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縣是中國浙江省寧波市下轄縣,位於東海之濱,居長三角地區南緣、浙江省東部沿海,位於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三面環海,兩港相擁。唐神龍二年(公元706年)立縣,因縣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由象山半島東部及沿海608個島礁組成。
象山縣陸域面積1382平方公裡,海域面積6618平方公裡,海岸線長達925公裡,佔浙江省海岸線的1/8,其中大陸海岸線349公裡,島礁海岸線576公裡。
象山歷史悠久。據塔山史前文化遺址出土文物考證,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於此生息繁衍。春秋時,象山為越國鄞地。漢為鄞縣、回浦(後改章安)兩縣地。唐初分屬寧海及鄮縣。唐神龍二年(706),象山立縣,治彭姥村,因村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縣以山名,屬台州,廣德二年(764),改隸明州(明代改稱寧波)。
2019年以來,先後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2019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2019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2019年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象山縣位於浙江省東部沿海中段,寧波市的東南部,在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其地理位置北臨象山港,與鄞州區、奉化市隔港相望;東北遙對舟山市普陀區的六橫島和寧波市北侖區的梅山島;東瀕大目洋;南接貓頭洋,隔三門灣與台州市的三門縣相峙;西連寧海縣,象山半島自寧海縣紫溪、梅林至一市東延入海。象山處於象山半島的東部,由象山半島東部本土和沿海600多個島礁組成,具有「三面環海,一線穿陸」的理特徵。
象山緊靠大目洋、貓頭洋、漁山三大漁場,發展漁業條件優越,系漁業大縣。主要水產資源有黃魚、帶魚、烏賊、鯧魚、龍頭魚、鰳魚、蝦、蟹、石斑魚、海鰻、海帶、紫菜、泥螺等。
象山最東南的島嶼,也是中國領海線基點所在,被譽為「亞洲第一釣場」。 有分北漁山、南漁山、五虎礁三群島,常說的漁山通指的是北漁山。 島礁棋布,暗礁林立,海水清澈。因處於南北洋流交匯帶,魚類、貝類、藻類資源也很豐富。 漁山列島屬於國家級海洋生態保護區。整個島嶼遠離大陸,基本上沒有進行旅遊開發,非常原生態。
石浦鎮位於浙江省象山半島南端,素有「浙洋中路重鎮」之稱,石浦鎮,因風光獨特的石浦港而得名。 在《舌尖上的中國2》第五集《相逢》中,張士忠的回臺和家人重聚的故事就發生在象山石浦,片中還著重介紹了象山海產——淡菜。石浦鎮一邊是古鎮,一邊是大海,走在鎮上,能體味到濃鬱的海邊小鎮風情。
象山影視城,坐落於浙江象山縣大塘港生態旅遊區,以靈巖山為大背景,結合了當地的山、巖、洞、水、林等自然景觀,該影視城總投資1.2億元,佔地面積1091畝,主要由大門廣場區、村街作坊區、墓府山洞區、莊園湖塘區、店鋪城宅區等五大景點區域組成,集影視文化與旅遊休閒於一體。
松蘭山海濱旅遊度假區位於寧波市象山縣東南 ,距縣城9公裡, 規劃總面積25.1平方公裡。 與普陀山、桃花島隔海相望,大自然的造化使它形成了曲折的港彎、 美麗的島礁和多處岬角、沙灘,海蝕地貌又使沿岸礁石林立,千姿百態。 內部沙灘多達五六個,有沙面寬闊的千米長沙,也有幾十米長的小沙灘, 沙灘少質有的堅硬,有的細純淨,都是金黃的細沙。
花岙島坐落在寧波市象山縣南部的三門灣口洋面上。以「仙人鋸巖、海上石林」稱奇的花岙島,是世界上三大火山巖原生地貌之一。景區陸地面積有11.12平方公裡,其中花岙本島就有9.83平方公裡。由島上的自然風光、沿岸海蝕地貌、沙灘、人文景觀等幾個大部分組成。它還具有風光「三絕」:洞幽、灘奇、巖峻,花岙共36岙108洞。
石浦是個有600餘年的漁港古城,位於長三角經濟中心區的南翼,浙江中部沿海,寧波市象山縣南部的石浦港畔,依山面港,陸地總面積119.5平方公裡,其中沿海島礁176個。石浦漁港古城的主街,空間封閉連續,臺階高低曲折,封火牆沿巷跨街,層層遞進。集江南古鎮的古樸靈秀和山城漁港的蜿蜒多變於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