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駛在環山路上
7月7日,三合鎮二郎村的多個山頭,早熟梨掛滿枝頭,豐收的喜悅掛在村民們臉上。蜿蜒的環山路,如同巨龍盤踞在雲霧山上,瞭望著整個山村。
記者採訪時,果農張禮泉夫婦正在自家梨園採摘早熟梨,家中的三輪摩託車停靠在新修的環山路旁,當天採摘完後,這批早熟梨將會運往主城銷售。
二郎村是市級貧困村,位於雲霧山上,距三合場鎮七八公裡,是璧山重要的水果及茶葉產地。新建的環山路蜿蜒4公裡,一頭連著二郎村下山的通道——大石路,通往三合場鎮;另一頭直達山頂,是二郎村村民生產生活的重要通道。
「環山路沒有修通前,我們夫妻只能一人摘梨,一人挑到下面大石路上,再運出去賣。」張禮泉說,多年以來,他們一家出行靠的是一條不到2米寬的泥結石路。一到下雨天,車輛開不進來,東西也運不出去。泥結石路周邊住著幾十戶村民,種植有近千畝水果以及茶葉,每年的採收季節,就是大家最為著急和忙碌的時候。
不管是水果還是茶葉,採收只有短短幾十天,過了銷售高峰,就不值錢了。因此,村民經常是全家老小出動,熬更守夜,連日勞作,用肩挑、用背扛,一擔一擔把貨物運到大石路上,然後再運出去賣。萬般辛苦不說,還耗費勞力,增加了成本。
此外,土路顛簸對茶葉影響稍小,但對水果影響非常大。梨、柑橘、葡萄等水果,皮薄、水多,經過顛簸,經常會「破相」,賣相不好,價錢也會降低,對此村民們十分苦惱。
修建環山路成了二郎村村民的期盼。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三合鎮政府將建設環山路提上了議事日程,僅用了大半年時間,坑窪不平的泥結石路就變成了嶄新的水泥路。
路修好了,其餘的基礎設施也陸續跟上。人行便道、生產便道、山坪塘,一個個惠民項目慢慢在二郎村實施,村民們的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
「現在路修好了,還沒到梨子採收的時候,就有不少商販到山上來訂購!」張禮泉告訴記者,二郎村的村民們大都收穫了訂單,收入也不愁了。
「等今年兒子從外面打工回來後,我就讓他留在村裡,跟我一起種茶葉致富!」2組村民徐榮文是個茶農,種有6畝地的茶葉,一畝收成3000多元。下半年,他還想多承包幾畝,帶著家人一起致富!
如今,環山路成了二郎村村民的致富路。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璧山加大對3個市級貧困村道路的建設力度。截至目前,已硬化公路30餘公裡,改擴建生產生活便道17公裡,不斷完善村級公路網絡。今年,璧山還將在3個市級貧困村建設四好農村公路19.2公裡。(曾清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