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公雞對自己鳴叫聲「免疫」的原因

2020-12-13 太平洋電腦網

如果你曾經住在養雞場附近,你可能知道公雞有多麼令人難以置信的聲音了。在清晨它們刺耳的叫聲聽起來可能是非常痛苦的。科學家們經常想知道為何公雞似乎對自己發出的刺耳鳴叫聲「免疫」,一項新的研究最終揭示了答案:它們有內置的「耳塞」。

來自比利時兩個大學研究人員在《Zoolog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詳細介紹了公雞如何防止自己聽力受損的機制。他們尋求答案的第一步是確定一隻公雞的實際鳴叫聲有多大,並且在對幾隻不同的公雞進行採樣之後,數據顯示公雞鳴叫聲平均超過100分貝。這大致和汽車喇叭一樣響亮,正好處於人類聽覺的「不適閾值」,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反覆接觸會導致耳聾。

研究人員仔細檢查了公雞的頭骨結構後發現,它們實際上有一種內在的防禦措施,可以阻止巨大的聲音,形成像組織一樣的小薄片。當公雞在鳴叫聲開始調整頭部和頸部,小部分組織實際上封閉了耳道,這有效地起到了類似耳塞的作用,並顯著地降低了噪音。

最重要的是,這項研究揭示了公雞實際上能夠再生耳朵深處的微小的毛細胞,而這些微小的毛細胞可能因為大聲的噪音而受損。人類沒有這種能力,這就是為什麼巨大噪音引起的耳聾對我們來說通常是永久性的。對於公雞來說,如果發生耳聾,一定程度的耳聾可能只是暫時的。

研究人員寫道:「公雞和雞頭的微型CT掃描顯示,在公雞鳴叫時,公雞的耳道關閉。對於母雞來說,耳道的直徑只能變窄,但不能完全閉合。在外耳道中出現的一種形態差異導致外耳道在公雞中關閉,而不在母雞中關閉。」

