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
1、就是喜歡熱鬧!南京哪些景點在假期會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對於許多人而言,總是會有一種從眾心理,在旅遊的時候這種心裡也十分普遍,比如在十一黃金周到時候人流總是會大量的進行湧動,而具體數分布的地點就是一些旅遊名勝。其實這也是一種愛熱鬧的表現,對於喜歡熱鬧的人而言,南京一些熱鬧非凡的景點一定不能錯過。首先一個非常著名而且具有代表性的旅遊景點就是南京總統府。雖然說這個地方歷經了戰火和滄桑,但是仍然屹立不倒,並且展現出了一些古建築應該有的繁華和熱鬧。而這個建築,它所在的地點也是市中心最為矚目的地方。在這裡上演了許多的傳奇故事,因此到南京旅遊的話一定要到南京總統府去品味品味。另外一個景點就是秦淮河了,就是一個國家5a級景區。而且秦淮河和夫子廟這兩個旅遊景點可以一同進行遊玩,參觀了夫子廟之後就可以在附近的碼頭上船,坐船遊玩秦淮河。在節假日的時候可以體驗絕美的風光,還可以感受關於廟會的文化。這裡留下了我國許多的著名古建築。比如:秦淮河、夫子廟、總統府、中山陵、明孝陵、雨花臺等著名的旅遊景點。我只去過南京的博物館,其他的也都沒去過。一般的旅遊景點,遇到假期都會變得人山人海的。
2、江蘇省南京市有個難念的地名,你知道是哪個嗎?
眾所周知,江蘇省的經濟實力十分雄厚,雖然GDP排在了我國第二位,但是江蘇省不僅是一個「富有」的大省,更重要的還是一個充滿地域色彩的文化大省。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是南京市的一個區,也是一個名字經常容易被念錯的地方,也是最難念的地方。但現在我們即將去的這個區的名字裡沒有生僻字,兩個平平無奇的字眼幾乎所有人都認識,但是為什麼經常有人念錯,它是怎麼難倒眾人的呢?南京這個區的名字寫作「六合」,但是念作「路合」而不是「遛合」,這一點和安徽省的六安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聽說安徽六安市的許多當地居民都分不清自己城市的名字該怎麼念,也或許是總被人叫錯,於是後來就十分隨和地怎麼順口就怎麼稱呼了。你知道南京有一個有趣的特產叫做雨花石嗎,這種石頭十分小巧,晶瑩剔透,是一種十分精緻的裝飾品,深得人們的喜愛,知名歌手李玉剛還唱過一首歌叫做《雨花石》呢,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聽一聽。在南京市有一個名字叫六合,但是它總是被人們念錯,人們都喊的是「liu」合,其實這個名字應該念「lu」合。這是南京的一個區,六念作「lu」,很多人都會念成「liu」。
3、玄武區探索農貿市場環境管理新模式
農貿市場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窗口,同時也是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及難點。近段時間,玄武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不斷探求新的高效管理模式,以聯動農貿市場服務中心對商戶的考核機制為抓手,應用多方互查工作模式,進一步提升執法效能,探索農貿市場周邊環境管理新模式。蘭園農貿市場是南京市重點的「菜籃子」工程,位於北京東路36號。長期以來,農貿市場周邊有的諸如佔道經營、倚門出攤、亂堆亂放、車輛違停等現象這裡都有。城管部門充分發揮城市管理與市場管理聯動機制,針對商戶的管理制定了相應的聯動考核細則。此外,在日常的城市管理工作中,組建農貿市場周邊綜合管理工作小組,由城管執法隊員、協管員、停車管理員、保潔員、農貿市場管理員組成,形成多方互查互助的工作模式。通訊員諸海路。
4、丁家莊保障房片區有了便民商業廣場
近日,南京市棲霞區邁皋橋街道丁家莊保障房片區鳳霞路的悅拾光商業綜合體盛大開業,吸引了周邊廣大居民紛紛前來消費。據了解,這是南京市下半年首家商業綜合體開業,拉動市場消費,助力街道經濟穩步增長。悅拾光商業綜合體是由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設公司與南京正和薈澤商業管理公司通力合作、傾心打造。悅拾光商業廣場是集「吃喝、購物、休閒、娛樂、藝術培訓」一站式的商業綜合體,開業後不僅可給丁家莊保障房片區的居民帶來全新的購物生活方式,拉動消費不斷回升,提振商貿流通企業發展,促進市場帶動消費和釋放市場潛力。丁家莊保障房片區現有7個社區,居住居民達8萬多人,至今沒有一個商業綜合體。悅拾光商業廣場項目是邁皋橋街道招商引資項目,也是邁皋橋街道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優化商業布局、惠及民生福祉、促進丁家莊片區商貿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目前二期建築面積還有1.2萬平方米,為一期商業的補充、配套和品牌提檔升級。悅拾光商業綜合體項目總監張韻介紹,丁家莊保障房片區首家零售購物街區商業綜合體,填補了該地區沒有商業綜合體的空白。
5、南京一女子託「能人」幫忙入學遭遇連環套
有熟人親戚、招生辦理、特殊渠道……自稱「能人」個個有門路。上學名額都是好誘餌。近日,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區分局泰山新村派出所就接到了轄區居民譚女士報警稱,託朋友辦理「幼升小」事宜,結果事沒辦成,錢都被騙走了。朋友自稱包辦「幼升小」「因為戶口不在學區,擔心雙胞胎不能按時入學,我們就找到當老師的朋友黃某問問情況,看看有沒有特殊途徑能在這裡上學,她一開始說沒有認識的人,但過了幾天又突然聯繫我說能幫忙,但是要先交一萬五千元。」報警人譚女士告訴民警。「當時她說這個入學的事情比較麻煩,她也是託了很多關係才能辦成,所以剩下的8000元必須在當晚就付清」譚女士說。原以為,錢交了孩子入學應該沒問題了,沒想到黃某給譚女士發來幾張聊天記錄,稱對方是教育局的人,必須再交1440元才能在教育局入檔。包辦入學遭遇連環套。就在譚女士等待雙胞胎入學消息時,黃某再次發來消息,稱小孩現在可以入學,但是讀完六年級之後只有學校認檔案,教育局不認。經審訊,黃某對其以包辦入學為藉口騙取受害人21440元一事供認不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