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難做,轉學蔦屋書店,其實蔦屋書店早已不是一家書店

2020-12-13 石家莊陀螺科技

實體店難以生存,已經成為時下最熱點的話題,電商不斷發力,房租成本上升,已經把實體商店主的意志徹底催垮了。就在我們快要懷疑人生時,日本蔦屋書店的新零售模式,映入眼帘,新零售典範蔦屋書店,1450家店,銷售額過79億,據說2020年要登陸上海。看看蔦屋書店的經營模式,我們發現,蔦屋其實不是一個書店。

賣書不是賣書籍本身,而是賣書籍裡面的內容和它所表述的生活方式。傳統實體書店都把自己定位於賣場,每個人走進來,就是為了找書和買書的。蔦屋書店的創新經營模式,也都相當於把咖啡、飲食、文體等商品跟圖書混搭經營,期待消費者買書的時候,順便買點別的,書店變成了擁有各類文化產品的一個綜合賣場。傳統的實體書店賣的是產品,最關心的事情是成交,通過營銷通過產品擺放,來吸引更多眼光,而蔦屋書店是給顧客一個空間,希望消費者再次停留,為他們提供一種生活方式,在這個基礎上去轉化和成交,打破了原來書這個產品的邊界,在蔦屋書店裡有其他一切的生活用品買,比如家電,鍋碗瓢盆等等,有了停留消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同時,蔦屋書店精準選品,千店千面。在蔦屋書店,你看到的不是按類別規則擺放的書籍,而是「一書一世界,一卷一乾坤」的生活方式。比如義大利食物菜譜的旁邊,會售賣書籍中介紹的意面、醬料等食材;挪威旅行書籍的旁邊,會擺放挪威的明信片和定製旅行產品,形成蔦屋書店獨有的「書+X」經營模式。

基於用戶數據的研究,蔦屋書店實現了千店千面。蔦屋書店有1400多家門店,每一家門店的定位、設計和功能都不盡相同:

在一個以老年人為主的社區,它會根據老年用戶的活動需求進行規劃設計,處處體現溫暖貼心的服務;在另外一個孩子較多的地區,它就可能裝修得更加明亮一些,設立兒童活動中心,擺放更多兒童書籍和繪本,讓小朋友獲得愉悅的體驗;如果是年輕人比較多的地方,它會變得更新潮、更有活力,規劃成年輕人喜歡的樣子。無論人們去到哪裡的蔦屋書屋,看到的都是極富特色的「唯一」。

實際上最為重要的是,蔦屋書店其實是一家大數據公司,在打造用戶生活空間的同時,在30年的積累中,蔦屋書店打造了一個消費大數據系統,目前有6000多萬會員,佔整個日本總人口的50%,蔦屋書店在日本和其他行業的大品牌合作打通了積分系統,到2018年9月,和蔦屋書店合作的企業數量打到940928個,通過他們家的會員購買的商品中路達到1.2億,加油站、便利店、肯德基等,這個就好比中國的支付寶,他掌控了大家的消費數據。現在日本的電影公司要投資什麼新的電影都要先去蔦屋買數據,包括汽車公司生產汽車,因為他把和用戶的關係,變成了一種有價值的數據資產。

