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仙山,遊善水,悟大道,
水火既濟同心合力長生長青之旅
要說這武當山何為「水火既濟」呢?小編要從以下三方面詳說了:
其一:武當山的名字是怎麼由來的呢?
其二:為什麼「非玄武不足以當之」呢?
其三:這「水火既濟」怎麼讓咱們長生長青的?
在這裡小編感謝您打開此連結,如果您也對武當山感興趣,我們就一起來聽聽這武當山鮮為人知的故事,如果您就想了解到哪裡玩?有什麼玩的,就從後往前看,來親歷一次屬於您的問道、尋真之旅,如果覺得好看記得給小編點讚噢
武當山原名太和山,後來才改為武當山。在古代中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中心長期處於中原、關中一帶,而太和山位於中原和關中地區的南方,在道教理論中南方在五行中屬火。其次太和山的山形為「七十二峰朝金頂」 武當所有的山峰都是朝向天柱峰的,以金頂為首的一眾山峰 猶如跳動的火焰一般,山形屬性亦為火。而道文化道法自然的理論認為,太和山的火性太過旺,不利於國土風水,需「水火既濟」才顯和諧、統一、吉祥。因為《易經》中認為「水火既濟,坎水在離火之上,水性下注,火勢上炎,水火相濟。完成之意」。
那麼,太和山後來是怎麼被發現具備「水火既濟」的完美地形的呢?
從整體看來太和山源自秦嶺,山勢徘徊形似青蛇,金頂天柱峰形似神龜,龜蛇合體謂之「玄武」,而玄武代表北極水神和戰神。這樣在火性極旺的太和山頂有水神玄武當之,形成道家的最高和諧理念-水火既濟。所以山勢火旺因此「非玄武不足以當之」,在民間祖師寶訓中有記錄,武當山是72峰如同火焰一樣,祖師不忍心看著黎明百姓受煎熬,所以用水來平衡!水火相濟即是太和,因此後來皇家將太和山更名為「武當山」。
武當山作為東方康養之都,除了地理環境的天生地養之外,水火既濟」出自《易經》,是《易經》中的第63卦。「既濟卦」上坎下離相濟,所以叫「水火既濟」。坎為水,離為火,既濟則是水火相交為用。
中醫學中所說的「水火既濟」,是借用五行學說中相生相剋的關係,來比喻心火與腎水的相互關係。心火下行以溫養腎水,腎水上行以滅心火,心腎相交,陰陽和諧,身體健康,口舌生津,自然回春長生長青,逆齡生長。這就是「水火既濟」作用於我們的身體和生活的妙用,而來武當山自動與此陰陽和合,身心和諧,上下相通之意校準。
南神道就是武當金頂天柱峰的根基所在,這條朝聖之道早在明朝就聞名於世,被皇家立碑劃界以保龍脈之地,受皇家禁封有衛隊看守,神秘莫測享有御賜官山之美譽!
今逢武當大興,南神道有些鮮為人知的重要意義等有緣的您來尋,大家都聽說過九天之上有四個門戶,唯南門尊貴無比,南神道即對應著九天之上的南門。讓我們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入天際之門開啟神聖智慧的大門,以自然為師以萬物為鏡,在仙山善水間了悟真相悟生命大道,遊山玩水歸真道,真道歸來武當大興。
這裡峰巒雄奇、溪瀑清幽、棧橋奇瑰、民歌繁盛!素有「武當後花園」的美譽。接下來我們一起隨小編親歷沿路風土人情:
五龍回龍灣、民歌村、紅三軍司令部舊址和新四軍西路軍遺址、二龍戲珠、斬龍崖、桃花洞、蘭花谷、天門關、雨龍潭、轉運臺、寶珠託山、金蟾朝聖、清徽宮等眾多景點。
▲ 五龍太極 ▲
天地之道,唯陰陽二氣蘊育二物。此地俗稱梯子巖,周圍五山脈,酷似遊龍飲澗,相互纏旋。尤以五龍迴環之勢,形成五龍回幅太極圖騰,鬼斧神工,渾然天成,蔚為壯觀。傳說真武大帝修行之初,踏祥雲,至大明峰,過五龍莊,倚梯子巖,乘龍飛頂。有歌訣曰:天地靈氣任收,日月精華盡採;雲山川河功中有,五彩神龍貫其中,白龍銜山五龍潛,青龍歸洞 赤龍盤,黃龍初躍雲中顯,天然太極令人嘆!
