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資料:馬特洪峰(四)[組圖]

2020-12-12 戶外資料網

  相關文章:山峰資料:馬特洪峰(一)[組圖]
       山峰資料:馬特洪峰(二)[組圖]
       山峰資料:馬特洪峰(三)[組圖]
       山峰資料:馬特洪峰(五)[組圖]

  上帝偏愛重步兵 翻譯自《Alpinist》Vol.16,Mountain Profile,The Matterhorn 文/Herve Barmasse、Luca Maspe

  茨姆特之鼻(Zmutt Nose)  

  登山家們在北壁上的探索並沒有因為博納蒂的歷史性攀登而宣告結束,仍然有一道難題佔據著他們的心思。那就是位於北壁右手邊的一處令人恐懼的巖石山體,因其外形而被稱為「茨姆特之鼻」。它的仰角、嚴酷的自然環境和技術難點,無論是攀冰路段還是馬特洪峰所特有的脆弱的巖石,都使它直至今天依然是登山運動中最艱巨的挑戰之一。

  1969年7月,義大利人亞歷山德羅·貢納(Alessandro Gogna)和裡奧·克魯蒂(Leo Cerruti)率先解決了這道難題。此前一年,貢納曾首次以solo的方式完成了大喬拉斯峰沃克山脊(Walker Spur)路線,但在「茨姆特之鼻」,這對繩伴用了四天時間才摸索出如何通過那罕見的仰角、傾斜的支點以及不太可靠的層狀巖體。「茨姆特之鼻」上的第二條路線開闢於首攀12年後,它被認為是這座山峰上最不友好的部分。  


圖:裡奧·克魯蒂在1969年首登路上 Photo/Michel Piola

  伴隨第二條新路線一起登場的是現代阿爾卑斯攀登的代表人物米歇爾·皮奧拉(Michel Piola),他在Grand Capucin開闢「Voyage Selon Gulliver」路線(譯註:看上去象格利佛遊記的法文說法)時第一次運用膨脹釘把完全不同的裂縫系統聯接在一起,從而引發了一場從艾格爾峰到勃朗峰的技術攀登革命。1981年7月,皮奧拉和皮埃爾-阿蘭·斯坦納(Pierre-Alain Steiner)在堅實的巖石地形上找到一條合理的新路線攻克「茨姆特之鼻」,當時他們曾斷言該路線日後會成為一條可以自由攀登方式在一天內完成的經典路線。不過,這預言至今未被實現。皮埃爾·阿蘭·斯坦納在1981年他和米歇爾·

  圖:皮奧拉開闢的「皮奧拉·斯坦納」路線(ED:5.10d、A2,1000米,「茨姆特之鼻」上的第二條路線)上一段開放的繩距。所有攀登「茨姆特之鼻」的人在上巖石前都要先過一段雪坡,存在落石危險。Photo/Michel Piola

  可接近性差,再加上客觀存在的危險,之後很多年裡,許多有志於此的攀登者紛紛打消了親近「茨姆特之鼻」的想法,只有極少數人有幸重複了最早的兩條路線。這種局面隨著阿爾卑斯攀登歷史中最活躍的人物,法國人派屈克·「加布」·加巴羅爾(Patrick 「Gab」 Gabarrou)的到來發生了變化,經過四次獨立的攀登嘗試,他開闢了「鼻子」右緣最筆直的一條仰角路線。

  1989年7月上旬,加布和皮埃羅·古爾丁(Pierrot Gourdin)沿「皮奧拉-斯坦納」路線攀登到懸巖底部,後因古爾丁生病放棄。幾天後,加布與弗朗科依斯·馬西尼(Francois Marsigny)搭檔開始了第二次嘗試。他們攀登到了「鼻子」上突起的大懸巖,不過路線全是緊湊的頁巖很難打釘。先是自由攀登,隨後藉助了器械。兩人在最大的一塊懸巖底部露營,之後的攀登中繼續被找不到地方放巖錐的問題所困擾,隨後天氣變化,隊伍在強風中結束了攀登,沿茨姆特山脊下撤。

