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觀察丨莫迪和川普在休斯頓互誇,背後是美印能源合作玄機

2020-12-12 澎湃新聞

當地時間9月22日,印度總理莫迪和美國總統川普在美國休斯頓共同出席了約有五萬人參加的「你好莫迪(Howdy Modi)」大型集會,期間川普稱他深感「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兩人輪流發表了演說,還同臺互誇,引發現場不少印度裔美國人的歡呼。

莫迪的此次美國之行為期一周,自9月21日至27日,除了出席「你好莫迪」大會,他還要出席第74屆聯合國大會;在紐約與川普舉行雙邊會談,強化兩國的「特殊關係」。擁有巨大能源儲備的德克薩斯州成為莫迪此次訪問美國的重中之重。此外,莫迪還計劃與多名美國能源企業高管進行會面,以深化印美之間的能源合作。那麼,經過此次訪問後,印美之間能能源合作能否「更上一層樓」?兩國之間的能源合作又存在哪些影響因素?

為何是休斯頓?

與此前印美領導人會晤地點不同的是,此次莫迪與川普並沒有選擇在分別代表著美國政治中心和科技中心的華盛頓和舊金山會晤,而是共同出現在了美國的「能源之都」——休斯頓,這反映出了印美在能源領域深化兩國合作的迫切希望。

對印度而言,國內龐大的能源需求加上極為有限的國內供應,使其成為美國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商的巨大潛在市場。而且由於川普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政策,禁止各國從伊朗進口石油,這對一直以來將伊朗視為主要能源供應商的印度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而美國也在為其能源尋找出路。

除了能源因素外,印度和休斯頓有著源遠流長的經貿關係:休斯頓的28家公司在印度擁有69家子公司;2019年休斯頓與印度之間的貿易額超過4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6%。而在文化上,超過15萬名休斯頓居民是印裔美國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在印度出生。龐大的印僑社區的存在也有助於解釋印度為何將休斯頓視為舉辦「Howdy Modi」的理想地點。

印度能源外交戰略

自從科技革命以來,能源對於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確保能源安全成為了各國國家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在 2004 年當選為印度總理後就提出,「在我們的議事日程中,能源安全僅次於糧食安全。」作為向來以「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為目標的印度而言,當它成長為當今世界新興工業國和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印度能源的結構性矛盾更使其必須加緊實行多元化、全方位的能源外交戰略。

目前,印度已經成為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其70%-80%的石油和30%-40%的天然氣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近十年來,印度對於原油的需求飆升,從2008年的2553.427千桶/日激增到2018年的4543.645千桶/日,天然氣同樣如此。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印度將在2040年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石油消費量由2014年的600萬桶/日增長到980萬桶/日,天然氣消費量也將增長3倍,達到1750億立方米。能源短缺正日益成為橫在莫迪政府達成「5萬億美元經濟體」目標道路上的障礙。

對此,歷屆印度政府都在積極尋求油氣進口來源地和通道的多元化。目前,印度形成了以中東為內核;以西非、北非為中層;以周邊和其他能源行為體為外層的同心圓能源外交。在北方,印度積極與俄羅斯、中亞和高加索地區進行合作,參與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與推進油氣管道建設。針對近年來大量油氣資源被探明的北非、西非,印度通過「以援助換石油」的方式,構建起了西向能源外交戰略。在中東,印度與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達成良好的合作關係,特別是伊朗,早在2012年印度就已經超越中國成為伊朗的第一大石油進口國。

自從莫迪上臺以來,印度傳統的「向東看(Look East)」政策變為了「向東行動(Act East)」,加大了對東南亞地區油氣資源的開發、投資力度。此外,印度還尋求新的油氣資源,努力構建全球能源網絡。2005年,印美啟動了雙邊能源對話,加大雙邊能源貿易和投資,兩國還在2010年就清潔能源和印度頁巖氣勘探開發合作達成共識。2018年,印度與美國在德裡(Delhi)籤署了《美印戰略能源夥伴關係(U.S.-India Strategic Energy Partnership)》,以加強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兩國認為,印美在能源貿易方面仍有著巨大的潛力,並特別提到了加強在頁巖氣和液化天然氣領域的合作。

川普政策刺激美能源出口

2017年1月20日,川普政府公布了其能源政策——「美國第一」能源計劃(American First Energy Plan),其核心在於重點扶持本土化石能源產業,要求美國開發本土頁巖氣、能源儘量做到自給自足、支持並振興清潔煤炭工業、能源發展以保護環境為優先等內容。這一改變反映了美國能源供給結構和世界能源需求結構的變化。

