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貧困村通了致富路 脫貧從此有盼頭

2020-12-20 中國網

汽車行駛在環山路上

7月7日,三合鎮二郎村的多個山頭,早熟梨掛滿枝頭,豐收的喜悅掛在村民們臉上。蜿蜒的環山路,如同巨龍盤踞在雲霧山上,瞭望著整個山村。

記者採訪時,果農張禮泉夫婦正在自家梨園採摘早熟梨,家中的三輪摩託車停靠在新修的環山路旁,當天採摘完後,這批早熟梨將會運往主城銷售。

二郎村是市級貧困村,位於雲霧山上,距三合場鎮七八公裡,是璧山重要的水果及茶葉產地。新建的環山路蜿蜒4公裡,一頭連著二郎村下山的通道——大石路,通往三合場鎮;另一頭直達山頂,是二郎村村民生產生活的重要通道。

「環山路沒有修通前,我們夫妻只能一人摘梨,一人挑到下面大石路上,再運出去賣。」張禮泉說,多年以來,他們一家出行靠的是一條不到2米寬的泥結石路。一到下雨天,車輛開不進來,東西也運不出去。泥結石路周邊住著幾十戶村民,種植有近千畝水果以及茶葉,每年的採收季節,就是大家最為著急和忙碌的時候。

不管是水果還是茶葉,採收只有短短幾十天,過了銷售高峰,就不值錢了。因此,村民經常是全家老小出動,熬更守夜,連日勞作,用肩挑、用背扛,一擔一擔把貨物運到大石路上,然後再運出去賣。萬般辛苦不說,還耗費勞力,增加了成本。

此外,土路顛簸對茶葉影響稍小,但對水果影響非常大。梨、柑橘、葡萄等水果,皮薄、水多,經過顛簸,經常會「破相」,賣相不好,價錢也會降低,對此村民們十分苦惱。

修建環山路成了二郎村村民的期盼。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三合鎮政府將建設環山路提上了議事日程,僅用了大半年時間,坑窪不平的泥結石路就變成了嶄新的水泥路。

路修好了,其餘的基礎設施也陸續跟上。人行便道、生產便道、山坪塘,一個個惠民項目慢慢在二郎村實施,村民們的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

「現在路修好了,還沒到梨子採收的時候,就有不少商販到山上來訂購!」張禮泉告訴記者,二郎村的村民們大都收穫了訂單,收入也不愁了。

「等今年兒子從外面打工回來後,我就讓他留在村裡,跟我一起種茶葉致富!」2組村民徐榮文是個茶農,種有6畝地的茶葉,一畝收成3000多元。下半年,他還想多承包幾畝,帶著家人一起致富!

如今,環山路成了二郎村村民的致富路。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璧山加大對3個市級貧困村道路的建設力度。截至目前,已硬化公路30餘公裡,改擴建生產生活便道17公裡,不斷完善村級公路網絡。今年,璧山還將在3個市級貧困村建設四好農村公路19.2公裡。(曾清龍)

