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聖地(64)——扎日南木錯

2020-08-13 心之蘭

昨晚在措勤縣找住處頗費了一番周折,最後折騰了好幾次才算落實了一處。今晨7:10起床,7:40出門吃早餐,8:18我們啟程。

夏季走阿里,單車行進很有難度,最怕的是雨後道路爛軟出現陷車的狀況,因為昨天這邊又下大暴雨,今天的道路將更加難走,為了互相之間有個照應,昨晚玉拉師傅就與其他車的師傅商量好了,大家結伴一起走。到了公安檢查站,三輛車的師傅們會了面,於是,今天我們三車同行。

今天的道路確實太爛,玉拉師傅說這段新修的路他不熟悉,於是,今天的行程是由另外一個師傅帶路。這不,剛出措勤不久就出現了這樣的狀況。

道路雖然泥濘,但風景大好。遠處的湖泊便是大名鼎鼎的扎日南木錯,她將是我們今天第一個要去拜訪的地方。

扎日南木錯的風景肯定沒說的,但要到達那裡卻是非常不容易。看這路爛的,就連豐田4500這樣的越野車都會被「卡殼」,其他普通車輛想進到這邊基本的不可能。好在我們今天是三輛車同行,互相有個幫襯,再加上藏地師傅的車技高,最好還是順利越過了這個坑坎。

走出這個泥坑之後,三輛車,直奔扎日南木錯而去。

這裡是一片非常好的牧場,牛羊成群,水草豐美。

走到這裡讓我想起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世上本沒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們此時就是在走別人之前沒走過的路呢。

當我們在無路的草原上盤繞了好久,猛地衝上一處高崖時,前面再已無路。停車走到山崖邊,讓我不由得愣了幾秒,一整夜的期待之後,終於看見了扎日南木措沉靜寂寥的輪廓。扎日南木錯,西藏自治區第3大湖。亦稱塔熱錯。位於藏北高原南部阿里地區措勤縣境內。屬東西向構造斷陷湖。東西長53.5公裡,南北寬26公裡,平均寬18公裡,面積1023平方公裡。海拔4613米,平均水深3.6米,最大水深5.6米,周長183公裡。湖水透明度2.45米。pH值9.6,礦化度為13.90克/升,屬鹹水湖。湖泊形態不規則,南北兩岸較窄,東西兩岸地勢開闊。東岸湖積平原寬達20公裡,沼澤發育;北岸和西岸發育有10道古湖岸線,最高一級高出湖面百米;東南部湖濱地帶發育有三級階地。湖區地處藏北高寒草原地帶,氣候寒冷、乾旱,為純牧區。扎日南木錯流域面積1.643萬平方公裡,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補給。入湖河流主要有措勤藏布、達龍藏布。措勤藏布發源於岡底斯山,全長253公裡,流域面積9930平方公裡。

眼前的扎日南木錯,似乎感覺不到湖水的波瀾起伏,目所能及的一切,感覺到的只有出奇的靜。

扎日南木錯湖體寬闊,暖季風和日麗,遠山如黛,湖周岸邊芳草悽悽,是良好的牧場,盛產珍貴的紫絨山羊。沿湖有三五成群的藏羚羊、野驢等野生動物出沒,奔馳在湖濱的原野上。

湖岸四周,圈圈層層的古湖岸線清晰可見,見證了湖體因氣候轉暖變幹而消縮的生命軌跡。最高的古湖岸線高於現湖面約100米,甚至在遠離措勤藏布64公裡的山體上也有古湖岸線的遺蹟。它把周圍的一些小湖都包括在內,那時的古湖面,要大出2-3倍。

由於扎日南木錯是封閉已久的內陸湖,湖水的礦化度已達13.9克/升,屬鹹水湖,湖水蔚藍,透明度好,但水生生物少,只在湖體西北部措勤藏布匯入湖體的淺水區生長茂密的水草和藻類。

早在千萬年前,這裡曾經歷過翻天覆地的火山爆發,由紅黑相間的火山灰燼、熔巖流和火山碎屑組成的巖層,在後期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作用下捲曲扭折,形成造型流動圖案。