實際上,全球能源供應格局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悄然發生變化,加拿大油砂和美國頁巖氣的開發使得西半球在國際能源供應格局的地位有所上升。在歐巴馬任期內,隨著勘探、開採技術的進一步提高,水平井及水力壓裂技術等核心技術的突破給美國帶來了「頁巖氣革命」,這使得美國實現了由能源進口國轉變為能源出口國的目標。再加上川普執政期間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繼續支持發展傳統能源,進一步推動了美國能源產業的發展。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數據,美國48個州廣泛分布著有機頁巖。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數據表明,在過去的10年中,美國的原油出口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出口數量激增則出現在2016年-2018年,從2016年的590.750千桶/日激增到2018年的2002.417千桶/日。天然氣同樣如此,從2016年的66133百萬立方米增加到了2018年的102125百萬立方米(見下表)。由此可見,川普的「能源新現實主義」一出臺就刺激了美國各大能源巨頭,從而推動美國能源出口數量進一步增加。

印美能源合作有基礎也面臨瓶頸

自獨立以來,印度一直把「有聲有色的大國」作為自己的目標,奉行「不結盟政策」,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美國的關係「起伏不定」,所以印美間的能源合作一直鮮有起色。冷戰結束後,印度在鞏固印俄關係的基礎上,不斷深化與美國的關係,特別是「9.11」事件後,印美兩國加大了在反恐領域的合作力度,雙邊關係出現了實質性變化,這直接推動了兩國在能源領域的進一步合作。

2006年底, 美國國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海德法案(The Hyde Act),批准了印美核協議;2008年10月,美國國務卿賴斯(Condoleezza Rice)和印度外長慕克吉(Pranab Kumar Mukherjee)在華盛頓正式籤署了《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協議》,通過發展核電能從而緩解長期以來阻礙印度經濟發展的電力短缺問題;歐巴馬上臺後,印美又在能源安全、清潔能源和氣候變化問題上達成了備忘錄。

印美關係的現實是兩國能源合作的基礎。在川普政府的所謂「印太戰略」中,美國將印度定位為「主要防務夥伴」,並冠以「獨有地位」的殊榮,希望將美印關係提升至「等同於最親密盟友和夥伴關係」的願景。在軍事合作上:2016年,印美籤署《後勤交換協議備忘錄(LEMOA)》,同意互用對方軍事基地;2018年9月,印美外長及防長舉行首次「2+2」對話,籤署《通訊兼容與安全協議(COMCASA)》,推動印美軍事裝備實現通信聯通,為美向印出口先進通訊安全設備鋪平了道路。

但是,印美能源合作也面臨國際局勢變化的瓶頸。當今世界不確定性顯著增多,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層出不窮。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思潮抬頭,逆全球化態勢上升,大國競爭回歸。在此背景下,印美能源合作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無論是川普嚴厲壓制伊朗導致印伊大宗原油交易取消給印度所帶來的短期陣痛,還是印美兩國國內民粹主義不斷蔓延從而對印美貿易關係造成損害,抑或是從更長的時間範圍上印美雙方的猜疑與防範,這些都成為了制約印美能源合作「大跨步」發展的因素。