相關焦點

  • 淅川:修好致富路 助力真脫貧
    淅川:修好致富路 助力真脫貧河南經濟報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石雪帆 楊振輝從淅川縣城鸛河西岸的濱河路南下五公裡,一排排依山而建的徽派民居映入眼帘。「這就是金河鎮後河村,過去是個貧困村。」距離縣城這麼近,咋就成了貧困村?「過去,全村245戶918人,七零八落地分布在四道溝裡。雖然爬到山頂就能望到縣城,但要翻過兩座山,蹚過後河和鸛河,『起早去,摸黑回』,交通太不方便了。」李婷婷說,後河村土地貧瘠,基礎設施滯後,沒有產業支撐,貧困人口達143戶585人,貧困發生率超過60%。
  • 從江縣貫洞鎮潘今滾村:有了他,我們致富有盼頭
    從江縣貫洞鎮潘今滾村:有了他,我們致富有盼頭 發布時間:2019-06-10 15:53:23      來源:黔東南日報   盛夏6月,青山環抱的從江縣貫洞鎮潘今滾村
  • 金秀縣政府幫扶三友村修路 農民致富有盼頭
    原標題:金秀縣政府幫扶三友村修路 農民致富有盼頭   人民網金秀9月22日電(記者 林婉怡)「水泥路修到家門口,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水泥路修到家門口,我們也可以像城裡人一樣走上水泥路了。感謝『第一書記』為我們帶來的實惠。」 金秀縣三友村三寨屯的村民梁幹高開心地說道。
  • 大山町,一個日本貧困村的脫貧路
    大山町自辦超市。按當時當地的標準,大山町就是一個貧困村,全村都是貧困戶。後來,大山町成立農業協同組合,引導村民發展烏梅、板慄產業。現在,大山町戶均年純收入實現35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21萬元),村民早已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 上饒市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在廣豐區開班
    11月21日上午,上饒市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在廣豐區開班。廣豐區委常委、上饒衛校黨委書記許信雲出席開班儀式並致辭。上饒市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王仁輝主持開班儀式。  該區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目標,深入開展致富帶頭人帶貧益貧工作,培養了一批具有高度責任感、較高創業能力,有能力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創業致富帶頭人。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特別注重將貧困村「兩委」帶頭人和創業致富帶頭人「兩個帶頭人」的培育相結合,確保遴選出來的創業致富帶頭人留得住、帶得了。該區42個貧困村致富帶頭人中,村「兩委」帶頭人16個。
  • 璧山:構建立體交通新格局 建主城都市區「迎客廳」
    近3年來,璧山城鄉,公鐵軌縱橫,四通八達,優美的線條在915平方公裡大地上交織成網:高速公路穿山越壑成渝一小時經濟圈正在形成;高鐵穿梭飛馳,滿載速度和激情,不斷補足市民出行、物流運輸短板;輕軌線與雲巴線一起暢通城市交通生態;國道、省道、縣道、鄉道、農村公路密織成網,串聯城鄉,致富路在腳下延伸……  近3年來,開啟融城時代的璧山,一個與之匹配的立體化交通格局日趨成型
  • 重走貧困村系列報導——棠棣鎮桃園村:產業扶貧鋪就致富路
    重走貧困村系列報導(四十五) ——棠棣鎮桃園村:產業扶貧鋪就致富路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一手抓防控一手抓脫貧的重大戰略部署,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收官戰,進一步提振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鼓舞貧困群眾的脫貧鬥志,為全市脫貧攻堅全面勝利提供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精神動力,詩畫安陸系列專欄節目《重走貧困村》,今天推出來自棠棣鎮桃園村的報導。
  • 平壩:完善交通網 打通致富路
    12月7日,筆者來到白雲鎮花柱村看到,一條條平整的水泥路延伸至村裡的田間地頭、通到農戶家門口,交通建設讓該村嘗到了「致富路」帶來的甜頭。「十三五期間,花柱村各項工作都有了顯著的提升。2018年全村退出了貧困村的行列,在這期間交通建設工作發揮了非常突出的作用,一條條通村路、組組通路交錯縱橫,為我村的扶貧產業發展打通了最後一公裡。」白雲鎮花柱村黨支部書記張洪瑞說,2020年我村發展了400畝的金絲皇菊,漫山遍野的菊花吸引了十裡八鄉的遊客,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為了做好鄉村振興工作,打造農旅結合,我村新修了外環路,也打通了村組幹線,實現主幹線加寬到6.5米,全長3.8公裡。
  • 五峰這個昔日貧困村,變了!
    五峰這個昔日貧困村,變了!「感恩黨的好政策,現在『東方紅』片區修好了通組路,出行更加方便,村委會還聯合專業合作社建起了百畝木瓜基地,不少村民加入合作社發展木瓜、中藥材產業,日子越過越紅火。」1971年7月1日,汪長凡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已有49年黨齡的他,可謂參與、見證了長茂司村蛻變的全過程。「通過這樣的形式,不斷增強村裡無職黨員的身份認同感。」
  • 三都縣:九阡李成搶手貨 群眾致富有盼頭
