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大澳:不說了,看日落吧

2021-12-22 鴨米的遊記

七月中旬,終於獲得了一個完整的白天。

處於學習和工作變化的階段, 差不多一個月,都沒有一個完整的休息天。終於有一個白天不需要上課/上班,於是跟著中文學院的本地體驗課程去大澳玩,看粵劇。

大澳是香港的一個漁村,非常非常非常遠。從市區坐半個小時的地鐵,再換乘大澳巴士,巴士走盤山路,繞啊繞啊繞一個小時,才終於抵達這個「山的那邊海的那邊」的小漁村。

雖然只是個小漁村,但幾乎是全香港最著名的小漁村。當地居民舊時以打漁為生,常年居住在海陸邊緣,被稱為「蜑 (dàn) 民」。蜑民曾經零散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各個沿海地帶,由於常年在水上居住,沒有陸地上的土地產權,身份也不被官方認可,沒有戶籍,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不能購買陸地土地,死後也不能埋葬在陸地,飽受陸地居民的歧視。一直到清朝雍正年間,才官方承認了蜑民的存在,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蜑民在岸邊的水面上搭建棚屋,真正落腳。

廣東、福建一帶的蜑民,自新中國成立之後,就陸陸續續被安排上岸,擁有了陸地上的住房和身份。蜑民的文化也隨之式微,一些傳統漁歌如今已經失傳。

香港當時正值港英政府時期,對蜑民實行放任管治,基本不去改變蜑民原本的文化習俗,並且提供教育機會,為漁村建設道路等公共設施。後期香港推行公屋制度,也曾要求部分村民搬上陸地,住進村屋,如今大澳也有公共屋邨。但總體來說,仍然不承認蜑民身份,也不承認村民水上棚屋的產權。

至今,大澳水上棚屋的業權仍然不被承認。居民不可以對自己的棚屋進行買賣和轉讓。但是也由於港英時期的放任不管,大澳棚屋被保存了下來,至今仍然有大量的居民生活在水上,形成了當地獨一無二的文化。

我們去的那天是侯王誕。侯王指的並不是那位美猴王,而是南宋末期的一位將軍楊亮節,曾在此地保護當時的皇帝,生前被封侯,死後被追封為王,便稱為「侯王」了(也是夠隨意……)。

香港有多處侯王廟,其實對於他到底是不是楊亮節還有爭議,大澳認的是楊亮節將軍,並在每年農曆六月六日他的生日那天,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為他賀壽。

學院老師請了當地居民作為導遊,詳細介紹了侯王誕的各種慶典活動,帶我們參觀了侯王廟,導遊用粵語講的,我們有好幾個不識廣東話的人,一位香港小姐姐熱心地給我們做翻譯。

侯王廟坐落在大嶼山的分支「獅山」和「虎山」的交界處,面前是一片湖泊,名為「寶珠潭」。風水專家認為這顆「寶珠」正好在獅虎之間,形成獅虎爭珠的局勢,因此在這裡建立了侯王廟來鎮壓,以避免兩獸爭珠傷及村民。

圖片來自:大澳文化生態綜合資源中心

圖片上右側矮屋為侯王廟

左側大型建築是為侯王誕唱粵劇搭建的臨時戲棚

侯王廟裡有鯨魚骨、舊龍舟船頭等古物,都約有百年歷史了,尤其是這鯨魚骨,是當時漁民供奉給侯王的珍稀寶物。也確實夠稀奇,這麼大的魚骨我也是第一次見到!

因為是家裡,便沒有拍很多照片,但是覺得十分驚訝,因為從外面看水上棚屋都是破破,但裡面竟然也是五臟俱全,洗手間、浴室、wifi各種都有,不過也保存了一些早年棚屋的設施,例如導遊阿叔給我們掀起了客廳角落的一塊木地板,地板底下就是海水,然後告訴我們,這裡是以前居民「辦大事」的地方,排洩物可以直接從這裡到海裡消解……

現在他們有衛生間了!已經有了!

