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在天地之間自由遨遊,但也需有一個歇腳和聚集的地方。從「仙」字來看,它與山的關係非常密切。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想得道成仙,必須隱進深山,長期修煉,方能達到老而不死。因而高聳入雲、幽深莫測的山便成了眾神仙聚眾活動之地。蓬萊山就是其中之一。
蓬萊山在渤海中,其實是由三座山組成,包括蓬萊、方丈、瀛洲三座。因後世流傳的仙話往往多稱蓬萊,因此蓬萊就成了「仙山」的代稱。
《海內十洲記》分別敘及三神山,說蓬萊周圍環繞著黑色的海水,即使無風也會碧波萬丈,凡人無法靠近;方丈島上專門聚居著群龍,有金玉琉璃的宮殿;瀛洲島上生長著靈芝仙草。
傳說蓬萊山上有很多玉石、高聳險峻,山泉如酒味甘,名之為醴泉,飲數升輒醉,可令人長生。仙山固然美麗而奇妙,更重要的是傳說這上頭有種種使人不老不死的藥、草、果、水。縹緲虛幻的仙境,寄託著人們在仙道思想影響下對於紛擾、短促的人生的超脫心理。隨著道教的盛行又染上了濃厚的宗教色彩。但是追求長生乃是人的普遍願望,其中也包含著一種積極的熱愛生活的精神。
凡人到不了仙山,甚至連至高至尊的國君派人去求仙也達不到目的。居住和來往於仙山的,只能是修煉出來的超脫塵世的「仙人」。長生不死和神通廣大是他們的兩大特點。蓬萊仙系是一個為數眾多的群體,從其來歷和身份看,一般有以下三類:一是神仙家、方士修煉而成。二是從神仙轉化而來,如盤古、黃帝、西王母等。三是一些歷史人物,如老子、呂尚、東方朔等。老子作為道家創始人,被尊為「太上真人」,住在唯有飛仙能到其處的蓬萊山上的九天真王宮裡。這些歷史人物各有其不凡的事跡傳說,因此被奉為仙人。
隨著道教勢力的不斷擴大和神話傳說的深入廣泛,北宋年間,道教信徒在山東蓬萊縣城北渤海邊的丹崖山頂,建起了蓬萊閣。割高兩層,高15米,重簷八角,繞以迴廊,閣底環有十六根大紅木盈柱。整座建築雕梁畫柱,珠簾卷雨,十分壯麗。閣南有三清殿、呂祖殿、天后宮、龍王宮等道觀,高低錯落,渾然一體。閣東有蘇公祠,東南建觀瀾亭,可觀蒼海日出,閣西有海市亭等勝跡。因其下臨大海,殿閣凌空,雲煙繚繞,再加上偶而出現的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奇觀,令人神往,因此歷來被稱為、「仙境」。神話傳說「八仙過海」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據載秦始皇、漢武帝也都曾為求覓長生藥先後到過此地。
蓬萊閣作為重要的道教建築,已成為我國著名的旅遊景點,吸引著大量的中外人士前來觀光旅遊,享受「仙境」中飄飄欲仙的感覺。
摘自《中國道教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