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
中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代表著一種風俗文化,而祭祀燒紙是文化表達的一種方式。所以說中元節所承載的是一種祭祀祖先、緬懷先人的一種習俗,而不是盲目地將它打入迷信。
中國的是一個血緣聯繫非常緊密的社會,深層次還是反映中國的孝文化,這一天也是為了追憶先人。祭祖這種行為不僅僅是出現在中元節,其它節日諸如清明、春節,也都有緬懷祖先的行為。
中元節也俗稱「七月半」,因為這個季節是豐收的季節,祭祀祖先、祭祀土地,也算是用豐收來酬謝,並祈求來年好收成。中元節本是道教對於七月半這天的稱呼,後來唐朝道教興盛,所以中元節的稱呼也就流傳了下來。
為何有「鬼節」的說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三元,分別是上元(元宵節 )、中元節、下元(農曆十月十五)。這種說法也是從道教演變而來的,三元分別對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這三官大帝。其中中元節對應的是地官,地官主掌地府,這一天地府打開大門,這也是中元節有鬼節說法的原因。
早期中元節也就是七月半,只是單純的一種祭祀的節日,鬼節的說法是後來演變而來的。七月十五還是佛教的盂蘭盆節,盂蘭盆也就是解救超度亡魂的意思,後來節日就開始混用,也就不再當作兩個不同的節日了。
一種文化
中元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不只是中國在過,中元節也曾傳入其它國家,比如周邊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都有類似的節日內容。
中元節本質上還是一種緬懷祖先的行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視祭祖,才會有在此一天追憶逝去的親人或祖先。當然中元節也附帶了一些諸如「鬼節」、燒紙這樣的色彩,但是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把中元節打入封建的行為。以前古人遇到無法解釋的行為,會把它們與神靈鬼怪聯想,本質上還是趨吉避兇的思想。
每一個節日在經歷一個時代的同時,時代也會豐富節日本身的內涵,以及剔去不符合時代的內容,每一個節日都是在面臨一個發展的過程。
每一個習俗都有它所代表的內容,如果不符合時代自然會被時代拋棄,從而有新的內涵補入。雖然中元節的名稱、具體習俗,從古至今都有所變化,但是其中緬懷祖先、追憶先人的本質還沒有變。
孝文化與家族觀念
中國好多節日都繞不開的就是孝文化以及家族文化,比如中秋、春節等。
孝文化是自古以來蘊含在中華民族骨子裡的,所以我們才會看到那麼多習俗追憶、祭祀祖先。與孝文化相對應的就是家庭、家族觀念,正是這樣的凝聚力才反補了孝文化。比如春節,一家人團圓,並且祭祀祖先。在今天春節團圓的概念絲毫沒有褪去,每年春運都有那麼多人回到家和家人團聚,親戚朋友間拜年,祭奠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