蔦屋書店一直被大家定義為新零售的樣本,蔦屋書店其實不是一家書店,而是一家大數據公司。

相關焦點

  • 蔦屋書店的秘密-虎嗅網
    擁有了完備的會員體系和數據能力,讓蔦屋書店轉變成一個面向未來的全新商業形態,與傳統書店在商業模式上最根本的區別。正因為蔦屋書店有會員在手,有數據在手,它才有能力與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相抗衡,「做亞馬遜做不到的事」。在場景設計、多元經營、市場定位、運營方式等方面,蔦屋書店變著花樣玩創新、玩氣質、玩另類,還遊刃有餘。
  • 中國書店老闆要不要學蔦屋書店?
    許知遠早年在FT中文網的專欄裡曾寫道,「單向空間不是一家書店,它是一種新生活方式的定義者。」他希望來一場非典型的創業,對於商業世界的邏輯和規則,他一直表示懷疑。在他的眼中,單向空間應保持其小眾的品味,不應大規模地擁抱商業。許知遠曾在接受採訪時講,「自己做《十三邀》的一個目的就是賺錢養活公司和項目。」
  • 日本蔦屋書店:全球最火書店的秘密
    金梅、韓需陽 | 文「如果蘋果只做計算機批發,不開Apple Store實體店會怎樣?如果愛馬仕就是單純地做圍巾,沒有實體店,會是什麼樣子?」在下定決心開日本最大的實體書店之前,增田宗昭問了自己這個問題。
  • 全球「最美書店」—蔦屋書店,憑什麼如此出名?
    但是在日本有一家被評為「世界最美書店之一」的蔦屋書店,每天店裡的人絡繹不絕,每月盈利上億日元。說起蔦屋書店發跡的源頭,還頗有一番故事:蔦屋不是最早的 複合型書店,在百貨業剛剛興起之時,日本西武百貨創辦人水野誠一認為,百貨顧名思義應有盡有,包括書籍,所以在上世紀70年代,他就把百貨與大型書店結合起來,成為了當時書店的潮流,並吸引了大批愛書之人前往西武百貨讀書
  • 蔦屋書店:最美書店的經營方法論
    在介紹蔦屋書店的經營門道的《知的資本論》中,增田宗昭把 2011 年在東京都澀谷區開業的「代官山蔦屋書店」,稱為其創業以來培養起來的理念的集大成之作。
  • 上海蔦屋書店「牛」在哪裡
    打開小紅書、大眾點評,搜索「蔦屋書店」,撲面而來的仍是大量精緻擺拍和精心挑選濾鏡後拍攝的書店內景,對於書的評價不多。「消費者去書店是為了拍照還是看書、消費,不是書店所能左右的。」鳳凰傳媒蘇州鳳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曾鋒,是國內較早對蔦屋書店展進行業研究的人士之一。在他看來,社交網站增加了實體書店的曝光量,短期來看益處明顯,但長此以往卻並非好事。
  • 我在蔦屋書店的消費體驗
    誠品給我的品牌印象就是這是一個商業體,其中的書店和展覽做得很棒。如果我要去商業體的話,我可能會去蘇州中心了,而不是誠品。因此,從書店為延展出發進行商業開發,圖書這個單一業態的支撐力是有限的。規模大了,實質就變了,不是和書店之間在競爭,而是書店和商業體在競爭,這是另一套打法。
  • 蔦屋書店的經營哲學,你學不會
    CCC的辦公室,旨在將藝術帶進員工的日常工生活增田先生曾在《知的資本論》一書中提到,30年來,蔦屋售賣的商品,其實不是 DVD、CD 或者書和雜誌這種一個個的實物,相反無數的電影、音樂、書籍中描述的生活方式,才是蔦屋真正要售賣的商品。這種對生活方式的提案力,是一種策劃力。所以說蔦屋書店,或者 CCC 是一家策劃公司,一點都不為過。
  • 日本蔦屋書店印象
    作者:未酉寅  日本蔦屋書店於1983年在大阪創立,至今已在全國有1500多家分店。現在,日本的實體書店85%面臨經營困境甚至倒閉危機,但蔦屋書店不僅存活下來,而且營業額連年攀升。蔦屋書店是日本最大連鎖書店和人氣最旺書店。
  • 對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的十個印象
    這些動作可以看作是蔦屋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所作的準備。上述書店其實都有不少亮點,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開業後被短暫關閉,折騰了一番。天目裡蔦屋書店和即將於12月份開業的上海上生·新所項目無疑將是今年蔦屋的重磅項目,更重要的是這是蔦屋在中國大陸的亮相作品。
  • 蔦屋書店的中國大陸雙城記
    近期,蔦屋書店在中國大陸的第二家店、上海首店的選址信息在媒體上被披露,書店位於上海延安西路1282號、由萬科開發的「上生·新所」項目內。由於該信息不是蔦屋官方披露的,因此進駐的店型是否為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還需要更多的消息進行確認。
