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基金解讀擴面集採:仿製藥殺估值 藥企面臨大考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網財經

原標題:奶酪基金解讀擴面集採:仿製藥殺估值 藥企研發能力面臨大考

9月24日,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全國擴圍產生擬中選結果。本次的集採由此前的「4+7」11個試點城市擴大到25個省,因此被稱為「擴面集採」。

據了解,本次集採仍是25個藥品,由之前的獨家中標改為1—3家中標,中標企業共有45個家。在價格上,降價力度也比較明顯,與聯盟地區2018年最低採購價相比,擬中選價平均降幅59%,與「4+7」試點中選價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

仿製藥承壓,創新藥受益

奶酪基金長期看好並跟蹤醫藥行業,總經理莊宏東在接受採訪時分析指出,對比兩次帶量採購的中標結果和中標價格,顯示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競爭格局決定降價幅度,也決定利潤空間。從本次集採中可以看到,同類藥品參與競標的企業數量越多,降價幅度越明顯。例如,本次擴面集採有7個品類的中標企業完全變更(2018年12月「4+7」的集採中標,但本次25省擴面集採沒有中標)。競爭對手在首次中標價的基礎上降價五六成,將首次中標企業擠出中選名單,而仍然保持獨家中標的只有2個企業4個品種。此外,採購期為1—2年,未來市場變數會比較大。

莊宏東指出,從行業看,帶量採購擠壓仿製藥的利潤空間,殺估值或將持續,特別在低端仿製藥方面,成本控制能力差的公司將面臨淘汰。而高端仿製藥的生命周期相對會長一些,有機會利用帶量採購的政策紅利。另外,由於創新藥不用進入帶量採購,會有更大的利潤空間和更長的生命周期,所以企業的研發能力、創新能力、產品的競爭格局等將決定企業未來的成長空間。從這個角度看,帶量採購也將重塑行業格局,倒逼企業提升技術含量,加快創新步伐。

關於本次集採招標結果對企業的影響,莊宏東認為要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很多企業的業務結構比較複雜,對企業的影響大小程度不一。主要看集採藥品在企業營收和利潤中的貢獻的份額有多大佔比,如果是重磅產品,對企業短期的業績影響會比較大。但中長期看,還要看企業的現有產品構成、在研管線布局、準備上市品種以及市場的競爭格局等方面。

對於重點關注的企業,莊宏東表示奶酪基金更多採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評判:1、涉及的品種有沒有進入帶量採購、降價幅度如何。2、競爭對手的競品有沒有進入帶量採購;3、企業的產品與競品在效果、價格、適應症狀等方面的區別和優勢。

密切跟蹤尋找機會長線布局

莊宏東表示,本次擴面集採的藥品為25個,未來隨著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種類越來越多,帶量採購的藥品數量也會增加,所以未來集採的影響面會更大,會有更多企業的更多藥品品種受到波及。帶量採購下,仿製藥毛利下降,實力雄厚的規模化企業以及原料製劑一體化的企業,成本控制能力更強,競爭優勢會凸顯,獲得更多的仿製藥市場份額。中長期看,企業是否擁有豐富的研發儲備品種,是否擁有優良的產品管線布局至關重要,特別是一些在治療腫瘤、呼吸、心腦血管等病種中,擁有國家一類創新藥專利龍頭企業,未來表現更加值得期待。

同時,莊宏東也指出,醫藥行業是專業性強的行業,專業的投資者很多,大的邏輯方向大家都比較一致,但市場上具備強大創新能力的醫藥公司卻是鳳毛麟角,所以好的公司價格普遍較高,很難出現絕對安全邊際的買點。在醫改的大背景下,企業風險與機遇並存,在政策調整帶來的價格劇烈波動中,反而有可能提供相對合適的買點。奶酪基金會密切跟蹤企業的基本面,用現金流折現的絕對估值法評估企業的價值,在波動中尋找機會,長線布局。

