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黨執政興國最寶貴的資源。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人才工作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組織部門更要以時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做好識人、知人、舉才、惜才工作,為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幸福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
要有「火眼金睛」辨才識才的能力。組工幹部辨才識才能力絕非與生俱來的神功,也並非可以一蹴而就練成。「慧眼識珠」也需要日積月累勤奮「練習」,工作中的交流、生活中的相處就是最佳途徑。從工作中進一步了解掌握每名幹部思想理念、實際能力、工作業績等;在生活中進一步了解他們8小時外的廉潔自律、道德品質、個人作風等情況,哪名幹部有什麼缺點、哪位黨員有什麼特長,都應該如數家珍。同時,組工幹部要善於當公正的「旁觀者」,排除各項幹擾、過濾各種雜音,綜合多方信息,為每名黨員幹部準確地畫好「像」。
要有「不拘一格」唯才是舉的氣度。「士有天下之心,然後能聚天下之賢。」公道正派是組織工作的生命線,公正無私是組工精神的核心要義。組工幹部要有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無論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上,與每名黨員幹部都不能有遠近之分、親疏之別。向組織推薦幹部、舉薦人才的時候,絕不能因個人間的矛盾和利益有失偏頗,要以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為重,以實際行動促進更優的政治生態環境。傳承好「梯子精神」「蠟燭情懷」,以平和的心態、真誠的情感建設好黨員、幹部和人才之家,營造親近而又清爽、親和而又清正的氛圍,不拘一格地把黨和人民事業需要的好幹部推出來。
要有「伯樂識馬」知人善任的本領。組工幹部要能當伯樂、善當伯樂。並以「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為警鐘,時刻敲打自己、警醒自己。知人善任,首在知人。如果知人不深、察人不準、用人不當,不僅會貽誤人民的事業,還會有損黨的形象,所以組工幹部一定要花大力氣練就「火眼金睛」,為每名幹部畫準像。而後是「善任」,利用與黨員幹部談心談話、日常交流,充分掌握個人情況、全面把準性格特點;利用急難險重一線工作,增進對黨員幹部應急能力、本質屬性的了解,作出科學研判,哪個崗位誰更合適、誰更利於哪個領域,將人才用在最合適的位置,為組織選人用人把牢關口、當好參謀。
要有「三顧茅蘆」愛才惜才的智慧。劉備「三顧茅蘆」得以中興蜀地、周公「一飯三吐哺」治盛周朝,「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抓人才就是抓創新發展」。目前,一些地方都在招才引才上下足了功夫,但在留才用才上思考不多、探索不夠,導致引得來、留不住。作為組織部門,更要有愛才的自覺、惜才的情懷,從政治上加強關懷,把真正的人才用起來,樹好有為者為位的良好風氣;從經濟上加大關心,注重從物質上進行激勵,為他們幹事創業提供堅強的支撐,解決後顧之憂。要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更要建好梧桐林、為鳳凰留下遮風避雨之所。只有愛才惜才,才能人盡其才、才為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