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鬱子在二戰期間是日軍的一名女護士,1945年日軍撤離時她被逼跳江,不過幸運的是她成功逃生而且被解放軍收留,也是因為有過這段死裡逃生的經歷,她的心態有了變化,最後更是嫁給中國軍人,還做出了令人十分感動的承諾。伊藤其實是到了二戰快要結束的時候才來到中國,當時年僅20歲的她剛剛從學校畢業,被派往第一陸軍野戰醫院當護士。從來都沒有上過戰場的她在這家野戰醫院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她更是切身感受到了日軍對中國人的殘忍,只不過她還沒來得及做什麼日本就已經失敗了。
日本在二戰期間的表現向來是殘酷無比的,這種殘酷不僅僅是因為日軍把中國當成敵人來看,更是因為有大量的日本人已經被徹底洗腦,對於他們而言殺戮不再是滅絕人性的行為,而是一種榮耀。這些被洗腦的比較徹底的日本人甚至會把自殺當成一件證明自己擁有勇氣、愛國的事情去做。也正是因為如此,日本宣布投降之後,大量的日軍選擇自殺。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採用比較經典的剖腹進行自殺,更多的日本人只能夠選擇其他的方式。
比如我們上文中所說的跳江。1945年8月,伊藤所在的醫院接到了撤退命令,院長帶著2000多名傷員和醫護人員逃跑,但是卻被牡丹江擋住了去路。在這種情況下,院長直接逼迫所有人跳江自殺。幸運的是伊藤從小就喜歡遊泳,水性相當的不錯,再加上跳進水中之後她就緊緊的抱住了一塊木頭,所以在掙扎了三個多小時以後成功的死裡逃生。不過,雖然活了下來,但是她當時的處境非常糟糕,日軍在中國的殘酷行徑使得所有日本人在中國都是不受歡迎的存在,更何況她當時只會說日語。
但好在解放軍醫療隊收留了她,而且在醫療隊中她也發揮了自己專業的優勢,獲得了許多贊是真心的感謝。在這之後不久,戰爭徹底結束,擺在她面前的有兩條路,要麼就是回到日本,要麼就是留在中國。對於她來說這是一個比較艱難的決定,從個人感情來講,她當然希望能夠回到日本,畢竟她的父母在日本。但在中國的這段經歷令她深刻意識到了日本在中國所犯下的罪行究竟有多麼殘暴,所以考慮再三以後她決定留下來,最終成為了牡丹江野戰醫院的護士。
因為專業能力的確足夠優秀,她很快就成為了骨幹。而且她還有一點很令人感動,那就是利用自己的o型血救了17名中國軍人。25歲的時候,她被調往山西康復醫院,也是在這裡她遇到了另外一個讓自己留下來的理由:宗序定。宗序定是公安中央縱隊的一名軍官,兩個人一見鍾情。所以當一年以後其他日本女兵申請回國的時候,伊藤申請加入中國國籍,並且這4年就生了一個女兒。
1954年,伊藤和她的這個小家庭在江蘇定居,而她也在當地的醫院繼續當護士。三年災害期間,她更是省吃儉用為病人改善夥食,無償獻血的次數也是數不勝數,也正是因為這樣奉獻的精神,她切實獲得了同事的尊敬以及病人的喜愛。甚至在那個特殊時期,她也因為有同事和病員的庇護,沒有因為日本人這個身份受到太大的波及,這也是讓她一直非常感動的地方。1972年,她第1次返回日本與親人重逢,當時有不少人認為她可能會就這樣選擇在日本定居,但她最終選擇了回到中國,包括後來多次前往日本探親,她都只是短暫的停留。在跳進江水的時候,伊藤曾經想過,她不能死,她要為日軍還債。這是支撐她活下來的信念,也是在她手裡逃生以後一直在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