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第二章 構造、火山地貌及火山堆積物

2021-02-13 地學信息交流
第二章 構造、火山地貌及火山堆積物一、構造地貌(內動力地貌)

1、定義:反映內動力地質作用為主所形成的地表形態,或者是由於巖石的差異性侵蝕形成的地貌。

例如,地壘山、地塹谷;一般都是區域性地貌控制著外動力地貌。

向斜成山,背斜成谷也都存在。

2、識別,當地表面與各種構造面基本吻合時形成的地貌。

構造面:指巖層層面,斷層面,不整合面,侵入巖體與圍巖的接觸面,褶皺面。

二、構造地貌的(構造地貌=地貌形態+構造形態)分類(一般都發生的沉積巖地區)

1、水平巖層構造地貌

1)定義:當地面與水平巖層的層面基本吻合時,就稱之。

傾角<5°的巖層叫水平巖層

階梯狀的地形有兩個要素,階地面和陡砍。

筆記上有示例圖。

2)形態分類

構造平原

構造階地

方山:由水平巖層形成的桌狀(平頂)山,稱方山。

尖山:由水平巖層形成的山頂尖峭的平頂山,稱尖山。

2、單斜構造地貌

1)定義:單斜構造所表現的地貌形態。單斜巖層傾角>5°的巖層。

2)形態分類

A 單斜平原與單面山

單斜平原:傾角<20°的單斜構造所形成的平原,稱為單斜平原。

單面山:單斜平原被平行巖層(傾角<20°)走向的流水切割,形成的一面陡一面緩的山體,稱為單面山。

B 單斜山與豬背嶺(脊、崖)

單斜山:單斜巖層的傾角>20°時所形成的平行巖層走向的巖體。

豬背嶺:單斜山被平行巖層走向的流水切割破壞所形成的兩側近乎對稱的山體。

谷與峪的區別?

谷:介於單面山與單面山或豬背嶺與豬背嶺之間的長條形凹地稱為谷。

峪:谷與谷交匯的開闊地叫峪。例如,秦皇島的花場峪;山西的沙石峪。

3、褶皺構造地貌

1)地貌:地表面與褶皺面基本吻合時形成的地質形態。

2)形態類型:A背斜山、向斜谷

             B 地形倒置(逆地貌)——正向地質構造表現為負地形或負向地質構造表現為正地形的現象叫逆地貌。

              a正地貌:向上運動;

b負地貌:向下運動;

c正地形:高凸為正;

d負地形:低凹為負。

    4、斷層構造地貌(筆記上有示例圖)

1)定義:斷層作用為主所形成的地貌形態。

2)識別:主要根據斷層存在的表現。

    A斷層崖

    B斷層三角面(斷層崖被垂直斷層走向的流水切割而形成的三角狀的三角面稱為斷層三角面)

3)分類 斷塊山地,斷塊丘陵,斷陷平原,斷陷盆地,斷陷谷地

既有斷層又有褶皺伴生形成斷凹盆地。

凹指小型地貌;拗指大型地貌。

5、侵入巖構造地貌(筆記上有示例圖)

1)定義:侵入地表一下的巖體被剝露出地表,但基本上保持原始侵入狀態,這種地貌叫侵入巖地貌。

例如,黃山就是侵入巖地貌。

2)分類,巖株山,巖脈丘陵,巖基山

三、火山地貌及火山堆積物

1、定義:火山作用形成的地貌及堆積物。這裡的火山都指的是新火山,也就是新生代以來的火山。

2、火山地貌的基本形態(筆記上有示例圖)