在湖的正北瀕湖而立的木諾山孤峰,由兩、三億年前形成於海底的黑色石灰巖構成,海拔5174米,高出湖面500多米,攀上山崖,扎日南木錯盡收眼底,這裡是觀賞湖光山色最好的景點。從木諾峰南麓的湖濱向東南方向湖面,有一條弧形沙堤延伸至湖心孤島,沿沙堤步行即可直抵孤島,島上熔巖錯落,站在島上環顧四周,湖天一色,濤聲不絕,是觀湖的又一佳處。

扎日南木錯,優雅的半彎弧線是它最醒目的標誌。站在山頂,西藏第三大湖的開闊與蔚藍蕩漾在眼前。遠方的天際,也是一道變幻莫測、美輪美奐的風景。湖水濃鬱醇厚的藍好似天際的色彩,只這一眼,我已被深深迷倒。

扎日南木錯,就像一條寶藍的水線閃著耀眼的光,仿佛極地之光,從地底開裂出來。

這是與我一起被這湖水迷醉的小夥伴們。

扎日南木錯湖水純淨湛藍,在藍天的襯託下,展現出如藍寶石般的瑩亮色澤。當我們爬到險峻的大石頭頂端時,眺望遠處錯落有致的雪山,一座挨著一座,靜靜地躺在周圍,碧波蕩漾的湖水,在湖岸畫出一道道迷人的弧線。

這是瀕湖而立的木諾山孤峰。

從山上下來,我便一人下到了湖邊。此時的我,不想與小夥伴們一起熱鬧,就想一人靜靜的站在湖邊與扎日南木措「對話」。

抬頭看遠方,湖面和天空的相接處還在前方指引著我們,天上大團大團的白雲簇擁著,漂浮在湛藍的天空就如一朵朵蘑菇,然後和湛藍湛藍的湖水連成一片,讓你覺得自己就走在了天街上。這裡沒一絲的嘈雜,除了靜還是靜,整個天地仿佛就是我這個不小心闖入的不速之客了。

湖畔的草甸上,有一個院落,不知是牧民的家還是一個什麼單位。

就在我站在發呆時,同行的小夥伴荷月也下來站在湖邊賞景來了。是啊,這樣的美景沒人能抵得住「誘惑」不被她迷住。

與我們同時來觀賞扎日南木錯的遊人還真是不少,路上一直都沒遇到其他人,沒想到都到這裡扎堆來了呢。這是我在之前的行程中遇到人數最多的一次。

雖然已是驅車離開,但仍然是在沿著扎日南木錯湖邊繼續前行......