相關焦點

  • 4+7全國擴面來襲:血腥殺價現場緊張 這些藥企被看好
    來源:新浪港股相關報導:開標過程頗為緊張 4+7全國擴面結果已掐死了仿製藥企新浪港股訊 9月24日消息,醫藥股集體遭遇悶殺,早盤港股醫藥龍頭中國生物製藥大跌,午後跌幅更是一度擴大至8%,A股更有醫藥股午後閃崩跌停,8.6萬手封死跌停!到底發生了什麼?
  • 醫保組合拳:第二批帶量採購名單流出,仿製藥「殺價」或
    受此消息影響,11月29日,石藥集團(01093.HK)、綠葉製藥(02186.HK)、恆瑞醫藥(600276.SH)等相關藥企的股價出現大幅下挫。「從當前的信息來看,這一批不僅納入集採的品種數量在擴增,每個品種參與競爭的仿製藥廠家也都比首批25個品種的更多,『殺價』的幅度可能更加猛烈。」
  • 4+7帶量擴面報價出爐!三股跌停,血雨腥風下醫藥股何去何從?
    9月24日,4+7藥品帶量採購全國擴面結果揭曉,其中華海藥業等公司的藥品中標,京新藥業、恩華藥業、信立泰等藥企則出局。資本市場上也是一片腥風血雨,反應強烈。一邊是中標藥企笑,一邊是落寞的藥企哭。千尋股票今日在小程序實時分享了相關的中標進展,現在對醫藥行業的此次事件作如下分析。
  • 孫飄揚家族醫藥版圖的「B面」 翰森製藥價值「揭秘」
    而且,和恆瑞專注於創新藥不同,小豐私募基金經理張小豐對記者表示,翰森製藥走的是既研發較高端的仿製藥,也兼顧創新藥產品研發的「仿創結合」的模式,在研發品種的選擇上二者已經形成了「互補」的關係,避免了直接競爭。僅就當前翰森的產品格局而言,國藥生物科技投資經理曲勝傑認為,精神疾病類藥物仍有很大增長潛力。
  • 第三批國家集採結果出來了!國產偉哥出現跳樓價:從81元殺到2元/片
    一位在現場參與招標的企業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和過去三次集採一樣,此次依然是價格大戰。仿製藥企爭奪激烈,很多原研藥企GSK、默沙東、羅氏、禮來等直接棄標,僅有衛材、輝瑞和優時比的三個原研產品擬中選。實際上,無論企業採取何種態度,未來國家集採也將是不可迴避的話題。
  • 4+7帶量採購全國擴面報價出爐,殺價現場有多「慘烈」?
    恩替卡韋價格再度腰斬、氨氯地平更是曝出了每片7分錢的地板價……競爭之慘烈震驚了醫藥圈,有藥企感嘆中午飯都吃不下了。 資本市場上也是一片腥風血雨,反應強烈。其中華海藥業等公司的藥品中標,京新藥業、恩華藥業、信立泰等藥企則慘遭出局。一邊是中標的藥企笑,一邊是落寞的藥企哭。也有網友評論道:進去的不賺錢,不進去的就被直接殺了。
  • 仿製藥迎來大考 創新藥剛剛上路 輔仁藥業兩條腿走路前景如何?
    瞄準仿製藥一般而言,創新藥是指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專利的藥物,藥企自主研發,周期長,要經歷I期、II期、III期臨床試驗,有的會歷經10年甚至15年時間;研發失敗的風險高,但一旦成功對藥企的利潤貢獻也非常高。
  • 印度仿製藥巨頭入華,狼真的來了?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印度仿製藥巨頭入華,一系列藥監和集採新政改革也在為進口仿製藥進入中國市場吹著陣陣「東風」。行業「狼來了」?還是狼,真的來了?  制度問題一直是印度仿製藥入華的最大障礙:進口仿製藥實施的是臨床審批制,一款仿製藥的一致性評價需要數年時間。  隨著加速審評審批、取消抗癌藥關稅等一系列對跨國藥企的利好政策出臺,此前掣肘跨國藥企的因素,正在被逐漸降低。中國加入ICH之後,進口原研藥、進口仿製藥獲批加快更是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2018年底,國內臨床試驗默許制實施,進口仿製藥也進入備案制時代。
  • 集採之下,創新藥面臨的不僅是挑戰,更是機遇!
    中標的品種中,25個品規價格降幅超過90%,其中以齊魯製藥的奧氮平口崩片降幅最高,達到96.8%,單價僅0.45元/片。在此,我們列舉了價格降幅較高的6個品規。隨著各個品種的大幅度降價,本輪預計將節省275億元醫保基金。結合前兩輪集採,預計共節約醫保基金約580億元。
  • 知名藥企,裁撤銷售團隊
    在第三批國家集採中,齊魯憑藉92.7%的降幅成功擠掉了原有市場份額較大的兩家藥企輝瑞、白雲山,實現了西地那非的獨家中標。 其實,早在國家組織藥品集採開展之前,專利的逐漸到期,國內仿製藥企業的競相入場,以及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政策的迅速推進,都潛在了加大了抗ED藥物領域的競爭。