1)火山盾:火山分發形成的平緩高凸的盾狀丘陵。

火山盾一般式基性巖漿形成,基性的巖漿比較稀容易流動。酸性巖漿比較粘稠,容易形成錐體。

2)火山錐:中心式噴發的火山物質形成的倒錐狀地形。組成物質包括:熔巖和火山碎屑巖。

3)熔巖平原:大規模裂隙式火山噴發形成的平原地貌。

4)火山口(湖):火山錐頂部形成的圓形凹地稱為火山口,火山口積水成湖,稱為火山口湖。例如,長白山天池,在白山頭的頂部,深380m。

5)火山堆積物

A 火山熔巖

B 火山碎屑巖

 a火山灰 粒徑<2mm

 b火山角礫 2~64mm

 c火山礫 >64mm

黑龍江五大連池為火山堰塞湖,1721年發生的火山噴發,世界火山博物館,可以看到火山噴發的任何現象。

火山堆積物有重要研究意義,測年的較好材料。確定夾層的年齡。

相關焦點

  • 大興安嶺深處的火山地貌奇蹟--阿爾山第四紀火山群
    阿爾山火山群是中國第七大活火山群,擁有15座火山、3個火山口湖、1個瑪珥湖、7個火山堰塞湖、數百個火山丘,熔巖呈現多種多樣的形態,有翻花石、噴氣錐、熔巖洞、熔巖冢等罕見的火山地貌景觀。截至目前,阿爾山火山相關研究主要包括:劉嘉麒(1987)利用K-Ar測年法測得阿爾山天池玄武巖年齡為0.340±0.203Ma;白志達等(2005)測得巖山火山巖中的碳化木14C年齡為2000年,屬全新世火山,現今仍存在噴發可能;白志達等(2012)對阿爾山地區火山噴發期次、巖石類型及火山構造帶構造進行總結,認為內蒙古東部晚第四紀火山活動分為三期即:晚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
  • 淺談:第四紀氣候與我國地貌、地層生物特徵及分布
    沉積物由下往上粗→細的變化,粗粒沉積反映新構造上升引起地形的切割和起伏增大,細粒沉積則與隨之而來的地殼相對寧靜階段地形的夷平階段一致。我國許多盆地第四紀沉積物具有複式韻律沉積特點,反映了相鄰山地的多次上升歷史,是研究山地地貌發展重要的相關沉積物。
  • 淺談:第四紀氣候與我國地貌、地層生物特徵及分布
    沉積物由下往上粗→細的變化,粗粒沉積反映新構造上升引起地形的切割和起伏增大,細粒沉積則與隨之而來的地殼相對寧靜階段地形的夷平階段一致。我國許多盆地第四紀沉積物具有複式韻律沉積特點,反映了相鄰山地的多次上升歷史,是研究山地地貌發展重要的相關沉積物。
  • 世界遺產:土耳其卡帕多西亞火山地貌
    土耳其卡帕多西亞火山地貌繪圖(據網際網路資料) 卡帕多西亞東部和南部邊界是一群死火山,主要是哈桑山和高約4000米的挨爾吉耶斯山,一堆侵蝕成奇觀狀的凝灰巖構成了月球般的地貌。卡帕多西亞高原由遠古火山噴發堆積形成,屬火山凝灰巖地貌。由於這種巖石抗風化能力差,經長年風化和流水侵蝕,這裡有火山巖切削成的幾百座金字塔般的尖巖,無數懸崖和深谷。
  • 39個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地貌景觀大賞
    、花崗巖地貌、高原湖泊、河流、火山地貌、沙地、草原、溫泉及高原溼地等。公園內具有多期火山活動的遺蹟,主要的地貌包括:火山地貌、溫泉群地貌、冰臼地貌、花崗巖石林地貌、高山湖及第四紀高原蛇曲遺蹟等。大大小小的火山在歷次噴發中留下了一系列豐富的火山遺蹟,包括火山口湖、熔巖堰塞湖、噴氣錐(碟)、熔巖隧道等。 延慶世界地質公園
  • 斷裂是如何控制火山活動的?
    構造應力場控制巖牆方位,靠近巖漿房附近,形成放射狀巖牆。實例如紐西蘭Taupo流紋質火山帶,出現於斷陷盆地內,Taupo流紋質火山巖及其火山口分布受裂谷正斷層控制。該區新生代區域構造演化為:記錄新生代區域隆升(酸性巖漿上湧)-火山噴發-斷陷-火山噴發過程。
  • 201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輔導:流水地貌及其堆積物
    流水地貌及其堆積物  流水地貌及其堆積物是陸地上分布最為廣泛的地貌類型和第四紀沉積類型。流水地貌及其堆積物的研究,對於水工建築、道路橋梁建設、農田基本建設、水土保持及滅害防治、河運航道、地下水賦存條件以及砂礦地質等方面都具有最普遍而廣闊的意義。
  • 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第四紀地質學考研大綱
    二、考試要求  (一)第四紀、地貌和地球環境變化動因的基礎知識  1.掌握第四紀的概念及其由來;了解第四紀的特點;掌握第四紀的劃分。  2.掌握第四紀沉積物的基本特徵及其成因(包括成因標誌和成因類型);了解第四紀沉積物的巖性。
  • 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地質構造、構造地貌都是什麼意思
    地球表面上存在著各種地殼運動造成的蹤跡,如斷層、褶皺、高山、盆地、火山、島弧、洋脊和海溝等;同時,地殼仍在不斷的運動中,如大陸漂移、地面上升和沉降以及地震等都是這種運動的反映。地殼運動與地球內部物質的運動緊密相關,它們可以導致地球重力場和地磁場的改變,因而研究地殼運動將可提供地球內部組成、結構、狀態及演化歷史的種種信息。
  • 16種地貌——地貌大全(精品收藏)
