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2020-12-25 楚予微茫

作者:蘅苒,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靈澈上人,

是中唐時期一位著名詩僧,

詩僧,又稱文僧。

指通曉文藝,善於詩作之僧,

一般特指唐代江左之詩僧

(所謂江左,即江蘇、浙江一帶)。

靈澈上人,俗姓楊,字源澄,

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劉長卿和靈澈相遇又離別於潤州

(今江蘇鎮江),

劉長卿從貶謫地南巴(今廣東茂名南)歸來,

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鬱悶。

靈澈此時詩名未著,雲遊江南,

心情也不大得意,

在潤州逗留後,將返回浙江。

一個宦途失意客,一個方外歸山僧,

同有鬱郁不得的體驗,

卻又共懷淡泊的胸襟,

這首詩表現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懷。

撲簌著,撲簌著,悠遊了整個白晝的鳥兒,在太陽躲進草叢之前回到了巢裡。

自遠而近的腳步聲,打破了黃昏的寂靜,驚起了路邊草窠裡的雀子,「唧唧喳喳」飛入了更深處的林子裡。

霎時間,群鳥不安的驚叫和翅膀撲稜的聲音,響徹了整個早已安睡的竹林。

峭拔的翠竹晃動著修長的身軀,將陷入夢鄉的竹葉驚起,小葉子三片兩片聚集在一起,不明所以地低低私語。

林間小徑裡背著鬥笠的僧人穿梭前行,一步步地向路的盡頭走去。

山腳下掩映在一片盎然綠意之中的竹林寺,便是他今日的歸宿。

激越的鐘聲穿過層層深林,飄飄渺渺地鑽進了他的耳中,似是在催促晚歸的人,做晚課的時刻到了。

路邊的亭子裡,負手而立的詩人,將不舍之情融進了目光,在晚歸的鐘聲中目送著遠處那變得有些匆匆的步伐。

一句話,一杯茶,一個了悟的眼神,沒有高山流水,亦能遇知音。

一個宦途失意客,一個方外歸山僧,雖遭受了不同的際遇,卻懷揣著相似的心情。

驚起的鳥雀,在腳步聲漸行漸遠後,終於恢復了平靜,夜風溫柔地撫摸著萬物,喧騰的竹林重歸了幽靜。

凝望著山行的友人,就像被驚起的鳥兒沸騰起來,而有最終歸於平靜的山林,詩人心中的起伏的不舍,也慢慢被撫平。

夕陽染紅了半邊天空,踽踽獨行的僧人身披晚霞,在綿綿青山的指引下,去尋找呼喚自己的晚鐘。

暮色下的歸途或許孤獨,但若是心有所屬,自會領略到別樣的風景。

縱使世間萬千不得意,但你若能看住本心,堅守如初,總會找到一條只屬於你的美麗的歸途。

【作者簡介】蘅苒,希望用文字,記錄每一個瞬間的美好,有趣的靈魂總會相聚,我在一個有意思的地方,等一個有趣的你!

