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華歷史悠久,誕生了豐富多姿的文化,悠悠歷史長河中在世界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世界文明古國中,古巴比倫早已消失,而即使是後來的印度和埃及,也不是曾經那個古印度和古埃及,雖然有一定的聯繫,但聯繫並不深厚。大家可曾想過,埃及開始修金字塔的時候,我們的祖先發展到了什麼程度?當時的社會形態是怎樣?祖先們在幹什麼?歷史文明又進行到哪一步呢?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古埃及金字塔
《山海經》是我國一道瑰麗的文化遺產,裡面記載的神奇事物令世界都嘆為觀止,其中的《海外西經》有過一段記載:「凡薄山之首…方其下銳其上,而中穿加金。」描述了中國萬米之外有一些奇怪的山,這些山呈三角形結構,由石頭堆砌而成,山頂尖銳,周身像披了黃金一樣。這段描述似乎記錄的就是埃及金字塔。
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文明萌芽,公元前3500年,尼羅河兩岸人口漸漸多了起來,陸陸續續出現了幾十個小國,這些小國之間相互紛爭,直到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國家才初步統一。他們的國王就被稱為法老,被人們看成是神的化身,法老的旨意也如神明旨意,不可有絲毫違背。古埃及人十分相信靈魂轉世,法老們更是為自己修建十分巨大的陵墓,這種陵墓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金字塔,因陵墓的外形呈三角錐形,像漢字的金字,故由此得名。
比較有名的是胡夫金字塔,現在已經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因為金字塔的主人是國王胡夫,故由此而得名。這座金字塔在埃及首都開羅的郊外,是人類建造史上的一大奇蹟,也是目前保存的最大的金字塔,建造於公元前2690年。不過,畢竟年代久遠,常年遭受風化侵襲,胡夫金字塔的高度也在一點點降低。這座金字塔除了規模巨大,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建築技術高超。在石塊之間,沒有使用任何粘合劑,而是完全是靠石塊與石塊相疊建成。為了儘量減少風化影響,每塊石頭的間隙都磨得很平。歷經千年,也幾乎沒有什麼縫隙,讓人不得不驚嘆於遠古時期古人的智慧。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階梯金字塔,之所以被稱為「階梯」,是因為設計師沒有嚴格建成三角錐形,而是設計成重疊式,上面一層比下面一層小一圈,看上去仿佛階梯一般。金字塔周圍還設置了走廊通道,陳列著裝飾品,走廊的牆上也雕刻了精美的飾物。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是彎曲金字塔,這種金字塔的塔身在一半高度的時候傾角小幅變化,帶動外部輪廓彎折,更能減少風阻效應。從外面看起來好似圓拱一般,但又保持塔頂尖端不變,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建築形體。
同時期的華夏文明
如此燦爛的文明令我們十分感慨,有人不禁也發出了疑問,古埃及文明建金字塔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在幹什麼呢?根據記載,商朝出現的時間是在公元前1600年,從眾多出土的青銅器和甲骨文來看,那個時候商朝已經相對繁榮了。不過根據時間段來看,顯然距離古埃及修建金字塔至少有1000年的時間。那麼我們再把時間軸往前推,在商朝的1000年之前,我們的祖先在做著什麼呢?
根據歷史遺蹟看,黃帝存在的時間為公元前2717年至公元前2599年之間,黃帝雖然權力很高,但實際上他只是一個部落首領。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還十分簡單,人們經常去周圍狩獵,還不懂得種植糧食,處在一種較為野蠻的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說是茹毛飲血也不為過,而當時的古埃及文明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國家隊伍,已經發展出的嚴苛的等級制度,階層明顯,也有了職業劃分,軍隊力量也發展了起來,這或許也跟大家想像中的有點不一樣。
時光流轉,有如潮汐,從未停止過。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身為華夏兒女,在歲月的長河中,我們的歷史也從未間斷過,自然而然積累出豐富的文化自信,我們能夠有這種自信固然是好,不過要在認可自己的同時,也要認可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文化。雖然有些文化已經斷層,但我們不可否認這些的文明存在。我們一定要認識短處,汲取長處,不斷發展自己,讓我們的文明更加繁榮昌盛。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