    深洋底缺乏陸上那種擠壓性的褶皺山系,海嶺與海山的形成多與火山、斷塊作用有關。外營力在塑造海底地貌中也起一定作用。較強盛的沉積作用可改造原先崎嶇的火山、構造地形,形成深海平原。海底峽谷則是濁流侵蝕作用最壯觀的表現,但除大陸邊緣地區外,在塑造洋底地形過程中,侵蝕作用遠不如陸上重要。波浪、潮汐和海流對海岸和淺海區地形有深刻的影響。
  • 動圖演示地貌及地質構造(冰川地貌、海洋地質、斷層……)
    1.地質構造及相關 石鐘乳形成示意火山構造地球內部構造圖示巖層原始狀態是一系列水平層狀的沉積巖; 受到擠壓應力作用,發生褶皺作用; 發生褶皺之後,巖層上部被剝蝕; 巖層被帶到海平面以下, 沉積物不整合地覆蓋在巖層之上,並發生巖化作用; 地殼受到拉張應力作用,形成正斷層和地塹構造; 新沉積物沉澱並巖化。
  • 地理風水知識~16種地貌大全
    第四紀時期冰期和間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進、海退,導致海岸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當於現代海平面的高度,構成現代海岸的基本輪廓,形成了各種海岸地貌。
  • 科普|火山——常見的地貌形態
    火山是一種常見的地貌形態。
  • 中國的火山在哪裡?
    (中國新生代火山群及熔巖地貌分布圖,由於更古老的火山地貌多難以追索,圖片主要顯示6500萬年以來的新生代火山,製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地幔柱製造了許多火山但大批量、流水線式製造火山則要歸功於第二種力量板塊運動
  • 五大連池新老期火山地貌地質:打開的火山教科書
    五大連池,位於黑龍江黑河市,是第四紀火山活動留下的珍貴遺產,其狀貌是典型的新老期火山地貌地質,被譽為「打開的火山教科書」。1996年,五大連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為保護五大連池的火山地質地貌,近年來,保護區的守護者不斷加大對這裡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力度。山幽、水秀、泉奇、石怪、洞異,讓五大連池遠近聞名。
  • 高中地理16種地貌精編匯總,考試複習必備!
    第四紀時期冰期和間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進、海退,導致海岸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   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當於現代海平面的高度,構成現代海岸的基本輪廓,形成了各種海岸地貌。在海岸地貌的塑造過程中,構造運動奠定了基礎。在這基礎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氣候因素等塑造出眾多複雜的海岸形態。
  • 地理風水知識~16種地貌大全
    第四紀時期冰期和間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進、海退,導致海岸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當於現代海平面的高度,構成現代海岸的基本輪廓,形成了各種海岸地貌。
  • 西樵山火山地質地貌考察
    流水長年累月沿節理裂隙面衝刷侵蝕和下切、較大落差的適宜地形、及巖塊沿陡立的斷裂面崩塌,最終形成了西樵山美麗的奇谷、怪石、瀑泉飛瀉地貌景觀。——這才是我們想要的!!這次考察,可以說是一次新形式的備考。馬上我們就要複習課本中有關地質地貌的內容了,但很多同學只從課本上、圖片上看過褶皺、斷層、巖漿巖……,這次考察,大家完全可以理論結合實踐,像一名地理工作者那樣俯勘大地,觸摸自然。一天下來收穫的不僅是知識,更多的是感受到地理工作者嚴謹的科學精神!
  • 盤點廈門的那些奇特地貌 火山噴發產生兩種巖石
    鷺島火山帶主要在東渡、狐尾山、仙嶽山、仙洞山,呈北東向帶狀分布  你以為廈門離火山很遠嗎?並不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廈門也曾經有火山噴發,這也讓廈門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地貌,成為十分特別的自然景觀。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廈門有哪些奇特的地貌。
  • 我國16種地貌知識大總結
    第四紀時期冰期和間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進、海退,導致海岸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 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當於現代海平面的高度,構成現代海岸的基本輪廓,形成了各種海岸地貌。 在海岸地貌的塑造過程中,構造運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