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1916沙龍
聳立在武昌蛇山的黃鶴樓,坐擁「天下江山第一樓」的名號,更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更是樓樓的本尊所在。
但是黃鶴樓有幾層你真的知道嗎?
你是不是也從導遊、隔壁叔叔、路邊下象棋的大爺等等人嘴裡聽到過黃鶴樓「外五內九」的傳說?
朋友,你知道黃鶴樓的秘密嗎?
「這黃鶴樓啊,你能看到的是五層,每一層都有牌匾,這是「明層」,這五層中間還有四個「暗層」暗含的是九五至尊的含義,因為當時有說法,武漢是準備要當首都的。」
暗層,木塔的核心科技
先不談武漢成為首都的可能性,但黃鶴樓真的有「暗層」?
「暗層」是什麼東西?明明白白一棟樓還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地方?
雖然名頭不響,但是暗層的設計足以稱得上中國木質建築中的「核心科技」。
就以「國內現存最高的木構樓閣式建築」,「世界上現存最高的木結構高層建築」——應縣木塔為例最能體現暗層的作用。
暗層分布示意圖:以應縣木塔為例
它採用全木結構搭建,高達65.84米,不用一顆鐵釘,3000噸木製構件,互相咬合構成塔身,足以承載1500人同時登樓,第一層的每根木柱平均負重高達110噸。
如此大的自重重量如何能穿越千年抗住風雨雷震呢?
暗層的力量,了解一下?
暗層從外表看很難被發現,大多數時間都是被鬥拱和屋簷所遮擋。
但從內看是八角八邊的井幹結構,組成空間框架體系,梁、枋、斜撐、鬥拱等木質結構縱橫交錯、層層疊疊,這才能讓整棟樓享受「穩穩的幸福」
暗層結構示意圖
當風力、地震力,任何一點的水平力衝擊木塔結構時,明層與暗層的交互力量開始作用,外向支撐柱、內向支撐柱、鬥拱、橫梁等多種結構分散力量,做到能兵來將當,水來土掩,木塔的強度和抗震性能因此大大增強。
黃鶴樓有暗層嗎?
聳立在武漢有許多歷史的古樓,唐宋元明清這五個時代,在每一個時代裡都有畫像記錄,但許多都是當朝或者後代的畫像,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樓梯設計。
不過,要說如今黃鶴樓最像的那還是同治時期的黃鶴樓,並且這棟樓還有著最清晰的一張登記照留存了下來。
清代同治年間黃鶴樓照片
從照片裡來看,三層的黃鶴樓中間的飛簷、鬥拱存在的地方很明顯就是暗層所在,所以同治黃鶴樓就是「外三內二」總計5層的設計。在歷史上,這座名樓沒有因為風雨而摧毀卻是周邊小販意外的一把火,讓這座名樓毀於一旦。
在1981年10月,經過反覆認證,黃鶴樓重建工程破土開工,歷時近4年,1985年6月,重建的黃鶴樓落成,千古名樓終於重現江城。
那麼現在的黃鶴樓到底有幾層呢?
依據黃鶴樓的設計者向欣然在1986年《建築學報》上發表的《論黃鶴樓形象的再創造》中回答:「新樓總高51.4 米, 共五層,比清樓高出二層。」
向欣然:黃鶴樓總設計師、中南建築設計院高級工程師
所以現在黃鶴樓事實上還是五層。
但是向欣然同樣在文章中也提到:「清樓簷下遊撐拱,但有無鬥拱及鬥拱是什麼形式無法查明。為此我們按照本地區晚晴建築的傳統做法,在補間用鬥拱,角科與柱頭科一律以撐拱代之。……這種做法為了使整個建築風格統一,也使建築形象有更強的歷史感。」
從照片中可發現二樓飛簷未安裝所在位置為「暗層」所在空間
如今的黃鶴樓建築是鋼筋混凝土做成的仿古建築,通過地基的混凝土樁提供主要支撐力,暗層的作用從支撐變成了裝飾,也正是這樣為了美感而保留的設計讓人有了無窮的遐想空間,讓「九五至尊」的傳說從武漢傳到了全國。
黃鶴樓在疫情影響的2020成為了許多武漢市民的精神支撐。如今登樓遠眺,仔細看看「明暗層」的設計,在更上一層樓中感受極目楚天舒,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快樂,將三鎮風光盡收眼底,再說現在登樓正免費,豈不是美滋滋?
(文中圖片僅作探討交流,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