(戴永紅: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地緣政治研究所所長;田之遠: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國際關係專業碩士研究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印媒:莫迪與拜登通電話,重申印美戰略夥伴關係承諾
    據印度新德裡電視臺(NDTV) 18日報導,印度總理莫迪17日與拜登舉行了電話交談,祝賀拜登在美國大選中獲勝,並重申了印度對與美國戰略夥伴關係的堅定承諾。在交談中,莫迪還向拜登的競選搭檔卡瑪拉·哈裡斯表示了祝賀,稱哈裡斯的成功是印裔美國人的驕傲。
  • 川普印度演講大談「美印關係」,還提了「美與巴基斯坦關係也非常...
    川普當天在板球場宣布,印度將很快購買超過30億美元的美國軍事裝備,包括6架「阿帕奇」和24架反潛直升機。當地時間24日11時40分,川普的專機「空軍一號」降落在艾哈邁達巴德機場,莫迪親自率一眾官員在機場迎接。莫迪的專機早於川普一個多小時到達。川普在飛機上用印地語發推特稱,「我們已準備好印度之旅,我們正在路上,並將在數小時內與所有人見面」。
  • 印美同收噩耗之際,印度一通電話打到美國,川普:莫迪有誇我
    在收到疫情噩耗之際,印美似乎依舊沒有正視疫情危機,反倒還互相進行吹捧。據環球網9月14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13日在內華達州的競選集會發表演講時再次「自誇」,表示美國是世界上核酸檢測做得最多的國家,以至於印度總理莫迪還曾打了一通打電話誇讚他。川普稱,「到目前為止,我們核酸檢測的人比印度多,比很多很多大國加起來還要多。而印度排名第二。
  • 川普向日印澳領導人「頒獎」,對華傳遞什麼信號
    川普向日印澳領導人"頒獎" 近年來,美國一直想要將手伸到亞太地區,不想再讓自己的影響範圍局限在日本、韓國等國,而實力強大的中國自然而然就成為美國認為"入侵"亞太地區最大的阻礙。如若亞太地區團結一致,美國根本沒有任何可乘之機,但事實恰恰相反。
  • 川普對印日澳「論功行賞」,網友稱勳章有毒,中方早有言在先
    即將離任的美總統川普又打起了小算盤,這次同樣令人「大開眼界」。當地時間21日,據「今日俄羅斯」(RT)報導,川普政府向「亞洲小北約」中的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這三國的現任及前任領導人頒發「功勳軍團」勳章。
  • 川普的神奇印度之旅:「真愛」還是「逢場作戲」?
    接下來就是美印領導人開啟了瘋狂互誇模式。-莫迪說:川普開啟了美印新的歷史。-川普說:美國熱愛印度、尊重印度,美國將永遠是印度人民堅定和忠誠的朋友。印度為美國人民感到光榮,我們將永遠感謝印度人民的熱情好客。
  • 川普將在訪問印度時參觀泰姬陵,印方:莫迪將不會陪同參觀
    圖片為當地民眾準備迎接川普的海報周六上午,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印度總理莫迪不會在阿格拉陪同川普參觀泰姬陵,任何印度政府高級政要都不會出席陪同。同時,也不會有任何的官方活動。他表示,印度政府想要給川普和梅拉尼婭自行參觀這座歷史建築的機會,這能讓他們自己感受這座偉大的建築。但是,莫迪會在川普一行人2月24日訪問艾哈邁達巴德的時候陪伴川普。
  • 美印防長談崩了?安達曼島成為印度死守的底線,莫迪這次沒糊塗
    撰文丨白 近來,美印兩國頻頻「秀恩愛」,籤署了多項條約,其中《基本交流合作協定》引發世界多國關注。俄羅斯甚至一度擔心印度在籤訂該協定後為了獲得美國GPS軍用代碼權限而將安達曼島交給美國,允許其在島上駐軍。
  • 美印有望達成簡版貿易協定 印最惠國待遇或恢復
    來源:第一財經美印有望達成簡版貿易協定 印最惠國待遇或恢復作者: 錢小巖[ 2019~2020財年,美國和印度雙邊貿易額為887.5億美元,美國連續第二年成為印度最大的經濟夥伴。兩國關於貿易協議的談判始於2018年,但由於印美雙方在關稅、補貼、智慧財產權、數據保護以及農業和奶製品的獲取等各種問題上存有分歧,貿易協議懸而未決。尤其在去年,兩國貿易緊張局勢導致美國撤銷印度作為其普遍優惠制(GSP)計劃受益人的地位。而作為回應,印度對從美國進口的29種商品(包括蘋果和杏仁)實施了報復性關稅。
  • 川普政府高調授予安倍、莫迪和莫裡森「功勳軍團」勳章
    川普政府高調授予安倍、莫迪和莫裡森「功勳軍團」勳章) 論功行賞?
  • 莫迪給美國打了個電話後,印媒興奮地喊話全球:我們入常鐵定了
    圖為拜登最近,莫迪在給美國打了個電話後,印媒突然興奮地喊話全球:我們入常鐵定了,據悉,莫迪於不久前與下一任美國總統拜登進行了通話,在電話中,莫迪重申美印戰略關係,並請求美國繼續給予印度援助,同時莫迪還在電話中特意提及副總統哈裡斯,並稱她是少數族群的驕傲,拜登對這次通話十分滿意,並做出了許多承諾,這使不少印度媒體判斷美國將在之後支持印度入常,難道印度真的崛起了嗎?
  • 12月23日,印軍司令親臨邊境,莫迪或左右為難
