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讓群眾從「有水飲」到「有安全水飲」的轉變,今年以來,靈山縣著力在農村飲水集中供水水質提升、農村飲水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建設、強化為民服務暢通社會監督等工作上持續發力,為全縣打贏脫貧攻堅飲水安全戰役提供有力的保障。
部門聯動,推動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常態化
「以前有時候下大雨,水龍頭流出來的水就會變得渾濁,現在整治後,水變得又乾淨又清澈。」石塘鎮鎮安村委貧困戶黃正明邊開水龍頭洗菜邊說道,這是靈山縣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
2019年底靈山縣生態環境保護部門聯合縣水利部門開展了農村飲用水環境問題專項調查工作,深入排查「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梳理了5個鎮級和2個村級「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並制定了整治方案。為加快實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將爭取到的500萬元上級資金用於實施煙墩鎮石甌山水源保護綜合治理工程,完成了新興水廠梯始水源地保護工程等一批項目,此外,建成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設施65套,設計汙水處理能力5500多噸/日,極大地改善了全縣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
上下聯動,規範基層工作指導精細化
「以前水管壞了好久都沒見有人來修,現在的話一發現問題報去村委,很快就見人來解決了。」 三海街道那銀村貧困戶李達修說。
據悉,該縣嚴格落實農村飲水安全管理「三個責任」和「三項制度」,推進完善工程建後運行管護體制機制。加強專業技術指導,派出技術指導組督促供水單位加強供水運行管理,嚴格淨化消毒流程,全面排查安全隱患,確保供水水質達標。指導各鎮(街道)供水單位編制應急預案,建立預防機制,保障水質水量。督促各個水廠管理人員定期對廠區各區域進行無死角消毒、檢查,清洗淨水消毒設備,及時更換深井故障水泵,對管網進行及時維修,嚴格規範水處理工藝流程。強化基層配合,按照《縣級農村供水應急預案》,加快推動縣鎮村應急機制和應急搶修隊伍建設,加強應急物資儲備。
把好水質關,嚴格落實水質檢驗流程規範化
「現在我們經常會看到有專業人員帶著工具來檢測水質,記錄那些數據,水質有保障,我們老百姓喝著也放心。」平山鎮漢垌村村民潘建東講道。
該縣不斷加強日常水質監測,對千噸萬人供水工程的水質每季度檢測1次,千人以上萬人以下供水工程的水質每年檢測1次。同時,結合縣疾控中心水質檢測結果,對發現水質檢測不合格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整改完成後接受復檢,組織專業人員對管護人員進行一對一業務操作培訓,直至水質檢測合格。目前,縣水利局成立了縣級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配備專業水質檢測人員3名,具備了一定的水質常規指標檢測能力;通過強化落實相關工作措施,已完成20人以上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質檢測500份以及供水工程水價定價325處。
(來源:廣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