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中國北海站)比賽於11月15日在廣西北海銀灘落幕,參賽的16支船隊進行了3天的激烈比拼,最終青島和氣人家帆船隊捧起冠軍獎盃。這是廣西北海連續第二年舉辦如此高水平的大帆船賽事,借賽事之機,北海乃至廣西的海洋運動正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期。
長航賽艱苦而難忘
2020「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中國北海站)的一大特色是北海銀灘至潿洲島的長航拉力賽。這是首次有賽事聯動北海兩大標誌性景點,將北海銀灘與潿洲島聯結在一場比賽中,同時也體現了主辦方為不斷加強和升級賽事所做的努力。長航賽更加考驗賽事組織者的能力,也給參賽船隊帶來了更刺激的挑戰,尤其是本次賽事集合了國內幾乎所有高水平船隊,競爭也更加激烈。
北海銀灘至潿洲島的航程,選手們體驗的是風和日麗,不過近25海裡的順風航段對於各船隊的球帆操控也是一個考驗。當然,相比第二天的大風,前一天的長航只是「開胃小菜」。
受颱風環高的外圍影響,14日北海海域平均風力達到22節,最大風力超過26節。在大風浪中頂風前行,各船隊的實際航行距離在34海裡左右。「這幾年很少遇到這麼艱苦的比賽了,風浪太大,一不注意就會磕碰受傷。」廈門城市學院正新輪胎帆船隊的張文培說。不過船隊在比賽中採用了儘量與大部隊同行的小航線戰術,再尋找機會超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們以半米之差位居第二。
獲得第一名的亞瑟體育隊贏得也非常不容易,船員蔡斌說:「有的船員沒經歷過這樣的大風,在比賽中差點跑錯了方向,還好及時改回來,要不然的話領先優勢能大一點。最後還是非常驚險,就領先了一個船頭獲勝。」
雖然四五個小時的長航很辛苦,有船員開玩笑說快顛散架了,但是長航也給比賽增添了更多魅力。北海號老男孩夢之隊的沈聖說:「玩帆船,能操控的情況下肯定是風越大越好。」上海澱山湖人帆船隊的徐祖頡表示:「北海至潿洲島拉力賽更具挑戰性,值得大家來體驗。」
因國際環境受限,「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僅舉辦了中國北海站的比賽,但這項以「一帶一路」命名、沿著海上絲綢之路開展的國際帆船賽事,未來一定還將走出國門,借賽事聯結「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打造中國-東協地區的品牌性帆船運動賽事。
帆船進校園著眼未來
青少年作為帆船運動的未來,一直是「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新加坡站比賽就以青少年為主題開展了帆船公開課及交流活動,今年賽事首次增加了OP帆船賽。11月6日,「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OP帆船邀請賽率先在銀灘海面進行,共有來自廣西、山東、四川等地的29名小水手參與其中。
同時,賽事組委會還組織了7場OP帆船進校園活動,分別走進南寧和北海市的7所中小學校園,上千名學生參與其中,通過觀看帆船賽事集錦、學習帆船繩結,了解帆船運動的發展、帆船運動項目分類、OP帆船基本構造等知識,開啟了孩子們對帆船運動的興趣之門。
北海市旅遊文體局副局長梁吉棉說,「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期間的帆船進校園活動只是理論知識的普及,「下一步我們和教育局合作,已經初步選定了5所學校開展OP帆船體育課,組織學生到海上去上體育課,直接參與OP帆船運動,並且通過開展中小學生運動會來推廣帆船運動。」
北海市旅遊文體局局長魯性東表示,希望以「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為契機,將帆船運動推廣至北海乃至廣西中小學校園內,推動地區體教結合,帶動青少年帆船運動發展,為北海乃至廣西地區帆船運動以及整體水上運動發展發掘和培養後備力量。
打造南方水上運動基地
北海有著天然的海域優勢,綿長的海岸線風光秀麗,風浪氣候適宜,與水上運動項目有著很高的匹配度。參賽選手郭麟表示:「北海的風非常好,我們平時在深圳很少能遇到這麼好的風,來北海感覺非常好。」廈門城市職業學院正新帆船隊的張文培則對北海的海鮮讚不絕口,「北海的消費很合適,潿洲島也很美,比賽雖然艱苦但是十分開心。」賽事總冠軍青島和氣人家帆船隊的鞏建波表示:「這幾天的比賽讓我感受到北海擁有著非常好的人文風情,比賽的賽事組織非常專業,明年有機會我們一定會再來參賽。」
連續兩年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提升了廣西北海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廣西也期望借賽事推動廣西水上運動往前發展。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將全力支持武宣縣和北海市打造集訓練、旅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水上運動綜合體,建設南方水上運動基地。廣西將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將水上運動打造成為特色優勢運動,形成廣西水上運動特色,推動「體育+旅遊」的水上運動產業經濟綜合發展。
「我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還是推進水上運動基地建設。」梁吉棉說,「基地不是單獨某一個地方,而是一個整體概念,我們希望建設和改造5個碼頭,將體育、旅遊和漁業融合在一起,我們也在做海洋產業園的規劃。未來,北海不僅適合訓練和比賽,還將舉辦一些賽事相關活動,來北海的遊客可以體驗到各種海洋運動。」(轉自11月17日《中國體育報》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