    因此,如何保障這20萬印軍渡過嚴冬,莫迪如今也苦惱不已。  也正是在印度面臨"內憂外患",拉達克印軍處境堪憂之際,印軍司令突然來到了邊境。  第一,隨著印度"內憂外患"的處境不斷升級,莫迪想通過"地區衝突"轉移內部危機的意圖,會愈發明顯。只不過,巴基斯坦會更有可能成為針對對象。  畢竟,當初莫迪底氣之所以這麼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到了美俄英法的支持,尤其是美國總統川普的"鼎力相助"。
  • 即將下臺,川普抓緊時間論功行賞!這回,莫迪和莫裡森露大臉了
    距離當選總統拜登入主白宮已正式進入倒計時,對於現任總統川普來說,如何充分利用手中權力,才是當下首先要考慮的事。從美媒的報導來看,川普也確實不負眾望,最近一段時間特別淡定,不慌不忙還順帶給自己任期內的一些盟友頒發了「榮譽勳章」。
  • 美德印法四國同時爆發混亂,莫迪被發出最後通牒,白宮也沉默了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美德印法同時爆發混亂,莫迪更是被「逼宮」。 除此之外,法國政府還出臺了相關法案保護法國警察和憲兵,對傳播警察和憲兵信息的民眾將給予處罰。 印農遊行抗議莫迪新政 印度近來也頻頻爆發抗議騷亂。
  • 美政府給印澳日三國領導人授勳,網民諷刺:這獎章是有毒的聖杯
    【環球時報報導記者 王逸】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22日報導,當地時間21日,即將離任的川普政府向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印度總理莫迪以及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頒發具有軍事色彩的「功績勳章」,以示對美日澳印組成的反華「四方安全對話」的肯定。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21日通過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推特宣布上述舉措。
  • 一支印軍趁夜逼近班公湖,結果讓莫迪大失所望:又上了白宮的當
    說到印度在邊境挑事,這背後有很大可能是美國在背後挑唆,莫迪聽從白宮的建議向邊境部署重兵,然而後勤、保暖、運輸都成為印軍的心頭大患,至今仍未得到解決。但莫迪顯然不肯停下來,就在近日,又向班公湖地區派遣了一支新隊伍,試圖加強水面部署,但最後結果卻不盡人意。
  • 印觀察丨新公民身份法:不計成本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能走多遠?
    莫迪政府被迫在阿薩姆和梅加拉亞實施宵禁、斷網,並增派大批軍警控制當地局勢。與此同時,德裡、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卡納塔克邦、北方邦、泰米爾納德邦等地同樣出現大規模示威活動,示威者焚燒公交車、封鎖交通,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德裡警方突襲國立伊斯蘭大學抓捕學生的事件還在全印範圍內引發學生示威。自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上臺以來順風順水的印度教民族主義,開始面臨越來越多的阻力。
  • 川普臨去秋波:給安倍、莫裡森和莫迪頒發最高級「功績勳章」
    "對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領導和願景"。與此同時,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在推特上表示,該勳章還同時頒發給了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以表彰他 "提升了美印戰略夥伴關係",以及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Scott Morrison),以表彰他 "應對全球挑戰,促進集體安全"方面的重大貢獻。
  • 20多名印度裔人士或擔任拜登政府要職,美印關係將怎麼走向
    村民們放鞭炮、唱歌、發糖、前往神廟祈福,村裡隨處可見哈裡斯的海報,喜慶程度超出了過節。原來,這個人口不足350人的村莊是哈裡斯外祖父的出生地。在去年美國總統選舉後,這個偏遠的村子成為了旅遊勝地。哈裡斯不僅是美國第一位女性副總統,還是首位非洲裔和南亞裔的美國副總統。除了哈裡斯,可能還有數十位印度裔人士在拜登政府擔任要職,這對未來的美印的關係會否有幫助?
  • 印度亂局再起,正在訪印的美總統為何沒表態?或許莫迪早已安排好
    最近幾天,印度算是迎來一個「多事之秋」——先是美總統出訪印度,莫迪政府為了做好接待工作,前前後後花了半個月時間做準備以盡「地主之誼」。但可惜,美總統這次來印度,除了拿走一筆價值30多億美元的軍購訂單之外,幾乎沒有與莫迪達成任何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