阿叔還熱情地給我們看了他們家的傳家之寶——他祖母抓到的兩條右口邊魚標本。

因為右口邊魚的產量比左口邊魚少很多,因此比較稀罕。也難怪我感覺吃日料的時候也常聽到的是左口邊魚。當年他祖母一下捕到兩條,不捨得吃了,便放在家裡祭拜祖先的香爐旁,燻著燻著就幹了,之後小心地密封收藏起來,成為了傳家寶。

大澳這邊曬魚乾十分常見,天氣好的時候,魚身在陽光裡閃閃發光,甚是令人嘴饞。除了用來吃的魚,還有賣萌的魚。

我們還出海去看魚了。提到大澳,所有香港人都會說,一定要去看海豚。去大澳的前一日,還看到朋友發的動態,在大澳見到了海豚,於是我們也興衝衝地包了船向大海開去。

但是海豚真的是很難遇到啊!我們坐了一圈船,並沒有見到傳說中的粉色海豚。不過一路的景色實在美麗~

成群的白鷺停在山海相接的巖石上,有的在水面上戲水,有的仰頭看著天空。

臨近回村,我們和船夫商量,停在了大澳文物酒店旁的碼頭,然後步行回村。酒店由曾經的大澳警署活化改造而成,於2012年開業,僅有9間客房,以社會企業的模式經營,員工多數為大澳本地居民。

在活化工程的改造之後,舊警署的報案室成了酒店的接待處,酒店中還有各種舊物收藏品展出,頂樓有氛圍一流、景色絕佳的餐廳,可以從餐廳看到日落。很難想像這麼一個破破的小漁村裡,還有一個如此設計的酒店。

香港的活化工程實在是數不勝數,大館、PMQ已經十分有名,不用多說,荃灣的南豐紗廠、旺角的上海街618號、深水埗的美荷樓青年旅舍、最近新開的中環街市等等,讓我覺得十分神奇,每次走在這些建築裡,都有時空交錯之感。很多地區對於歷史建築要不是拆除,要不是保留變成景點,要不是要求居民自行保護,而香港的許多歷史建築都活化成了酒店和商場等消費場所,為這些古舊的地方又帶來了新時代的氣息。

不知道哪裡有機會可以了解或者從事活化項目,感覺實在是一件一定會有很多困難、但很有意義也很有趣的事業。

從酒店出來沿著海邊走,回到廖sir的粉色屋仔。

此行的帶隊老師是學校中文學院的廖sir,他和三兩好友在大澳租下了一個粉色屋仔,面前便是湖泊,日落時常有白鷺飛過,停留,夜晚好友相聚,喝喝小酒,聊聊天地。

同行的都是港大的同學,日落時也都紛紛回到小屋集合。

有人似乎是把這次旅行當作一場社交活動,很積極地認識所有人,誇獎他人,留聯繫方式。在這樣的一個休閒時刻,身邊還有在努力的人。

而我,坐在廖sir的小屋門口,看著日落吹風發呆。

研究生讀到快畢業,對人生的想像依舊一片混沌。身邊的很多人都有著明確的人生規劃、職業道路,甚至對男女朋友都有明確的標準,一條一條checklist在穩步推進,簡直把「成功」的每個條件都完美地落實到位,每個人都是未來的人生贏家的模樣。

但是,我還是不明白,我還是做不到「經營」自己的人生,甚至這段時間以來連朋友圈都不太經營了。

我覺得自己似乎是太消極了,怎麼可以因為貪圖日落的繾綣,而放棄建立關係的機會。

但是,算了吧,就融化在粉紅色的餘暉中吧。

大澳實在是個很可愛的地方,有那麼一丁點兒與世隔絕的氣息,畢竟實在偏僻。

村落裡大多是老人家,因此還出現了「共享輪椅」的設施。

大多數港人現在說起大澳,會說類似於「還好當時英國政府沒有管,所以大澳才保存了下來」這樣的話。可我在這個村子裡遊逛,見到一些老人家,無神地坐在棚屋裡,一些花園,寫著「私人地方,遊客勿進」。

有時候我也疑問,到底什麼樣才是好的生活。

有人為我一手包辦,讓我去陸地上的生活,還是沒人管我也沒人認可我,然後未來有一天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被遊客參觀的生活。也許只有大澳人心裡才有答案。無論是什麼樣的生活,他們都沒有選擇權,他們被迫上岸,或者被迫不能夠上岸,沒有人問過他們想怎麼樣。而大多數的遊客,包括我,也不過是來了,看了,走了,評價這個地方好,或者不好,而真正生活在其中的那些人,聽不到他們的聲音。