相關焦點

  • 公雞會打鳴,而母雞不會,這是為什麼?
    那麼,為什麼母雞和公雞的叫聲不同呢?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使得母雞和公雞叫聲不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因為公雞和母雞的鳴膜厚度不同,相對來說,母雞的要厚一些,所以發聲時聲音較為低沉,而公雞的較薄,聲音自然就比較的清脆。
  • 公雞叫聲震耳欲聾 它自己怎麼受得了?
    公雞的叫聲如此之大,如果你站得太近,它絕對可以把你「震聾」。那麼公雞們如何保護自己的耳朵呢?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員把記錄器附在三隻雄雞頭上,就在他們頭骨底下。記錄顯示叫聲持續1到2秒,平均超過了130分貝,這與距離噴氣式飛機起飛時15米遠處的強度差不多。
  • 【中國科學報】中國獼猴是研究免疫衰老理想動物模型
    記者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了解到,該所博士生鄭宏毅在研究員鄭永唐的指導下發現,中國獼猴是比較理想的用於人類免疫衰老相關研究的動物模型,也是研究性別相關因子對免疫系統調節作用的重要模型。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實驗老年學》。
  • 諾獎風向標:近年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重大成果!
    而近日來自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免疫毒素可以選擇性識別並誘導這些細胞死亡,這個毒素由一個抗PD-1單鏈可變區、一個白蛋白結合域和可以靶向表達PD-1的細胞的假單胞菌外毒素組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
  • 2017年度巨獻:癌症免疫療法重磅級研究解讀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這種療法也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抵抗癌症:促進巨噬細胞(另一種免疫細胞)吞噬和摧毀癌細胞。這些發現可能在改進和擴大這種癌症療法中發揮著重要的意義。這項研究是以小鼠為研究對象的。
  • 農村俗語:「母雞鳴叫只因疼,公雞鳴叫為送行」,是啥意思?
    前幾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母雞鳴叫只因疼,公雞鳴叫為送行」。雖然我對這句俗語思忖了好久,但還是沒有弄懂這句俗語的意思。有人說,母雞之所以在下蛋後發出「咯咯噠」的鳴叫聲是為了向主人報喜;還有人說,母雞之所以在下蛋後發出「咯咯噠」的鳴叫聲是為了向主人討要食物;甚至還有人編出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為母雞「歌功頌德」。其實,這些說法或故事都不正確。母雞在下蛋後之所以會發出「咯咯噠」的鳴叫聲,那是因為它在下蛋後肛門太疼的緣故。雞蛋的直徑有多少?
  • 中國獼猴是研究免疫衰老的合適動物模型
    本報訊 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院重點實驗室鄭永唐研究員課題組研究表明,中國獼猴是比較理想的用於人類免疫衰老相關研究的動物模型,也是研究性別相關因子對免疫系統調節作用的重要模型。該研究目前已發表於老年醫學專業雜誌《Experimental Gerontology》上。
  • 「免疫護照」、「群體免疫」有用嗎?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抗體「壽命...
    文 | 財聯社 吳斌周四(18日)發表在《自然醫學》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感染新冠肺炎後,抗體可能僅存在2到3個月。這也讓「免疫護照」、「群體免疫」等政策的效果蒙上了一層陰影。中國重慶萬州區37名無症狀感染者從未出現過症狀,研究人員將他們的抗體反應與37名有症狀感染者進行了比較。
  • 質譜流式助力蠕蟲感染免疫細胞圖譜研究
    該研究結果為針對這些細胞為目標進行更精細的疾病幹預提供了新策略。首先,研究人員對EU及感染治療前後ID rural人群檢測的外周血質譜流式數據進行HSNE聚類分析。綜合數據顯示免疫細胞被分為CD4+ , CD8+ , TCRγδ, B cells,,ILCs及髓系細胞6大亞群,且這6大亞群細胞表型及功能具有異質性(Fig.1),表明歐洲人和蠕蟲感染印尼人之間在固有和適應免疫功能特徵中具有明顯區別。Fig.1 EU及ID rural的免疫特徵隨後,研究人員分析發現蠕蟲感染能夠增加TH2 CD4+細胞佔比(Fig.2 A-B)。
  • 為什麼公雞天天4點打鳴,而且都很準時?解開了多年的疑惑
    解開了多年的疑惑古代的時候人們的起床方式是依靠著公雞的鳴叫聲或者是天氣的明亮程度來起床,但是在現代,人們的起床方式很多可以通過自己手機定時鬧鐘,或者是專門買一個鬧鐘來叫自己起床。專家們經過實驗考證原來公雞打鳴就是它自己個體的生物鐘,生物鐘就是控制一個人的作息規律以其他的發展,所以即使專家把公雞的外部光照的條件給改變了,公雞的打鳴的的規律依舊是恆定的,而這個生物鐘的存在就是去提醒我們去在一定的時間裡去做某事,所以我們的人類有時候會在一定的時間去起床和休息,並且生物鐘也會維持我們做事情的狀態
  • 研究表明眼淚中含有抑制免疫功能的成分能夠保持眼球透明
    人民網東京8月2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日本九州大學和慶應大學的研究團隊調查發現眼淚中的某種成分會抑制體內的免疫功能。同時,這種成分可以抑制免疫造成的炎症,從而保持眼球透明。該論文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 Signaling》上。
  • 科普:雞窩裡哪只公雞能第一個打鳴?
    新華網北京7月26日電 「大公雞喔喔叫,外面的世界真美妙」,小朋友們都知道公雞打鳴意味著新的一天的開始,但奶奶家養了好幾隻公雞,哪只公雞第一個打鳴呢?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公雞打鳴也講「輩分」,就像一大家人吃飯,長輩不動筷子,晚輩是不能開吃的。  科學家早先研究發現,公雞打鳴是由其內在的生物鐘決定的。
  • 農民一旦發現家裡的母雞學公雞叫就會把母雞殺掉,這是什麼原因?
    嗨,大家好,歡迎來到《趣味奇聞事》,讓小編帶你走進《趣味奇聞事》的大世界,如果你對這種題材比較感興趣,請點擊上方藍色「關注」字樣,每一次對小編的肯定,都是小編努力的理由,那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主要內容是:農民一旦發現家裡的母雞學公雞叫就會把母雞殺掉,這是什麼原因?
  • 研究揭示先天免疫訓練的抗腫瘤效果
    研究揭示先天免疫訓練的抗腫瘤效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0 14:48:16 近日,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Triantafyllos Chavakis、Ioannis Kourtzelis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
  • 國防科大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揭示微重力先天性免疫新機制
    研究人員利用NASA開發的旋轉細胞培養系統(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模擬微重力生物效應,結合遺傳背景清晰、與人類免疫系統具有高度保守性的斑馬魚模型,開展地基模擬微重力免疫學在體研究。
  • 浙大研究人員揭示人大腸癌浸潤γδT17細胞免疫抑制作用及其新機制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二院、腫瘤研究所黃建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與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醫學院嚴俊教授合作,發現了人大腸癌固有γδT17細胞具有重要免疫抑制作用,並揭示了以γδT17細胞為核心的
  • 公雞在清晨打鳴是什麼原理?
    在很多文化中,公雞打鳴都和清晨的到來聯繫在一起。公雞是否有內在的生物鐘讓其可以知道何時打鳴,或它不過是在對光或聲音作出反應?日本名古屋大學的兩位研究者新村毅(Shimmura Tsuyoshi)和吉村崇(Yoshimura Takashi)通過實驗證明,公雞打鳴是由內在的生物鐘控制的,但外在的光線和聲音刺激也會誘發公雞打鳴——不過外在刺激的影響也受內在生物鐘的控制。
  • 科學家發現中性粒細胞如何為免疫反應供能
    科學家發現中性粒細胞如何為免疫反應供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1 15:14:39 英國愛丁堡大學Sarah R. Walmsley研究小組發現,中性粒細胞通過糖異生和糖原生產來為有效的免疫反應供能。
  • 研究發現腫瘤可利用TRAIL啟動傷口修復
    近日,一項新的研究發表在Molecular Cell上,來自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某些腫瘤劫持免疫系統並幫助自己的方式,這些腫瘤可以讓免疫系統幫助自己而非殺傷自己。據悉,聖三一學院斯莫菲特遺傳研究所的Conor Henry博士在醫學遺傳學教授Seamus Martin的領導下發現一種在許多腫瘤中高表達的叫做TRAIL的分子可以發揮上述效應,使腫瘤發送炎性傷口修覆信號。事實上,TRAIL作為死亡配體,通常傳遞細胞死亡的信號,但研究人員卻發現它也可以從腫瘤細胞中發出傷口修復的信號。
  • 同時激活T細胞和NK細胞,這個免疫靶點有望引領免疫治療下一個十年
    近年來,科學家已經陸續發現了很多免疫抑制信號通路。臨床前的研究也證實,同時阻斷多個免疫抑制通路,可以增強抗腫瘤免疫力。更重要的是,在臨床研究中,PD-1/PD-L1抑制劑聯合CTLA-4抑制劑[2,3],已經在多個癌種中表現出1+1>2的組合效應。這些研究都表明,不同的免疫抑制性信號通路在功能上是相互獨立的,不冗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