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民間重要的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的雙重內涵。古人稱此日「陰陽之至,陽氣始生,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所謂「至」,是極點、頂點、之最的意思。《事物原會》載:「《孝經》說鬥指子為冬至。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至。」 即在冬至這天,陰森嚴寒的氣候到達極點,陽氣初萌,太陽到達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對於北半球而言是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故稱「冬至」。此後,白晝時間漸長,日長一分,故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冬至又稱「履長節」(因一陽上舒、日晷初長而得名)、「長至節」(因日影極長)、「天長節」,又因晝短之至,或稱「短至節」、「短日節「。
自冬至起天地陽氣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所以古時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人們在這一天祭祖賀冬,慶祝新一年的到來。在北方,餃子是冬至的「標配」冬天天寒,容易凍著耳朵,而餃子形如「耳朵」人們覺得吃餃子可以保護耳朵。南方人喜歡在冬至這天闔家團聚、圍爐夜坐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其樂融融、團團圓圓。德欽藏族人在冬至節這天也有自己的標配食物,冬至的早晨大家圍坐在火爐旁細品酥油紅糖糯米飯。
冬至節,是德欽古城民俗裡的一個重要節日。藏語:「དགུན་ཉི་ལྡོག」,冬天的日子到了,也就是「冬至」了。酥油,被稱為「液體黃金」,以犛牛奶製作的純正酥油最受青睞,營養豐富,味道獨特。糯米,過去每到冬至節前,會有被稱為「嘉絨貢巴」(指燕門、巴迪一帶)的人來賣。現在交通發達,市場繁榮,紅糖、糯米,都可以買到從麗江大理拉來的。酥油紅糖糯米飯
蒸熟的糯米舀在碗裡,把切好的新鮮酥油放在上面,加上紅糖或者白砂糖
在冬至節前一天晚上,就要用冷水把糯米泡好。冬至節拂曉,把糯米飯蒸熟。然後,在大碗裡添滿糯米飯,放上切好的新鮮酥油,加上紅糖,就做成了「酥油紅糖糯米飯」。喝著噴香的酥油茶,吃著香甜的糯米飯,吃飽喝足,就能夠更好的抵禦冬至後的寒冷天氣,吃著這樣做出的糯米飯,喝著酥油茶,會令人感到熱量倍增,寒冷頓減。酥油茶與酥油白糖糯米飯
冬至節早晨,按傳統的民俗,要先在神龕前點上酥油燈,敬香,擺上淨水,再供上冬至節的糯米飯、酥油茶。然後,再捧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糯米飯,趁熱先送給親戚中年長的老人家,以示孝敬。這個傳統源遠流長,已經幾輩子人一直保持著。
德欽古城民居裡的神龕
冬至節裡德欽古城的民俗,不僅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季增添了熱量,防寒保暖,增強體力。而且,彰顯著尊老敬老、鄰裡和睦的淳樸善良的民風,薰陶著一代又代的德欽人。
酥油茶與糯米飯
進入德欽電視臺公眾號
或梅裡故事公眾號
點擊下方的[七彩雲]菜單
微信公眾號
梅裡故事(meiligushi12345)
電 視
德欽自辦節目[德欽新聞]
首播時間:20:00
重播時間:當晚:22:00
次日 8:00/12: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