相關焦點

  • 徒步在香港~大澳虎山觀日落
    【遊玩時間】:2-3小時,建議根據日落時間選擇進大澳的時間。~~~~~~香港的地名很有迷惑性,西貢在香港的東邊,而東湧在香港的西邊。這次,是被大澳的中秋花燈節吸引而去。第一站 大澳漁村巴士站下車,就被公眾碼頭的景色吸引住,藍天白雲晴空萬裡,寧靜的海岸和古樸的漁村,感覺拉開任意門,瞬間離開了摩天大樓的香港。
  • 悠閒的小漁村 九十年代的香港大澳
    大澳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是香港現存最著名的漁村,村落部分位處大澳島上。大澳的水鄉風情獨特,故有「香港威尼斯」之譽。大澳遠離煩囂的市區,較少受到都市化的影響,所以仍舊保留早期香港的漁村風貌。大澳風景秀麗盎然,水道上的高架屋──棚屋,是漁民的居所。
  • 老照片:三十五年前的香港,赤柱商鋪大澳漁港
    那裡還有很多酒吧和餐廳,坐在海灘一邊喝酒一邊看風景,是十分愜意的。現今這裡已成為外國人與香港富商的住處,無數豪華建築不斷出現。調景嶺,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將軍澳,原是寮屋區,近年發展成將軍澳新市鎮的一部分。調景嶺一地可考的最早名稱叫「照鏡環山」(或作「照鏡嶺」);因為當時該地的海灣規圓如鏡、平靜無波,故被漁民稱作照鏡環,陸上山崗叫照鏡嶺。
  • 躲起來的香港 大澳:驚遇最後的隱士
    正是因為香港周邊什麼都沒有,而維港恰好是一個無風浪的天然港口,香港英國這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香港。陰差陽錯的,這片被殖民的「恥辱」土地,在後來的日子卻讓在中國被碾得支離破碎的歷史得以尋到一處庇護。最初選擇大澳,是因為一個人。
  • 港城故事大澳——香港最後的水上人家
    影片中,大澳就是城裡人口中的鄉下,村裡人與外界交流甚少,所以信息十分閉塞。而宗室會議的習俗也依舊保留著。周星馳和毛舜筠所扮演的師兄妹,在這裡打漁、練功夫、放風箏,趕海,看日落,街市買送,偶爾星爺還會和村裡的小孩進行非正式的撞球比賽。街坊鄰裡都是熟識,誰家娶媳婦、誰家老人擺壽宴,全村人都要去沾沾喜氣,每逢初一、十五人們都會到廟裡燒兩柱香,祈福平安幸福,感謝大海的饋贈。
  • 香港篇-大澳漁村
    如果想找個原生態的地方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欣賞自然風光,慢悠悠的度過一天,大澳是非常值得推薦的地方。大澳是大嶼山上最早被開發的漁村,現在依然保留了當年古樸的風貌:縱橫交錯的水道,碼頭,密密麻麻的棚屋。此外還有寺廟,餐廳,小吃,海鮮,特產店,還有這兒著名的大澳文物酒店,都是必逛的地方。大澳位於機場方向,距離市區就挺遠了。
  • 香港大澳 | 我們乘上一艘小船,去看看香港的另一面
    ,香港的一座離島,叫做大澳,離機場不遠,這裡沒有高樓林立,也沒有嘈雜的街道,只有呈現在眼前的鬱鬱蔥蔥的生活漁村日落Village Sunset假日的小島似乎比以往多了很多遊人,但大澳一如往常的安靜等待著今天的日落,整個小漁村灑滿金黃色的陽光時
  • 香港大澳漁村一日遊
    大澳的漁村風情除了吸引遊客之外,作為香港都市人也應該趁假日到大澳逛逛,感受一下香港現存僅有但又快被遺忘的風土人情。
  • 香港大澳:有200多年歷史的棚屋
    大澳偏居香港大嶼山島西南一隅,是個小漁村(見上圖)。距離香港城市中心———中環、灣仔有30分鐘快船另加50分鐘汽車的路程,人稱香港的「西極」。  周末的大澳,遊人如鯽。各地慕名而來的訪者,一刻也不能放下他們手中的攝像機:一對外國男女蹬著自行車,穿行在大澳的小街小巷,一直瞪著好奇的眼睛;關帝廟裡,聚著一批遊客,而向他們作介紹的是位外國導遊。