▲ 武當南神道遊覽圖 ▲
▲ 拱形橋 ▲
▲ 大龍潭 ▲
▲ 民歌堂 ▲
呂家河民歌被譽為中國漢民族民歌活化石,2008年6月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歌村現有農戶182戶、749人,會唱2個小時以上的歌手85人,其中有4人能唱千首民歌,經民俗學者收集整理,民歌村的民歌曲調有79種,歌詞5000餘首,曲調以江南曲調、孟姜女調、東北北方小調、五更調、剪剪花、陝南河南小調為主,包含戲曲唱腔和湖北地方的一些民間小調,匯南北於一隅,集古今於一體!
▲ 天書谷 ▲
在九道河的峽谷中,有兩塊青色巨石,好像兩本書放在那裡。其中一本書的書面好像被微風吹起,正要翻開的樣子。人們都說,這是「天書」。天書谷因諸葛亮而得名,根據武當山《神仙傳》記載,諸葛亮少年時期曾在武當山紫霄峰修道,道行漸深。有位仙人見他將來必成大器,於是指點他說,這大峽谷中有兩本無字天書,上錄天文,下載地理,成就了諸葛亮中國智慧的化身。後來,人們稱這裡為「天書谷」了。元代道人羅霆震在此山題了詩句:「咫尺天門已化魚,以潛為躍且舒徐。隆中不必求丞相,諸葛今來此地居!
▲ 金蟾朝聖 ▲
▲ 黑龍潭 ▲
▲ 天門關 ▲
進入石門,一步步就邁向金頂,好像進了天宮,所以此處 稱作"天門關"。
武當山老子學院的理念是「以萬物為師」「以自然為師」,小編只是將已經傳為美談佳話的武當故事細說了幾分,萬物有靈更多的真相和故事相信會因為您的到來而開始續寫,這山水自然之道獨屬於你的景色風光,這仙山聖水等您來讀懂我們生命共同的智慧 ……
尋「水下之城古鈞州」
體,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的道淵道魂
近九宮之首元天淨樂宮
悟,神恩有應心誠可格九重天
聽真武修真故事觀滄浪之水
走南水北調丹江源頭壩上行
品丹江源水全魚宴
武當山有「九宮八觀」,淨樂宮就是武當山九宮之首。規模遠遠超過玉虛宮和紫霄宮,有一座淨樂宮,半座鈞州城之稱。在均州古城中有一座標誌性的建築就是「淨樂宮」,古人以均州為淨樂之都,《圖經》載:「淨樂治麋,玄帝降生於淨樂之國」。
淨樂宮坐落於古鈞州城內的正北部,是明成祖朱棣修建的一處行宮,其建築與故宮一般無二,只是規模較故宮相比略小。行宮整體構造體現了人、仙、神三境界和「風水」理念。從它的構造上可窺視出整個武當山古建築群的建築風格。
今有丹江口大壩和南水北調工程名揚海內外,鮮為人知的是1967年丹江口水庫蓄水的時候,為利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城市及民眾,整座千年古城—鈞洲城被淹沒長眠於水底。
有水下考古工作者,通過聲吶掃描等,完成了淨樂宮水下高精度地形圖、水底形態聲像圖以及水底淺地層剖面圖。從圖片可以看出,城牆基本保存完好,護城河與城內設施依稀可辨,周府庵輪廓清晰。
民間有俗語「鐵打的鈞州,紙糊的鄖陽」,意思是均州城堅固,遠超於周邊鄖陽的建築水平。在被淹沒之前,它曾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寫到這裡小編有感於「水利萬物而不爭」的深意及美意,水幾近於道,道無形,道無言,願與您一起同感這天地人水之大美,也邀同道中人一起親歷這丹古今水魂的魂魄之美。
活動時間:2019年3月18-19日
活動地點:武當山
活動費用:自助AA 699元/人
途經: 回龍灣(下車15分鐘靜心) 民歌村(15分鐘觀賞)
整合後徒步出發
途經:小道場、黃金堂、吊中牌、鐘鼓樓、轉運殿、天柱峰。
長按識別二維碼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