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優秀傳統文化,
需要創新地傳承。
如何在新時代與時俱進,
傳遞好惠女精神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
藉助文創,「惠女精神」傳承
已演變出許多新形式,
它們正演繹新的惠安女故事。
把女兒童童的卡通形象變成伴手禮,是惠安女曾梅霞的傑作。四年前,曾梅霞就著手構思打磨女兒的卡通形象,設計卡通童童系列伴手禮。最終的作品,被選入「福建好禮」百佳旅遊商品名單。
在曾梅霞一手打造的惠安女民俗風情園裡,印有卡通童童的飲料杯、餐巾紙、卡片、U盤、鑰匙扣隨處可見。作為一名「小惠女模特」,童童可愛的外形深受遊客喜愛。
打造Q版惠女形象,是民間對傳承惠女文化的新嘗試。除了曾梅霞,還有許多惠安人嘗試用文創來改變惠女文化的敘事。其中一些,效果顯著。因為文創,惠女文化開始有了新的傳播方式和渠道,也收穫了許多新的粉絲。
時值寒冬,閩東南的冬風吹起,惠安崇武大岞村進入旅遊淡季。在離崇武古城不遠的海岸線上,一座玻璃建築,擋住了寒風對遊客的侵擾。這裡就是惠安女民俗風情園。
大岞是著名的惠女發源地和聚居地。為了在這裡打造一個惠女民俗文化地標,從2008年開始,曾梅霞陸續投資100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如今已建設成型的風情園,共接待海內外遊客、攝影家、書畫家及寫生團體20多萬人次。
10多年來,堅守「傳播惠女文化 弘揚惠女精神」初心的曾梅霞,嘗試了多種業態,她想讓惠女文化不僅能扎入遊客心中,還能帶回遊客家裡。為此,風情園開拓了惠女客棧、餐飲、民俗攝影創作基地、文創衍生品等產品和服務。
在曾梅霞看來,惠安女民俗風情園周邊的50餘畝土地,可以很好地被開發為惠女文化園區,建設惠女博物館、展示廳、創作室、文化牆、觀光臺、表演臺等。
在離惠安女民俗風情園30餘公裡的惠安北部,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陳陽山也在為卡通惠女忙碌著。
在陳陽山的生產車間裡,4個女工正全神貫注地為惠女樹脂玩偶坯體上色。陳陽山告訴記者,上色後的作品,將成為惠安旅遊代言形象,出現在各大旅遊景點,宣傳惠安文化旅遊。
這套卡通形象由6個惠安女玩偶組成,被稱為「惠安女六姐妹」。她們的風格與服飾相近,但表情與形態各異。
惠安女Q版形象由縣文旅局策劃打造,請大拾堂文創園聯合創始人何冬冬設計,濃縮了惠安文化旅遊精華,她們分別是大姐古城尋蹤遊、二姐惠女風情遊、三姐雕藝文化遊、四姐濱海休閒遊、五姐朝聖祈福遊、六妹生態體驗遊。6個Q版惠安女識別度高,易於旅遊線路宣傳推廣。
從2014年開始,「惠安女六姐妹」被陸續用於文明宣傳、司法宣傳。在惠安城區,「六姐妹」現身於各類公益廣告,她們結合惠安建築、雕藝等本土特色元素,被用於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法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