相關焦點

  • 阿里幾大旅遊景點,扎日南木錯風景優美,班公湖值得一去!
    主要建築有措康、普那貢康、嘎居康等大小扎倉4個及茶館等附屬建築,主供「覺沃」三尊佛像、大小噶當佛塔212座、各類唐卡1008幅等。扎日南木錯扎日南木錯位於措勤縣磁石鄉格瑪村北部,距縣城向東約25公裡。該湖屬於阿里地區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湖,也是西藏自治區第三大湖泊。
  • 阿里幾大旅遊景點,扎日南木錯風景優美,班公湖值得一去!
    主要建築有措康、普那貢康、嘎居康等大小扎倉4個及茶館等附屬建築,主供「覺沃」三尊佛像、大小噶當佛塔212座、各類唐卡1008幅等。扎日南木錯扎日南木錯位於措勤縣磁石鄉格瑪村北部,距縣城向東約25公裡。該湖屬於阿里地區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湖,也是西藏自治區第三大湖泊。
  • 心中的聖地(65)——當惹雍錯
    當惹雍錯又稱當熱錯、唐古拉攸穆錯、唐古拉湖。是西藏原始苯教崇拜的最大的聖湖,也是西藏第三大湖。當惹雍錯為南北走向,形如鞋底的大湖泊,三面環山。唯南岸達爾果山東側有一缺口。達爾果山一列七峰,山體黝黑,頂覆白雪,形狀酷似7座整齊排列的金字塔。它和當惹雍錯一起被苯教徒奉為神的聖地。
  • 心中的聖地(51)——扎達土林
    扎達土林位於中國西藏阿里地區扎達縣境內,是扎達縣最著名的地貌風光區。札達土林地貌發育最好的地區是以託林鎮為中心的大片地區,分布高度是海拔3750―4450米,其面積約888平方公裡,札達土林分布的總面積約為2464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積最大的第三系地層風化形成的土林。
  • 心中的聖地(69)——又見納木錯
    走出班戈錯,行遊藏北這條爛路就算是走完了,再次行駛在了柏油路上,心情大好。納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為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納木錯,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之前看到的色林錯是西藏第一大湖,而扎日南木錯則是西藏第三大湖,這次藏北之行,西藏的三大湖泊我都到過了。
  • 神秘藏北,阿里第一大湖,扎日南木措風光
    在西藏阿里地區的措勤縣,有著西藏第三大湖、阿里地區第一大湖,也是藏北高原湖岸線最優美的一座湖——扎日南木措,扎日南木措湖面海拔4613米,面積1023平方公裡。措勤縣因湖而得名,措勤藏語意為「大湖」,而這大湖指的就是扎日南木措。
  • 心中的聖地(62)——扎布錯
    扎布耶茶卡,也叫扎布耶錯、查木錯、扎布錯等;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仲巴縣隆格爾區仁多鄉境內;湖區為高原寒冷半乾旱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年溫差和日溫差都較大,年降水量為192.6mm,年蒸發為2269.1mm,經常颳風,年大風日達172天,年平均風速5.8m/s,年日照時數3300小時。
  • 心中的聖地(68)——班戈錯
    班戈錯是我們今天出行後遇到的第一個吸引人的景點。班戈錯,亦稱「班戈湖」、「傍格湖」、「硼砂湖」,藏語意為「胸膛湖」,屬鹹水湖,產今天到班戈錯的人還蠻多的班戈錯的經幡非常有氣勢,今天上午,鏡頭中的主要內容就是班戈錯和經幡了。
  • 心中的聖地(58)——雄巴鄉錯吶錯
    這是今天遇到的第一個「錯」——錯吶錯。來到藏北,就會「一錯再錯」,而我們就是為了「錯」而來。錯吶錯,微鹹水湖,海拔4700米。錯吶錯先以一條彩帶的形式出現,然後迅速拓寬為一個大湖。今天的第一錯就以這樣的方式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有點猝不及防的感覺。
  • 神秘藏北,阿里第一大湖,扎日南木措風光
    在西藏阿里地區的措勤縣,有著西藏第三大湖、阿里地區第一大湖,也是藏北高原湖岸線最優美的一座湖——扎日南木措,扎日南木措湖面海拔4613米,面積1023平方公裡。措勤縣因湖而得名,措勤藏語意為「大湖」,而這大湖指的就是扎日南木措。
  • 心中的聖地(49)——古象雄國領域
