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讀生,往往是那種中考或高考沒有發揮好,最後選擇「再來一年、再發揮一次」的學生。這種學生主要集中在高中階段,也是高考往屆生的主要群體。
成為高中復讀生的原因無外乎三種:第一、學生發揮失常導致考試落榜,在讀大專或直接出去工作這兩個選擇之下,學生直接選擇復讀重考;第二、學生發揮尚可,但學生本人對只能上普本的結果很不滿意,想要復讀考名校。
第三、學生通過第一次高考考入了一個還算可以的學校,但卻被調劑到了一個很不喜歡的專業裡,此時,在轉專業概率極小的情況下,學生會直接選擇退學復讀,準備來年挑戰一個更好的學校和更好的專業。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的復讀,學生所需面臨的壓力都不小。復讀生,不僅要承受著高三的高強度複習的壓力,還得承受別人「不一樣的目光」和來自自己內心的「更高要求」。
2020年全國各省市復讀生數量統計
多個市的復讀比例超30%
在一些競爭壓力比較大的省市裡,復讀生的數量和復讀比例也就比較多、比較高。目前,河南省、四川省、安徽省、山西省、甘肅省、廣西省和陝西省這幾個省市的復讀比例均超過30%。
30%的復讀比是一個很可怕的概念,這說明這些省市裡的高中生群體裡,每10個學生當中,就有1個學生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最終選擇復讀。
復讀不僅會給復讀生本人帶去極大的壓力,還會給本就大浪淘沙的高考帶去更嚴峻的挑戰、給下一屆的應屆高考生帶去更大的競爭壓力。所以,這幾個復讀比超30%的省市讓人看著便感覺有塊大石頭壓在心口——壓力滿滿。
河南省和四川省在2020年的復讀人數超過20萬
2020年,河南省高考的報名人數是115.8萬人,但在高考結束後,復讀生人數竟然達到了46.7萬人,也就是說:該省的復讀比高達40.36%!如此恐怖的復讀比例,不禁讓人們對河南考生心疼無比。
除了河南省外,四川省的高考壓力和復讀壓力也不小。四川省在2020年的高考報考人數是61.07萬人次,而其復讀比也達到了31.67%。
在競爭壓力如此大的高考裡,誰都不希望自己是「選擇復讀的人之一」,但在如此高的復讀比之下,誰都有可能會因為發揮失常、直接落榜、調劑到一個差專業等原因而選擇復讀。
青海和西藏的高考生群體不多,但復讀比一樣不小
青海西藏因地理位置原因,致使省市裡報考高考的人數不多。但本省市內報考高考的人數不多卻不代表學生需要面對的競爭壓力不大,在2020年,這兩個省的復讀比例分別為26.4%和29.47%。
青海與西藏的復讀比例嚇到了不少網友,畢竟這兩個省市的高考報名人數僅僅才5.72萬人和2.85萬人!看到這個數據,人們不禁很納悶:為何在那些高考競爭壓力不大的省,復讀比竟然也這麼大?
高中生要如何鍛鍊自己能力,儘量讓自己避開「高考失誤」呢?
第一點:鍛鍊自己心理素質,提升自己的心理抗壓能力
每年的復讀生大軍裡,都有不少人是因為高考太過於緊張導致發揮失常而不得不選擇復讀的。在這種情況下,鍛鍊自己心理素質、提升心理抗壓能力就是最好的辦法。
鍛鍊心理素質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多上臺參加演講、增加自我肯定數量、每天都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增加運動量等。
第二點:找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互幫互助、互相監督
在高中階段,我們能與我們的同班同學或他班同學一起天天見到彼此。此時,我們就可以充分發揮這個特徵,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互相監督對方學習狀態、心理狀態和進步程度。
第三點:填報志願時一定要對目標院校了解透徹
每年都有學生在高考志願中「盲選」,盲選的結果大致分為兩種:第一是高分入檔次低的學校,導致自己高中三年心血大半都白廢掉。第二是低分上高校,結果要麼是沒被錄上要麼是被調劑到一個冷門專業。
以上幾種情況對於高中生而言,都是很不好的情況。所以,大家在填寫志願時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目標院校各個專業的錄取情況,讓自己的分數儘量貼合目標高校。
哪些學生可以考慮復讀?
第一類:玩物喪志導致落榜,卻在高考前表現出了強有力的潛力的學生
每年都有高考生因為長期玩物喪志導致高考落榜,這種學生是否適合復讀得看一點:學生是否已經醒悟,並有足夠的自制力和心理承受力接受「再來一年」的選擇。
有部分玩物喪志導致落榜的學生,即便復讀,也依舊在復讀的那一年裡渾渾噩噩、不知所云,最終結果依舊是落榜。
所以,落榜後選擇復讀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學生得有足夠的潛力、足夠的自制力、已經幡然醒悟懂得珍惜時間。
第二類:高考出現重大失誤的學生
每年都有學生因為遲到不能進考場、答題卡填錯、時間安排嚴重失誤導致多題沒答等重大失誤導致高考成績發揮失常。遇到這種「本可以有更好結果」的高考,這裡建議選擇復讀。
畢竟,辛辛苦苦準備了三年卻因失誤導致發揮不理想或落榜,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當然了,此類學生復讀也有一個前提條件:抗壓能力不會太弱,不會因為復讀導致第二年高考因為心理狀態而再次出現失誤。
寫在最後:在復讀逐漸「形成潮流」的現在,各省市高考生高考壓力都不小。所以,建議各位高考生在高考前就要給自己下目標:高考只有一次機會,一旦未能通過,絕不重來。
只有考生「一次通過」的決心夠強,才不會在內心一直給自己「留一條復讀的退路」。祝願每一位高考學子,都能進入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殿堂。#12月跨年衝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