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經住在養雞場附近,你可能知道公雞有多麼令人難以置信的聲音了。在清晨它們刺耳的叫聲聽起來可能是非常痛苦的。科學家們經常想知道為何公雞似乎對自己發出的刺耳鳴叫聲「免疫」,一項新的研究最終揭示了答案:它們有內置的「耳塞」。
來自比利時兩個大學研究人員在《Zoolog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詳細介紹了公雞如何防止自己聽力受損的機制。他們尋求答案的第一步是確定一隻公雞的實際鳴叫聲有多大,並且在對幾隻不同的公雞進行採樣之後,數據顯示公雞鳴叫聲平均超過100分貝。這大致和汽車喇叭一樣響亮,正好處於人類聽覺的「不適閾值」,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反覆接觸會導致耳聾。
研究人員仔細檢查了公雞的頭骨結構後發現,它們實際上有一種內在的防禦措施,可以阻止巨大的聲音,形成像組織一樣的小薄片。當公雞在鳴叫聲開始調整頭部和頸部,小部分組織實際上封閉了耳道,這有效地起到了類似耳塞的作用,並顯著地降低了噪音。
最重要的是,這項研究揭示了公雞實際上能夠再生耳朵深處的微小的毛細胞,而這些微小的毛細胞可能因為大聲的噪音而受損。人類沒有這種能力,這就是為什麼巨大噪音引起的耳聾對我們來說通常是永久性的。對於公雞來說,如果發生耳聾,一定程度的耳聾可能只是暫時的。
研究人員寫道:「公雞和雞頭的微型CT掃描顯示,在公雞鳴叫時,公雞的耳道關閉。對於母雞來說,耳道的直徑只能變窄,但不能完全閉合。在外耳道中出現的一種形態差異導致外耳道在公雞中關閉,而不在母雞中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