    象雄在10世紀以前的眾多王臣和60個地名,均為象雄語,現代人藏文水平再高,也難解其意;阿里地區至今仍沿用象雄時代的地名,如扎達人舉例說「底」一字音就是象雄語中的「水」,臨水之地多加此字,便如,底雅、底扎、底加木、曲木底等,沿用至今。前輩藏學家,義大利學者杜齊教授認為,岡底斯中的「底斯」為象雄語。但在10世紀以後,吐蕃王室後裔統治象雄,傳播佛教,通用藏漢文,將象雄逐步同化。
  • 心中的聖地(82)——山南青樸修行地
    正是因為有這些不顧清苦、艱辛的修行者在此聚居,藏族人乃至遊客都將這裡視為聖地。而他們放棄世俗的一切來此,只為心中那神聖的信仰。有了精神的支撐,再苦也不覺得苦。這次青樸山之行雖然爬山有點累,但感覺很好,能有幸到這樣的聖地一遊,那是福氣。
  • 扎日南木措,大湖之美
    不僅如此,扎日南木措還對措勤當地的氣候起著至關重要的調節作用。扎日南木措還有十幾處鳥島,島上密密麻麻停駐著海鷗、棕頭鷗等,蔚為壯觀。:根據西藏阿里地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的《關於扎日南木措3A級自然風光旅遊景區門票價格的批覆》(阿發改價格〔2015〕11號)文件精神,結合當前我縣旅遊發展的實際情況
  • 心中的聖地(73)——拉薩色拉寺
    該寺由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委派其八大弟子之一的釋迦也是於明代永樂十七年(1419年)興建。釋迦益西曾代表宗喀巴大師到南京朝覲永樂皇帝,被封為「妙覺園通慧普應輔國顯教灌頂弘善西天佛子大國師」,賜給印誥,並頒賜大量經書、佛像、僧衣、法杖、綢緞和金銀,這些成為了他修建色拉寺的資糧。色拉寺主要的建築有措欽大殿、3個僧院(麥札倉、吉札倉、阿巴札倉)及29個康參等,佔地約11萬平方米。
  • 聖地甘南: 若爾蓋草原.郞木寺 扎尕那精品4日遊
    典藏1:美景體驗中國最美的高原溼地草原-「若詩若畫」若爾蓋大草原,甘南藏地秘境-「山神後花園」扎尕那裝在玻璃裡的高原集鎮-西部牧場,一寺跨兩省,神秘的藏傳佛教聖地-郞木寺。中秋節3.5日.  (21號下午—24日)大巴團  880元/人3.
  • 扎日:地圖上找不到的神山
    扎日神山位於山南地區隆子縣扎日鄉與玉麥鄉境內,屬於喜馬拉雅山脈。「扎日」是藏語,譯為「聖山」。扎日鄉駐地馬及墩出發,到錯噶只線路程雖然僅十餘公裡,卻要翻越三座埡口,娜拉(森林之山)、幫啦(草地之山)、扎拉(石頭之山),累計爬升超過2000米,穿越了非法「麥克馬洪線」。
  • 到措勤,感受扎日南木措的原始自然之美
    措勤位於可可西裡南緣,縣境處在羌塘高原大湖盆地帶,分別與西藏日喀則和那曲地區接壤。縣內山巒起伏,草原廣闊,河流、湖泊眾多,風光優美,美麗的西藏第三大湖扎日南木措就是其代表景致之一。措勤縣城很小,美麗的鹹水湖扎日南木措就在縣城東北部十多公裡處,措勤也是因此湖而得名,在藏語中措勤就是大湖之意。
  • 西藏第三大湖扎日南木措,有著絕世的美妙線條
    扎日南木措是西藏第三大湖,湖體寬闊,夏季風和日麗,遠山如黛在湖的正北瀕湖而立的木諾山孤峰,由兩、三億年前形成於海底的黑色石灰巖構成,海拔5174米,高出湖面500多米,攀上山崖,扎日南木錯盡收眼底,這裡是觀賞湖光山色最好的景點。
  • 心中的聖地(77)——山南昌珠寺
    瓊達是我閨友在山南青樸修行地認識的一位藏族男孩,現在是西安某醫學院在讀學生。之前聽閨友多次說起過這個孩子,這次來山南便想順便看看他。昌珠寺位於山南雅礱河東岸的貢布日山南麓,屬格魯派寺院。建於松贊幹布時期,是西藏最古老的寺廟之一,也是吐蕃時期西藏第一座佛堂之所在,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據說文成公主曾在該寺駐足修行。該寺後成為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的冬天的行宮,文成公主用過的灶具至今仍保存在寺內。
  • 心中的聖地(81)——山南桑耶寺
    因其底層為藏式(西藏本地)結構,中層為漢式(中國內地)結構,頂層為印式(印度)風格,所以,又有人稱桑耶寺為「三樣寺」。為此,他曾經先後兩次從印度迎請了高僧寂護,從烏杖那國請來了密宗大師蓮花生入藏傳經,使佛教由此開始在雪域高原紮下了根來。赤松德贊後又授命寂護建造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寺廟桑耶寺,但建寺過程中卻屢建屢垮,原因據說是此地妖氣很盛,鬼魔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