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財經
原標題:奶酪基金解讀擴面集採:仿製藥殺估值 藥企研發能力面臨大考
9月24日,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全國擴圍產生擬中選結果。本次的集採由此前的「4+7」11個試點城市擴大到25個省,因此被稱為「擴面集採」。
據了解,本次集採仍是25個藥品,由之前的獨家中標改為1—3家中標,中標企業共有45個家。在價格上,降價力度也比較明顯,與聯盟地區2018年最低採購價相比,擬中選價平均降幅59%,與「4+7」試點中選價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
仿製藥承壓,創新藥受益
奶酪基金長期看好並跟蹤醫藥行業,總經理莊宏東在接受採訪時分析指出,對比兩次帶量採購的中標結果和中標價格,顯示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競爭格局決定降價幅度,也決定利潤空間。從本次集採中可以看到,同類藥品參與競標的企業數量越多,降價幅度越明顯。例如,本次擴面集採有7個品類的中標企業完全變更(2018年12月「4+7」的集採中標,但本次25省擴面集採沒有中標)。競爭對手在首次中標價的基礎上降價五六成,將首次中標企業擠出中選名單,而仍然保持獨家中標的只有2個企業4個品種。此外,採購期為1—2年,未來市場變數會比較大。
莊宏東指出,從行業看,帶量採購擠壓仿製藥的利潤空間,殺估值或將持續,特別在低端仿製藥方面,成本控制能力差的公司將面臨淘汰。而高端仿製藥的生命周期相對會長一些,有機會利用帶量採購的政策紅利。另外,由於創新藥不用進入帶量採購,會有更大的利潤空間和更長的生命周期,所以企業的研發能力、創新能力、產品的競爭格局等將決定企業未來的成長空間。從這個角度看,帶量採購也將重塑行業格局,倒逼企業提升技術含量,加快創新步伐。
關於本次集採招標結果對企業的影響,莊宏東認為要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很多企業的業務結構比較複雜,對企業的影響大小程度不一。主要看集採藥品在企業營收和利潤中的貢獻的份額有多大佔比,如果是重磅產品,對企業短期的業績影響會比較大。但中長期看,還要看企業的現有產品構成、在研管線布局、準備上市品種以及市場的競爭格局等方面。
對於重點關注的企業,莊宏東表示奶酪基金更多採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評判:1、涉及的品種有沒有進入帶量採購、降價幅度如何。2、競爭對手的競品有沒有進入帶量採購;3、企業的產品與競品在效果、價格、適應症狀等方面的區別和優勢。
密切跟蹤尋找機會長線布局
莊宏東表示,本次擴面集採的藥品為25個,未來隨著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種類越來越多,帶量採購的藥品數量也會增加,所以未來集採的影響面會更大,會有更多企業的更多藥品品種受到波及。帶量採購下,仿製藥毛利下降,實力雄厚的規模化企業以及原料製劑一體化的企業,成本控制能力更強,競爭優勢會凸顯,獲得更多的仿製藥市場份額。中長期看,企業是否擁有豐富的研發儲備品種,是否擁有優良的產品管線布局至關重要,特別是一些在治療腫瘤、呼吸、心腦血管等病種中,擁有國家一類創新藥專利龍頭企業,未來表現更加值得期待。
同時,莊宏東也指出,醫藥行業是專業性強的行業,專業的投資者很多,大的邏輯方向大家都比較一致,但市場上具備強大創新能力的醫藥公司卻是鳳毛麟角,所以好的公司價格普遍較高,很難出現絕對安全邊際的買點。在醫改的大背景下,企業風險與機遇並存,在政策調整帶來的價格劇烈波動中,反而有可能提供相對合適的買點。奶酪基金會密切跟蹤企業的基本面,用現金流折現的絕對估值法評估企業的價值,在波動中尋找機會,長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