相關焦點

  • 馬特洪峰是阿爾卑斯山最美麗的山峰嗎
    馬特洪峰海拔4478米,是阿爾卑斯山最美麗的山峰其特殊的三角錐造型,更成為阿爾卑斯山的代表馬特洪峰位於瑞士與義大利之間的邊境,接近瑞士小鎮策馬特(Zermatt)和義大利小鎮Breuil-Cervinia
  • 男人的山峰,阿爾卑斯之魂——馬特洪峰
    環境幽雅、空氣清新,可以欣賞到宏偉壯麗的山峰和冰川景色。我也搞不清楚採爾馬特是義大利語區還是德語區了,反正都不會,跟著英語走,歐洲這麼多國家沒有一個英語母語國家,但是大家都說英語,Jackwolfskin在這裡也很受歡迎。
  • 馬特洪峰:瑞士最完美山峰的冒險
    也許地球上很少有地方像馬特洪峰一樣具有標誌性的山峰。坐落在瑞士阿爾卑斯山深處的古樸而迷人的採爾馬特小鎮上,它就像你可以想像的那樣風景如畫。馬特洪峰海拔4,478米,令人難以忘懷,是阿爾卑斯登山者和熱愛高山運動的人的磁鐵,吸引著這些愛好者蜂擁而至的來到這裡。
  • 馬特洪峰:瑞士最完美山峰的冒險
    也許地球上很少有地方像馬特洪峰一樣具有標誌性的山峰。坐落在瑞士阿爾卑斯山深處的古樸而迷人的採爾馬特小鎮上,它就像你可以想像的那樣風景如畫。馬特洪峰海拔4,478米,令人難以忘懷,是阿爾卑斯登山者和熱愛高山運動的人的磁鐵,吸引著這些愛好者蜂擁而至的來到這裡。人們都稱這座山峰是「草地上的山峰」,馬特洪峰的美令人驚嘆!
  • 馬特洪峰——你知道三角巧克力山峰嗎?
    馬特洪峰,我想應該是瑞士最知名的山峰之一了吧,那個獨特的造型,據說是阿爾卑斯山最後一座被人類徵服的山峰馬特洪峰因為他的獨特,也成為了瑞士最知名的三角巧克力(Toblerone)上的LOGO,所有來到這裡的人,我想都有這麼一張照片吧。
  • 匈牙利國旗掛在了阿爾卑斯山最著名的山峰馬特洪峰上
    馬特洪峰是阿爾卑斯山最著名的山峰之一,其海拔4478米。
  • 馬特洪峰,阿爾卑斯山最後被徵服的山峰,簡潔造型詮釋大氣之美
    阿爾卑斯山脈延綿著眾多的山峰,勃朗峰展現著阿爾卑斯山最高峰的巍峨,少女峰隱約著阿爾卑斯山最唯美的柔情,而馬特洪峰則是阿爾卑斯山最著名的山峰,獨特的三角錐造型,直指天際,成為阿爾卑斯山的代表。馬特洪峰(matterhorn)位於瑞士和義大利邊境,海拔4478米,是瑞士引以為傲的象徵。作為阿爾卑斯山脈最後一個被徵服的主要山峰,它的地勢有多險峻陡峭,便可想可知了。高大險峻的山峰拔地而起,四周也沒有其它的山峰與之爭鋒,使它顯得更加巍峨壯觀!
  • 世界最難登頂的山峰,馬特洪峰,現代登山運動的靈魂之所
    這個世界最難登頂的山峰並不是 珠穆朗瑪峰 ,而是馬特洪峰。雖然4477米的高度只有 珠穆朗瑪峰 的一半高,但並不影響它成為 阿爾卑斯山 的象徵,現代登山運動的靈魂之所。早在各國人民對 珠穆朗瑪峰 痴迷戀不已前,登山愛好者就痴迷於馬特洪峰。
  • ...上阿爾卑斯山巔|山峰|阿爾卑斯山脈|馬特洪峰|採爾馬特|瑞士_旅遊
    馬特洪峰是阿爾卑斯山脈最著名的山峰之一,是世界級旅遊滑雪勝地,受新冠疫情影響沉寂多日。2019年4月12日,位於瑞士採爾馬特小鎮的馬特洪峰被白雲環繞。新華社記者 徐金泉 攝4月19日,巨大光束投射之下,馬特洪峰披上了一面五星紅旗!圖片來自瑞士採爾馬特旅遊局官方網站。
  • 平緩山峰仍有危險-近日兩美國人在馬特洪峰遇難[圖]
    馬特洪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為人所知的山峰,海拔4478米,一柱擎天,造型獨特,風景優美,每年都吸引著眾多登山愛好者來此攀爬,但意外也時有發生。近日如此不幸再次在這裡上演,兩個美國人在下山途中因天氣能見度低而導致墜崖身亡。
  • 世界八大絕壁—瑞士馬特洪峰
    地理位置馬特洪峰(Matterhorn),位於瑞士瓦萊州小鎮採爾馬特,海拔4478米,是阿爾卑斯山最美麗的山峰,也是瑞士引以為驕傲的象徵
  • 「金色山峰」——阿爾卑斯山最美麗的山峰,登山者的終極挑戰
    馬特洪峰位於瑞士瓦萊州小鎮採爾馬特,海拔4478米,是阿爾卑斯山最美麗的山峰,也是瑞士引以為驕傲的象徵,以其一柱擎天之姿,直指天際,其特殊的三角錐造型,更成為阿爾卑斯山的代表,每當朝暉夕映,長年積雪的山體折射出金屬般的光芒。