  • 上海蔦屋書店為何這麼「火」?
    然而,無論是天目裡還是上生·新所,蔦屋書店開業後的第一時間,都逃脫不了一句追問:店裡拍照的人,是不是比看書的人多了點?打開小紅書、大眾點評,搜索「蔦屋書店」,撲面而來的仍是大量精緻擺拍和精心挑選濾鏡後拍攝的書店內景,對於書的評價不多。 「消費者去書店是為了拍照還是看書、消費,不是書店所能左右的。」
  • 益弘學院排行:蔦屋不僅是一家書店
    2020 年,日本蔦屋書店正式進入中國。最初的兩家店鋪依次選在杭州、上海,中國消費者甘願源源不斷地湧入其中,因為它具備一間網紅店鋪該有的各種特質:塑造個人性格的標籤感、顏值,以及可在社交網絡交流與炫耀的話題。然而,蔦屋書店進入中國並不是為了賣書。
  • 大起底:最賺錢的蔦屋書店,其實是家數據公司
    「如果沒有數據驅動,單純做一個實體書店的盒子,複製得再好仍然不可能賺錢。」這是毛毛的第381 次推送在網絡書店的衝擊下,賣情懷的實體書店關了一家又一家。這家神奇書店,就是蔦屋書店。▲ 圖源:tsutayabooks;蔦屋書店 代官山店蔦屋書店越被吹捧,毛毛就越想知道,它這張漂亮成績單的立足點到底在哪裡?
  • 對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的十個印象-虎嗅網
    這些動作可以看作是蔦屋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所作的準備。上述書店其實都有不少亮點,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開業後被短暫關閉,折騰了一番。天目裡蔦屋書店和即將於12月份開業的上海上生·新所項目無疑將是今年蔦屋的重磅項目,更重要的是這是蔦屋在中國大陸的亮相作品。
  • 中國書店人要向蔦屋書店學什麼?
    作者:曾鋒  1983年,32歲的增田宗昭在日本大阪枚方市開了一家小書店,蔦屋書店的傳奇從此開啟,這家營造出全新複合型文化空間的連鎖書店,目前已經在日本及海外開設1400多家店鋪。  恰到好處才是真正的「最美書店」  書店的空間設計需要有一個度,美來自於布局、產品、陳設、消費者組合而成的美,而不是硬性的空間設計。  走訪了12家蔦屋書店,並沒有哪家書店給筆者以強烈震撼或視覺衝擊的感覺,即便是以整面書牆聞名的大阪枚方T-SITE店,或者是坐落於繁華購物中心的東京銀座蔦屋書店。
  • 「全球最美書店」蔦屋書店落戶西安邁科中心
    被譽為「全球最美書店」的蔦屋書店要來西安了!邁科攜手蔦屋書店即將刷新城市文藝生活方式!1.文化風向標直指邁科中心蔦屋書店的運營公司成立於1983年,在全球經營約1200家門店,是日本最大的書店連鎖,旗下的「代官山 蔦屋書店」被譽為「全世界最美的二十家書店」之一,不僅開創了書店新型商業模式,更是文化的風向標。
  • 31年的誠品書店關門,而蔦屋書店卻將在杭州開新店
    5月31號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宣布關門,這是一家被時代雜誌都稱為「亞洲最佳的書店」。具有31年的經營歷史,關門那天不少臺灣明星和民眾都紛紛前去送別,並表示非常惋惜。而同樣開書店的日本蔦屋書店,1985年增田宗昭創立了文化便利俱樂部,簡稱ccc株式會社,計劃在杭州開辦第一家中國的蔦屋書店。一個關門,一個開新店,形成鮮明的對比。為什麼蔦屋書店在實體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還能保持高速的發展?
  • 「全球設計最美書店」蔦屋書店,終於要來中國了!
    作為傳統書店轉型典範  日本知名的連鎖書店「蔦屋書店」  被譽為「全球最美書店」之一  還有網友點評為「一家可以過夜的書店」  近幾年在日本、臺灣和中國大陸可謂瘋狂刷屏  說它是網紅書店一點也不過分!
  • 從蔦屋書店,看日本新零售
    代官山.蔦屋書店蔦屋書店的創始人增田宗昭認為,蔦屋書店是出售書中所表現的生活提案,而非書籍本身。如果你具有生活提案能力,就沒有必要做大規模的店鋪,也沒有必要做很大的投資,只要有自己的核心東西提供,消費者自然而然就會被吸引。蔦屋書店所做的就是讓書店成為一個通過書籍進行提案的場所,書店成為了一個編輯的空間,為此,蔦屋書店做了很多顛覆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