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漫長的等待,比特幣價格終於回到三年前的價格範圍。
2017年,當比特幣(BTC)價格達到近19,900美元峰值時,大多數山寨幣也都瘋狂上漲,有的山寨幣單周收益率甚至達到200%或更高。但現在,雖然比特幣價格基本維持在19,000美元區間,但山寨幣的表現似乎並不盡如人意。
上圖:加密貨幣市場數據每日視圖(資料來源:Coin360)。
在過去的三年裡,加密貨幣行業發生了很多變化,相比於2017年,許多必要的基礎設施已逐漸成熟,比如:
1、通過CME和CBOE期貨合約提供的加密貨幣衍生品受到嚴格監管約束;
2、機構投資者的快速增長也為比特幣提供了無窮無盡的需求來源;
3、一些新興去中心化金融平臺市值已達數十億美元,他們完全可以支持一套全新的貸款、合成兌換和生息系統。
與2017年相比,2020年的我們可以擁有更多與價格和市值排名相關且易於訪問的數據,這應該有助於投資者更好地了解當今市場與2017年有何不同之處。通過分析差異,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未來幾年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趨勢。
自2017年以來,加密貨幣市場發生了什麼變化?
上圖:2017年12月排名前24位的加密貨幣(資料來源:Coin360)。
在按市值計算的加密貨幣排名中,前五名加密貨幣中有四個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但奇怪的是,以太坊(ETH)和瑞波幣(XRP)的市值和三年前相差無幾,分別為690億美元和280億美元。儘管自2017年12月以來這兩個加密貨幣的價格都下跌了15%左右,但價格下跌似乎對市值沒有產生太大影響。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以太坊和瑞波幣都發行了更多新代幣,比如以太坊代幣供應量已經從9640萬枚增加到1.137億枚,三年等效通貨膨脹率為17.9%;相比之下,比特幣在同一時期內的通脹率僅為10.8%。
另一方面,除了比特幣、以太幣和瑞波幣這「三巨頭」之外,市值排名前20中的其他加密貨幣損失慘重,比如:IOTA下跌了91%、比特幣現金(BCH)下跌了84%、萊特幣(LTC)下跌了73%、Cardano(ADA)下跌了70%。
上圖:2020年12月排名前24位的加密(資料來源:Coin360)。
在按市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市值排名前15位的加密貨幣中,只有三個「新晉者」,分別是:Chainlink(LINK)、Polkadot(DOT)和Binance Coin(BNB),需要特別指出的是,Polkadot在2017年和2018年並不存在。
另一方面,像Cardano、EOS、NEO、以太坊經典(ETC)和QTUM之類的以太坊競爭對手似乎正在失去市場。在過去的一年中,這些代幣的市場地位已經被互操作性代幣(例如Chainlink和Polkadot)取代。
目前市值排名前三的比特幣、以太坊和以太坊總市值已經達到4,480億美元,三年內增長了7%。與此同時,市值排名前24位的其他21個加密貨幣總市值卻縮水至770億美元,跌幅高達41%。
看到比特幣在2020年的驚人表現,或許你會覺得比特幣市場統治會大大增加,但其實只上升了2%,目前市值佔比是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63%。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加密貨幣市場在過去三年中出現了數百個新代幣,這些代幣主要覆蓋三個類別領域,分別是:交易所代幣、穩定幣和DeFi代幣。
機構投資者對加密貨幣未來價格產生什麼影響?
如前所述,上一次加密貨幣牛市時CBOE和CME期貨都不存在,更不用說為市場提供相關流動性了。而現在,隨著機構投資者入場,或許對比特幣的未來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最近,就連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執行長拉裡·芬克(Larry Fink)也表達了對比特幣的樂觀情緒。另外,衍生品工具也為專業投資者提供了不少入場機會,由於這些投資者更願意投資比特幣和以太坊,讓這兩款加密貨幣獲得了巨大競爭優勢,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主席希思·塔伯特(Heath Tarbert)最近發表對以太坊較為有利的評論,或許能促成以太坊期貨在近期上市。
除了在衍生品市場上佔主導地位之外,灰度比特幣信託基金和以太坊信託基金規模佔據了其總投資額中97%的比例,也充分證明比特幣和以太幣將會是加密貨幣市場中最具統治力的兩個加密貨幣。
影響下一次牛市的關鍵因素
雖然預測未來市場變化並不容易,但當我們比較歷史數據之後,或許能夠從中看到一絲端倪。根據林迪效應,某些技術的預期壽命會與這些技術存活時長成正比,即:某項技術的生存時間越長,該技術未來存在的時間就會越長。
如果將此範式應用於加密貨幣行業,那麼可能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哪個加密貨幣在市值排名前12位中停留的時間越長,三年後繼續保持市場地位的可能性就越大。
舉個例子,在2017年和2018年,加密貨幣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所謂的「比特幣殺手』」和「以太坊殺手」敘事,有的區塊鏈試圖提供更快的吞吐量、更便宜的費用、以及更大的規模來超越加密行業領頭羊比特幣和以太坊。儘管這些敘事在2017年聽起來很「聰明」,但時間證明比特幣和以太坊網絡效應的持久性反而更好——有時,最好的技術並不總是會贏。
對於加密貨幣行業投資者而言,目前還需要注意另一個獨特現象,即:硬分叉和代碼庫克隆FOLK。
早在2017年,加密貨幣市場就出現了代碼庫克隆分叉項目,比如比特幣現金(BCH),比特幣黃金(BTG),以太坊經典(ETC)和DASH,這些項目雖然當時非常成功,但現在回顧一下就會發現,他們的成功是短暫的。
此外,代幣總供應量和發行率也會影響價格表現。發行量較高的加密貨幣可能會遇到價格上漲「瓶頸」,典型示例包括:瑞波幣(XRP)、Chainlink(LINK)、Polkadot(DOT)、Stellar(XLM)、Tron(TRX)和Tezos(XTZ)。這些加密貨幣項目幾乎都擁有不錯的實際用例,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合作夥伴關係,但就是因為代幣供應量過於龐大導致價格上漲變得十分困難。
從2020年加密貨幣使用量增加來看,未來投資者更感興趣的加密貨幣垂直領域可能包括:預言機、跨鏈互聯互通、DEX代幣、非託管貸款和流動性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