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江南風景,自然會想到蘇杭美麗富繞的水鄉景象。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有遮油紙傘,著旗袍的美女,走在潮溼久遠的石板路,坐行滄桑的烏篷船,出入精巧美麗的園林古宅,生在流水江南,活在煙籠人家。
其實,在我們四川,不乏江南美景,並且歷史悠久。隱秘洪雅縣的柳江古鎮,比起江南風景,一點也不遜色。
去過柳江古鎮多次,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都有新的體驗。如果僅僅是拍照留念,匆匆而行,留在記憶裡的,可能就只是些老街榕樹,流水小船的痕跡。只有沉下心來,細心慢察,仔細體味,一座完整的柳江古鎮,才會給你留下江南風景的印象。
無論是古城,還是古鎮,在歷史的長河中往往都是建在兩江匯合之處。玉屏山流下的楊村江與花溪河匯合,鑄成了一方宜人生活美地。
歷史的車輪到了南宋紹興十年,始建古鎮,取名&34;。多麼美好的名稱。到了清朝,鎮上有」柳.姜&34;柳姜埸&34;柳江古鎮」。想必這同樣是後人對先賢的紀念褒揚。鎮內流水潺潺,古樹參天,明清木屋,中西庭院,自然地域,文化厚蘊,宜遊宜居。被四川省評為&34;曾家院子&34;曾家的房子,揚家的頂子,何家的穀子,張家的丫頭子。歲月沉澱,留下的只有曾家園。
《洪雅縣誌》記載,曾家園,設計人曾藝澄,曾留學法國,習設計建築。一九二七年始建,一九三七峻工。十年時間建成了佔地一萬多平方米的曾家園,
曾家園,為複合式的四合院民居。設置四院三戲臺格局,內分廳房,廂房,戲樓,小姐房,石牌坊,牡丹園,荔枝園等。可見,當時的主人何等實力,經濟雄厚。
房屋採用木結構穿鬥架梁,通廊式走馬轉角樓臺,樓臺相望,廊簷相吻,聯成整體。
西洋式的圖案裝飾,雕梁畫棟,富麗堂皇,中西合璧的典範,成為柳江古鎮最具江南精巧園林住宅。國家文物保護建築。
午後,太陽西去,親水臨河古棧道,迎來三三兩兩的遊人,有拍遍欄杆者,有望水思幽者,思緒不一,神情相同,一種相約時空的感知感覺。
老街,被譽為百年民居匯老街。其實就是半邊街,街道青石板,踩的光亮。從南宋十年記憶,八百年來,那石板路上不知有多少人的腳印。人生過客,石板永存。沿街道兩旁,明清木板房,雖是老舊,但也顯現歷史的時光。沒有現代商業化,店鋪商品多為上世紀人們用品,給人一種親切,樸實無華之感。踩著青石板道,耳裡還傳來叮叮噹噹的打鐵聲。循聲望去,街後遠處還有一處打鐵鋪,師傅正在鍛打一鐵件。這裡既有川西民俗,又有江南美景。
柳江煙雨,讓我想到嘉興煙雨樓。兩者似乎相同,還不敢說。但有相似度,應該沒有其議。
傍晚,剛來到&34;亭,天空又下起了細雨。雨點很細,點不起水中漣漪,但在空中卻是霧濛濛。站在亭內,把茶臨風,楊村河依稀可見,蜿蜒曲折,緩緩流向下遊。河岸古宅民居,掩映在古木叢中,屋簷下的紅燈籠發出的紅光,柔和寧靜。對面仿清房舍濛濛可辨。真還象唐人杜牡的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煙雨中的柳江古鎮,朦朦朧朧,點點紅燈籠絆和著五彩斑斕的電光,越發顯得夜晚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