  • 五一玩轉香港,貝澳營地野炊,登鳳凰山頂,賞大澳漁村日落,食海鮮大餐!
    香港離島三天遊,貝澳五星營地,鳳凰徑徒步,昂坪纜車,大嶼山禪佛,大澳漁村,想想都流口水了吧?玩夠了,最後一天,還會讓你,買買買,掃掃掃,紐西蘭進口奶粉,YSL口紅,春雨面膜……你確定,你不心動?這個五一,和我們一起,玩轉香港吧!
  • 香港大澳,暑期五大主題親子遊
  • 大澳的蝦膏和蝦醬遠近聞名都是古樸的味道
    大澳,偏居中國南海一隅,早年因盛產海鹽而聞名,自家醃曬的各式鹹魚是這裡的傳統土產,更延續著水鄉美食的傳奇。然而隨著一代人年事漸高,這些古樸的味道,也漸行漸遠,比鹹魚更讓大澳人驕傲的是蝦膏和蝦醬,尤其是蝦膏,歷來都是炒菜和蒸肉的絕佳輔料。
  • 討論 | 香港大澳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Q: 總是聽人說香港的大澳很值得逛,很適合去打卡,在港片也看了很多大澳的風光,這次想帶家人去大澳那邊來一次海島之旅
  • 慢遊大澳,香港最後一個水鄉漁村 大嶼山
    3分鐘視頻,簡單看大澳去香港玩,除去港島、尖沙咀和旺角,被人提及得最多的就是大澳、赤柱、南丫島和長洲這幾個離島了。
  • 昂坪的纜車,大澳的天空,不一樣的香港
    纜車票價也算正常吧,成人300多港幣,孩子165港幣。上去的時候乘坐能看到底的水晶纜車,下來的時候是普通車廂。昂坪纜車連接大嶼 山東 湧市中心及昂坪。纜車從東湧(念chong1)纜車站開始,越過東湧灣,到達機場島上的轉向站,再60度轉向北大嶼山。
  • 攻略 | 香港最全離島攻略—大澳
    香港雖然只有1106平方公裡,還不及北京一個城區大,但它卻有263個離島。這些離島有些人氣十足,有些人跡罕至,總有一個你會中意!說起大嶼山遊玩,大家通常會想到天壇大佛和昂坪360。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裡還藏了一個「港版威尼斯」大澳。
  • 香港離島特寫:大澳的水上人家
    「望沿岸處只見小屋遍布,大澳化水彩美麗圖;看廟宇,歷遍風霜滿路途,壯懷善心天天有善報。」一首以香港十大自然勝景為主題的廣東歌曲,描繪出大澳這個位於香港大嶼山一隅的百年村落。作為香港現存最著名的漁村,大澳以其錯落的棚屋、蜿蜒的水道、窄細卻喧囂的街市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更為香港多元化的城市風格增添一筆古舊質樸。
  • 香港大澳漁村
    大澳是香港上最早開發的漁村之一,有「香港威尼斯」之稱。建於水上的「高腳屋」是這裡一大特色,居民以小艇穿梭來往。
  • 大澳漁村——香港最後的水上人家,體驗愜意漁村生活
    香港過去的痕跡在逐漸被歲月抹去,在香港尋找過去的「香港」,亦非易事,如今你還想去尋找一個能看到過去的香港,那麼只有一個地方,它就是——大澳。這是一個民風淳樸的地方,既有幾百年的古廟,也有新建的小樓,古老與現代融合在一起,展示著時代的變遷;喜歡大澳是因為他的的水鄉風情獨特,遠離煩囂的市區, 香港開埠初期,古樸的漁村面貌,在大澳仍然保留下來。
  • 【香港旅行】香港15大觀賞日落最佳地點推薦(附地址、交通路線)
    香港十五大看日落地推薦-1、下白泥地址: 元朗流浮山下白泥交通: 於元朗市泰豐街乘33 專線小巴,過了流浮山迴旋處,於下白泥下車,觀賞下白泥日落可以於沿岸淺灘或下白泥深灣路與稔灣路交界的避車處香港十五大看日落地推薦-2、鯉魚門地址: 鯉魚門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