相關焦點

  • 《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送靈澈上人劉長卿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詩君解讀:當失意的文人與隱逸的僧人相遇,似乎無一例外的,失意者都會表現出對隱逸生活的羨慕與神往,劉長卿也不例外。但是,劉表現於詩筆的,卻絕非常法。不細細品讀,還真不容易發現他的失意與悵惘、欽慕與希冀。
  • 劉長卿的五言絕作,境如山水丹青,獨步詩壇
    劉長卿自天寶年間考取進士後,仕途一直不順,曾因事入獄,且連遭兩次貶謫。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劉長卿從南巴歸來,多日待官,心情十分鬱悶。偶爾寄情於山水,與客會談,終不得意。劉長卿與靈澈相遇於潤州,兩人境遇相似,思想相通,可謂同病相憐。兩人激動地絮絮對語,實為相見恨晚。傍晚時分,靈澈上人拜辭欲歸竹林寺,劉長卿深情送別,且寫下了一首《送靈澈上人》的五言絕句。此詩全文如下: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 詩詞鑑賞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唐朝著名詩人,他的詩用詞精煉,構思細緻。語言樸素又具有獨特的畫面美感。今天鑑賞一首劉長卿的佳作《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晩。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這首詩,通篇讀完,給人一種優美的畫面感,而畫面外又帶著深遠的情誼。
  • 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相關注釋靈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楊,字源澄,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後為雲門寺僧。上人,對僧人的敬稱。蒼蒼:深青色。竹林寺:在現在江蘇丹徒南。創作背景劉長卿和靈澈相遇又離別於潤州,大約在唐代宗大曆四、五年間(769-770)。劉長卿自從上元二年(761)從貶謫南巴(今廣東茂名南)歸來,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鬱悶。靈澈此時詩名未著,雲遊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潤州逗留後,將返回浙江。一個宦途失意客,一個方外歸山僧,在出世入世的問題上,可以殊途同歸,同有不遇的體驗,共懷淡泊的胸襟。這首小詩表現的就是這樣一種境界。
  • 唐代詩人劉長卿最著名的詩句之一:「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且看: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斜陽 一作:夕陽)這首古詩的題目是《送靈澈上人》,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劉長卿自稱為五言長城,他的很多五言詩確實很精彩,最著名的當然是那句「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了。今天所說到的這首古詩,是作者送別一位朋友時所寫。
  • 劉長卿的一首送別詩,明明是寫送別友人,卻同樣表明了自己的心境
    劉長卿,字文房,宣城(今屬安徽)人,一作河間(今屬河北)人,是唐代詩人,擅長近體尤工五律,他的作品多寫個人政治失意的苦悶及羈旅情懷,也善寫山水隱逸的閒遠,風格含蓄溫和洗鍊清新。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他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送靈澈上人》,這首小詩是寫詩人送別靈澈上人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 弘揚傳統、傳承文化,書寫經典101期——唐·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一生中經歷過一次入獄、兩次被貶的劉長卿,官做的並不大,最大做到隨州刺史,所以又稱「劉隨州」。#劉長卿#政治失意的劉長卿,在詩詞方面,表現題材多為自然景物,也有失意、戰亂詩作。五百多首詩作中,大部分為五言,自稱「五言長城」。我們大部分人知道劉長卿,是通過他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 王維的名句,劉長卿的名句,張祜的名句,全是經典,值得收藏!
    各位詩友們,大家好,這篇文章的主題是王維、劉長卿、張祜詩詞裡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歡,閒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吧!一、王維,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1、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桃源行》5、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6、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王維《秋夜獨坐》7、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少年行》8、積雪滿阡陌。故人不可期。
  • 五言長城劉長卿最著名3首五言絕句,讀來如飲美酒,令人一唱三嘆
    劉長卿,字文房,是一位科舉之路不太順當的名士,開元年間開始應試,可是到了天寶末年才終於進士及第。劉長卿擅長寫詩,尤其是擅長寫五言詩,即便是在大唐那個詩才輩出的時代,也始終有劉長卿的一席之地,被稱為「五言長城」。
  • 古道依依,暮色蒼蒼,100句古詩詞,有一種美叫蒼蒼
    白居易: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佚名: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劉長卿: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白居易: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李白: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白居易: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薛濤: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劉禹錫: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戴叔倫: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雲樹晚蒼蒼。
  • 劉長卿被譽為是「五言長城」,那他的七絕寫得怎麼樣?
    先看《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上人是對和尚的尊稱,這首詩是作者和詩僧交往的贈和之作。首句最妙的是一個「晚」字,仿佛將悠遠的鐘聲從詩中傳遞到了我們的耳中,將那種舒緩的、在山中迴蕩著的、漸近漸遠的嫋嫋餘音通過文字形象的表現了出來。後兩句是詩人在寫友人靈澈的形象,頭戴鬥笠,在斜陽的餘暉中緩緩走向山寺,飄飄然好像一個不染塵世的仙人一般,耐人尋味又情意悠長。最終人離去,只留下青山一片,竹林風聲。
  • 詩詞科普:劉長卿詩詞10首,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劉長卿(709—789),字文房,唐代詩人。他擅長五言,自稱「五言長城」。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選中國全日制學校教材。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劉長卿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