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公眾評選,2007年12月28日,由中國氣象局舉辦的「2007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新鮮出爐。2007年,可以說這些氣象事件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國內1、新疆特強大風吹翻列車
2007年2月28日新疆吐魯番遭遇大風,瞬時最大風力達14級(41.8米/秒),致使由烏魯木齊駛往阿克蘇的一列旅客列車車窗被飛沙打碎,11節車廂被吹翻,4人死亡,南疆線被迫中斷行車。
2、颱風「聖帕」肆虐南方七省(區)
2007年8月18日和19日,強颱風「聖帕」先後在臺灣省花蓮市和福建省惠安縣沿海登陸,登陸福建省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3米/秒)。受其影響,18日至25日,華南東部、江南南部和西部及廣西西北部等地累積降水量達100~200毫米,其中福建東北部、湖南東南部、江西西南部達200~400毫米。福建、湖南、浙江、江西、廣東、廣西、湖北7省(區)共1142.3萬人受災,死亡51人,直接經濟損失102.6億元。
3、淮河流域發生特大暴雨洪澇
2007年6月29日至7月26日,淮河流域出現了持續性強降水天氣,區域平均降水量達465.6毫米,僅次於1954年同期。降水強度大,持續時間長,造成王家壩出現四次洪峰,超警時間累計達26天,先後啟用10個行蓄(滯)洪區分洪。安徽、江蘇、河南等省共有2922萬人受災,死亡35人,直接經濟損失達156.1億元。其中,安徽省受災最為嚴重。
4、我國氣溫繼續攀升,為近57年來最暖的一年
2007年1月1日至12月24日,中國平均氣溫為10.6℃,比常年同期偏高1.3℃,是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值,也是連續第11年高於常年同期。北京、天津、內蒙古、黑龍江、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南、新疆14個省(市、區)為1951年以來最高值;河北、吉林、湖北、重慶、西藏5個省(市、區)為次高值。
5、強對流天氣頻繁,雷擊傷亡嚴重
2007年以來,我國強對流天氣發生頻繁,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其中,雷擊死亡676人,比前兩年明顯偏多。2007年5月23日,重慶大部、四川東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南部出現了雷暴天氣,因雷擊死亡9人。其中,重慶市開縣雷擊造成興業村小學學生7人死亡,43人受傷。6月22日至25日,雷暴、風雹等強對流天氣襲擊江西上饒、南昌、撫州等市359萬人受災,死亡41人(其中雷擊死亡36人);直接經濟損失8.2億元。
6、罕見暴風雪襲擊遼寧、山東
2007年3月2日至5日,我國北方出現大範圍的雨雪天氣,其中遼寧、山東等地出現1951年以來最強的暴風雪,渤海灣、萊州灣以及山東半島北部沿海地區瞬時最大風力達13級。暴風雪造成遼寧許多城市交通癱瘓,120多萬人受災,14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09.0億元;山東省64.1萬人受災,3人死亡,7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19.6億元。
7、江南、華南高溫伏旱嚴重,數百萬人飲水困難
2007年7月1日至8月10日,江南和華南區域平均降水量為139.2毫米,為1951年以來同期第三少;區域平均氣溫為29.4℃,為1951年以來同期第二高值,廣東、福建、浙江等省部分地區最長連續高溫日數均超過歷史同期極大值。溫高雨少導致部分地區乾旱發展迅猛,旱情嚴重。湖南、江西、廣東、廣西4省(區)因旱共有151.9萬公頃農作物受災,絕收面積24.2萬公頃,371.9萬人飲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49.9億元。
8、強颱風「羅莎」給浙江造成嚴重損失
2007年10月6日,強颱風「羅莎」在臺灣兩次登陸後,7日在浙江省蒼南縣至福建省福鼎市一帶沿海第三次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有12級(風速33米/秒)。受其影響,6日至9日浙江東部和北部地區以及福建東北部雨量超過200毫米,8日杭州日雨量191.3毫米,舟山233.8毫米,均破歷史最大日雨量記錄。「羅莎」帶來的狂風暴雨使沿海部分地區尤其是浙江蒙受較大經濟損失。由於預報準確、服務及時、防禦措施到位,「羅莎」颱風未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9、城市暴雨影響嚴重