  • 馬特洪峰丨現代登山運動的新起點
    瑞士著名的山一般都有三個,甚至四個名字。馬特洪峰就是一例。馬特洪峰在法語和義大利語中又被稱為切爾維諾峰(Cervin/Cervino),它的來由則有各不相同的說法。馬特洪峰海拔4477米,與喜馬拉雅山脈的超高山峰相比就是小矮人(只有珠穆朗瑪峰的一半高)。它甚至與歐洲最高峰俄羅斯高加索地區的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都相去甚遠,連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峰都算不上,勃朗峰要比它高近 300米。勃朗峰的坡度不大,無需高超的登山技術,早在1786年就被人類登頂了。馬特洪峰則像一座陡峭的金字塔一樣,它有四個山脊和四個面。
  • 瑞士馬特洪峰亮燈抗疫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2020年3月26日,瑞士燈光藝術家格裡·霍夫施泰特爾在馬特洪峰舉行燈光秀,用「希望」「留在家中」字樣和愛心圖案等燈光照亮山峰,支持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 馬特洪峰……領略雪山之王的雄姿
    山脈約佔據了瑞士整個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如果要票選其中最美、最震撼人心的山峰,大概九成以上的遊客都會將票投給馬特洪峰。馬特洪峰(Matterhorn)的名稱來源於德語matt和horn,形象地描繪了山峰的特色。夜晚的景色。
  • 馬特洪峰的日與夜
    關於交通工具我選擇了火車,在瑞士旅行火車是一種極其便利的交通方式,一張瑞士通票,到哪兒都是直接去車站,到站就走。當火車到達採爾馬特時已是午後時分,遠遠就見到了在雲中若影若現的馬特洪峰。安頓下來後,便順著山坡出去遊蕩。當時我心裡那個激動呀,這可是我朝思暮想了很久的雪山,居然就在我眼前了,宛若做夢。正午陽光下的馬特洪峰,陽光很刺眼,卻也是拍攝星芒的好時機。
  • 一場完美的高潮,只在馬特洪峰
    在採爾馬特遇到了很多自助遊的華人,大家看過馬特洪峰後的一致評價是:與花近千元上少女峰比起來,馬特洪峰真得超值!咱們中國地大物博,也只有馬特洪峰這種遼闊景致才適合霸氣的中國人,難怪少女峰地區都被沒見過世面的韓國人佔領了,原來中國人都在這兒呢!
  • 《瑞士馬特洪峰自然風景》金毛犬-協助拍攝
    馬特洪峰(英語、德語Matterhorn,義大利語Monte Cervino,法語Mont Cervin)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為人所知的山峰。馬特洪峰的位置在瑞士與義大利之間的邊境,接近瑞士小鎮採爾馬特(Zermatt)和義大利小鎮Breuil-Cervinia。馬特洪峰的名稱的由來是德語Matt(解作山谷、草地)和horn(山峰呈錐狀像一隻角)。
  • 瑞士:馬特洪峰之旅,冰川天堂,攝影師的拍照聖地
    在策馬特,每個早上第一件做的事就是欣賞馬特洪峰。幸運地入住的民宿可無遮無掩地看到整座馬特洪峰,讓小編可爭取多點睡眠時間。看著金光慢慢由峰頂灑落山腳,是件很治癒的事,同時又是件很考驗意志的事情。在山下以不同角度鑑賞了整座馬特洪峰的巍峨壯麗,準備乘坐登山纜車,和它來個近距離接觸。由魁偉的山頂往下看,定必眼界大開、引人入勝。
  • 回眸馬特洪峰(終結篇):南壁上的新紀元
    在當時,年青人中向我這樣依然關注馬特洪峰的人並不多。  我邊攀登邊幻想,要是馬特洪峰是由堅硬的花崗巖而不是鬆動的石灰巖構成該會怎樣?但我很快就提醒自己,這不夠理想的巖石構成正是諸多使得馬特洪峰與眾不同的原因之一。這裡的每一步前進都需要理智,攀登非常艱辛並且要時刻警醒。我用了至少四個小時才通過最後一段被粉雪覆蓋的精巧的繩距,到達丁達爾峰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