參加發布會。
他表示,疫情對於公司的影響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從第二季度業務量就開始就明顯復甦。他還透露,從畢馬威全球的布局發展來看,今年亞太區的增長速度是最快的。
他認為,疫情在全球範圍持續時間的不確定性,長時間的封鎖狀態將給新興經濟體造成更大的壓力,為下半年全球經濟修復帶來進一步衝擊。
進博會的意義不僅僅是擴大進口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劉明表示,進博會的如期召開和圓滿閉幕,這繼續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開放的姿態。
他認為,中國由於疫情防控得力,及時復工復產,使得中國這個具有14億人口的超大市場展現出了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看好中國市場不斷擴大帶來的進口機會,期待能在進博會上打開中國市場。
劉明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進博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擴大進口。」對此他解釋道,在保持出口穩定增長的背景下,進博會有利於更加注重優化進口結構,讓中國企業接觸更多的國際先進技術和理念,通過進口提質增效,更好地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他說,連續幾屆進博會取得成功,企業報名參加進博會才越來越踴躍,從這個側面也看出了參展企業確實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和實惠。
「中國經濟穩步發展使得市場溢出效應增大,企業看好中國市場不斷擴大帶來的進口機會。」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