2007年夏季,我國城市暴雨災害頻發,重慶、濟南、烏魯木齊、鄭州、北京、上海等多個城市遭受暴雨襲擊,部分地區內澇嚴重,交通嚴重受阻,並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7月16日至20日,重慶西部出現強降水過程,其中17日銅梁、璧山、沙坪垻降水量分別達到179.5毫米、258.0毫米和262.8毫米,均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日降雨量的最大值,突破1892年以來日雨量的極值。7月18日,山東省出現強降水天氣過程,其中濟南市區1小時最大降雨量達151毫米,為1958年以來歷史最大值。7月16日至20日,新疆出現了大範圍強降水天氣過程,其中17日烏魯木齊日降水量為57.4毫米,突破有記錄以來的極值。
10、南方地區發生1951年來罕見的秋旱
2007年9月21日至11月16日,南方大部地區降水明顯偏少,其中貴州、湖南、江西區域平均降水量僅為32.8毫米,不足常年同期降水量的四分之一,為1951年以來次少值。長時間少雨,致使江南中部和西部及湖北東部、貴州東部、廣西北部和東部、廣東西部等地發生嚴重乾旱,其中貴州、湖南、江西等地的乾旱為50年來所罕見。
國外 1、拉尼娜事件於2007年8月爆發
2006/2007年厄爾尼諾事件在2007年1月結束後,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逐漸轉為較常年同期偏冷的狀態。2007年8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較常年同期異常偏低,拉尼娜事件爆發。預計拉尼娜狀態將至少持續到2008年初。受其影響,2007年9月底至10月中旬,中國北方地區出現了1951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秋雨,北半球夏末和秋季西北太平洋颱風比較活躍。
2、強熱帶風暴「錫德」橫掃孟加拉國
2007年11月中旬,超強熱帶風暴「錫德」橫掃孟加拉國南部海岸,該風暴中心附近最大風速高達每小時240公裡,造成至少3400人死亡,孟加拉國南部海岸港口,機場關閉,學校停課。
3、澳大利亞持續多年的乾旱加劇
由於近五年降水持續偏少,澳大利亞2007年東南部和南部地區遭遇嚴重乾旱,主要農業區極度缺水,致使農業大幅減產。
4、夏季歐洲南部遭遇嚴重高溫熱浪
2007年6月下旬和7月中下旬,高溫熱浪分別襲擊歐洲中南部和東南部,造成至少600人死亡。部分地區最高氣溫超過40℃,其中義大利最高氣溫高達45℃,賽普勒斯首都尼科西亞出現了創紀錄的42℃。
5、年初加拿大和美國遭遇嚴重暴風雪
2007年1月至4月,美國和加拿大頻繁遭受暴風雪襲擊。1月中旬,暴風雪和低溫嚴寒襲擊加拿大西南部、中南部以及美國西部、中部和東北部等地區,至少造成68人死亡。2月上中旬,強寒流和暴風雪席捲加拿大東部和美國東北部,美國東北部最低氣溫達到-42℃,交通事故頻繁發生,造成至少20人死亡。3月初,暴風雪(雨)襲擊加拿大南部、美國中西部和南部,至少造成22人死亡。3月中旬,暴風雪襲擊美國東北部,出現冰雹夾雪的惡劣天氣,交通受到嚴重影響,千餘次航班被迫取消。4月初,加拿大西部地區出現歷史同期罕見大雪,最低溫度達到-9℃。
6、雨季期間非洲多國發生嚴重洪災
2007年7月至9月,東非和西非多國遭暴雨襲擊並引發洪災,造成至少270人死亡,150多萬人受災,蘇丹、衣索比亞、尼日、奈及利亞和多哥等國受災嚴重。
7、大西洋兩個強颶風狂掃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多國
2007年9月初,超強颶風「費利克斯」(最大風速達到每小時265公裡)在尼加拉瓜大西洋沿岸北部地區登陸後橫掃尼加拉瓜、宏都拉斯和瓜地馬拉等國,至少造成98人死亡,11人失蹤。
2007年10月底,熱帶風暴「諾埃爾」(最大風速達到每小時97公裡),襲擊了多米尼加、海地、古巴和牙買加等加勒比海多國,造成至少90多人喪生。
8、阿拉伯海強熱帶風暴「古努」襲擊阿曼
2007年6月上旬,強熱帶風暴「古努」在阿曼灣的阿拉伯半島東部沿海登陸,這是該地區自1945年以來遭遇的最強的熱帶風暴。「古努」在阿曼沿岸地區引起暴雨,造成49人死亡,27人失蹤;在伊朗南部地區引發大洪水,導致12人死亡。
9、日本出現創紀錄高溫熱浪
2007年8月中旬,日本遭受高溫熱浪襲擊,極端最高溫度達40.9℃,創下了日本新的最高氣溫記錄。高溫熱浪造成13人死亡。
10、太平洋颱風「利奇馬」引發越南嚴重洪災
2007年10月初,颱風「利奇馬」在越南中部沿海登陸,登陸時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速達每小時116公裡。颱風帶來的狂風暴雨引發越南中部和北部發生水災和泥石流,造成86人死亡,9人失蹤。颱風還造成部分地區電力和通信系統中斷。 (來源於2008年1月1日《中國氣象報》作者: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