    三都縣:九阡李成搶手貨 群眾致富有盼頭 發布時間:2020-06-01 15:17:23      來源:黔南日報
  • 廣西容縣4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
    2015年開展精準識別時,全縣共有47個貧困村,貧困戶1.65萬餘戶,貧困人口6.5萬餘人,是廣西貧困人口較多、貧困發生率較高、扶貧開發任務較重的縣。近年來,容縣確立「交通+產業」思路,大力發展特色扶貧產業,將制約產業發展的交通瓶頸作為脫貧攻堅交通保障的主攻方向,探索出一條丘陵山區暢交通、興產業、拔窮根的路子。目前,容縣4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37%。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河北圍場吉上村:牽著「扶貧牛」 走上致富路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河北圍場吉上村:牽著「扶貧牛」 走上致富路 2020-12-23 15: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自貢大安鋪就致富「小康路」
    2020年3月,大安區吹響了脫貧攻堅「百日攻堅」號角,榮軻帶領駐村工作隊成員及村兩委幹部深入到貧困戶家中摸實情,共排查並整治易地搬遷貧困戶存在漏風漏雨問題戶28戶;協調市人民銀行、區委宣傳部、區委黨校等幫扶單位出資,為2019年危房改造後未通生活用電的6戶貧困戶免費安裝室內電源電線;同時結合「回頭查回頭改」,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積極協調市、區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堅持每月入戶走訪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用雙手成就我的致富路丨習水縣土城鎮長壩村...
    我所生活的長壩村屬偏遠山區,在2016年以前,這裡生活的村民大多以從事傳統農業維持生計,這裡的交通條件十分落後,從我家到長壩村村委會只有一條泥土路,冬天一身泥,夏天一身灰,每次到村辦事都要花上一個多小時,到鎮更要花四五個小時,尤其是冬天,出一次山花費的時間更長。
  • 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
    原標題: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6月的壩上綠意蔥蘢,位於接壩地區的豐寧滿族自治縣土城鎮葦子溝村更顯得生機勃勃:一排排紅牆紅瓦的小葦子溝新村鑲嵌在綠色原野中,村民徹底告別了泥土房,笑意盈盈;西瓜大棚內,瓜秧已經竄到兩尺來長,布滿花苞;非遺「北京絹人」項目工廠內,村裡的婦女用精巧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生活……短短幾年內,葦子溝村民和「無基礎無產業無信心
  • 山東移動聊城分公司全面助力冠縣貧困村脫貧
    聊城市冠縣定遠寨鎮欒付桂村是省級貧困村,山東移動聊城分公司調動多種優質資源,全面助力該村脫貧。該公司在幫扶中了解到,農村的貧困狀況不僅是缺少資金和技術,在信息量有限的情況下,農民自己靠農業致富也缺乏信心。
  • 三江源頭重點貧困村的綠色脫貧之路
    國家稅務總局青海省稅務局供圖中新網西寧7月7日電 題:三江源頭重點貧困村的綠色脫貧之路作者魯丹陽蒲積芳7月初,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進入了冬蟲夏草採挖末期。27歲的雜多縣莫雲鄉達英村脫貧戶尕松揣著挖蟲草賺的3萬多元錢帶著妻子來到省會西寧看病。「我和妻子阿吉都有結核病,以前家庭條件不好,我們就在當地的醫院看病,吃些藏藥。」
  • 安徽宣城:光伏發電 照亮貧困村的致富路
    雙河行政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距離旌德縣城27公裡的雙河行政村共有十個村民組、510戶農戶、總人口1700多人,原是典型的山區貧困村。2015年12月,宣城市委宣傳部在結對幫扶脫貧工作中,展開精準扶貧攻堅,利用省扶貧扶持發展專項資金190多萬元,在雙河村先後分兩期建成佔地4.5畝、總容量220千瓦的宣城市首個村級分布式光伏發電站。
  • 零陵茶葉灣村:扶貧工作隊修通「脫貧路」
    摸清家底謀出路   茶葉灣村轄管原省級貧困村小乙壘3、4組和茶葉灣、黃沙嶺、觀音衝。車開到小乙壘就沒有公路了,只得徒步前進。楊滿成說,村民居住分散,水田稀少,大多以楠竹為生;村內山路多,出行路不暢。   「發現了困難,更看到了希望。」一周後,扶貧工作隊為茶葉灣村確定了「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民生活環境、立足資源發展產業」的脫貧思路。水泥硬化路面建設、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道路水利建設、聯繫引進產業、農村飲水工程……小村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大事。
  • 放心電照亮致富路
    原標題:放心電照亮致富路 ———江西農網改造之用電狀態探訪    本文作者:李洪明 彭海燕    兩個月前,國網江西省電力公司宣布,提前3個月打贏了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兩年攻堅戰」。    那麼,它為江西省農村帶來了哪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