  • 中國生物製藥:事件點評:天晴速暢獲批上市,高壁壘仿製藥再下一城
    光大證券2月27日發布對中國生物製藥的研報,摘要如下:公司附屬公司正大天晴開發的治療支氣管哮喘藥物「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商品名稱:天晴速暢),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藥品註冊批件。該產品是國內首仿獲批,視同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
  • 器械2021年:集採殺不死,自助者天助
    勝者,剩者為王觀察整個醫療器械行業,有一個獨特現象,就是格局相對固化,並未像創新藥領域一樣出現大面積的初創企業,也沒有出現創新藥企巨嬰現象。集採血腥殺價之後,器械行業的進入壁壘更高,初創企業燒錢再多,也無法活到有利潤那一天。
  • 輔仁藥業朱文臣:中國藥企加速步入國際競爭環境 仿製藥仍是未來...
    談及當前國內醫藥企業的生存環境,輔仁藥業董事長朱文臣坦言,隨著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中國藥企已加速步入國際競爭環境,企業提早布局、提升技術實力才能長久立足。  引入印度高端仿製藥  作為仿製藥大國,印度藥企在2017年全球7大仿製藥公司中,佔了兩席。該國有近3000家仿製藥企業,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藥,並出口到世界各地。
  • 228個品種暫停掛網,過評成仿製藥發展關鍵
    並且涉及眾多國內外知名藥企,包括揚子江、修正藥業、科倫藥業、西安楊森、山德士、印度瑞迪博士等。228個品種暫停掛網實際上,自國辦2016年2月印發《關於開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明確提出「同品種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達到3家以上,在藥品集中採購等方面不再選用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之後,開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就成為提升藥品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
  • 國外巨頭殺入奧司他韋戰場 東陽光藥大舉採購仿製藥牽出關聯交易
    奧司他韋競爭日益激烈  5月27日,印度仿製藥巨頭Natco Pharma(以下簡稱「Natco」)向中國藥監局提交了進口仿製藥上市申請,藥品名為磷酸奧司他韋膠囊。  奧司他韋最早由羅氏研發,藥物原理為抑制體內的神經氨酸酶,進而阻止病毒複製,及入侵鄰近細胞。藥品有3種劑型,膠囊、幹混懸劑、幹糖漿劑,已被全球衛生組織推薦為標準用藥。
  • 大藥企為什麼喜歡波士頓?中美醫藥城市集群與估值有何不同?
    2007年,時任麻薩諸塞州州長Deval Patrick頒布了10億美元的生命科學刺激法案,十年之後,他的繼任者Charlie Baker聲明政府將會繼續支持生命科技公司,包括促進相關就業,設立藥品研發基金等。根據數據統計,2016年全球TOP20的製藥企業有16家在波士頓設立據點,TOP10醫療設備企業已全數進駐。
  • 東方高聖創始人陳明鍵:中國仿製藥領域可能出現「富士康」
    近日,東方高聖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陳明鍵在晨哨集團投決薈上,代表新醫藥組做了發言。他說,100年前的今天,從1918年冬到1920年春,西班牙大流感把歐美折騰了三個來回,驚魂難定,道瓊工業指數跌至最低谷69點。
  • 第四批藥品集採倒計時 醫藥行業將加速創新轉型
    第四批國家藥品集採從12月12日開始至12月底完成報量。此前的第三批國家集採中,85款藥品平均降幅53%,最高降價幅度超95%,其中冠狀動脈支架的均價從1.3萬下降到700元左右,降幅93%。第四批全國藥品集採談判臨近近日國家藥品集採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確定了第四批集採名單,涉及44個品種,90個品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