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浙江多地方言讀《詩經》 聲音美到你不敢聽!

2020-12-10 浙江在線

2020-12-05 19:53 |中新浙裡微信公眾號

用浙江方言讀《詩經》,這樣的詩歌也很美!

「 小時候讀詩經,總覺得有些詩詞的韻腳拗口又不舒服,沒想到用方言讀起來還別有一番韻味。我們的方言也可以這樣『高大上』!」朗讀者汪旭瑩這樣感嘆。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徐越教授

從事方言研究多年的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徐越教授表示:很多古詩詞都會有這樣一種情況。

「像李白杜甫的唐詩,它是一種格律詩,按理說押韻是很工整的。」

徐教授指出,但如果我們用普通話去念,就會發現很多地方不押韻,若用方言去念,有的還是能押韻的。

比如杜甫的《登高》,李白的《越女詞五首》等,詩中句尾字的古今韻母發生了變化,這都是很有意思的文化,吸引著我們後人不斷探索研究。

紹興媽媽發出「求助帖」

孩子不願開口的「鍋」誰背?

日前,紹興有一位媽媽在論壇發出「求助帖」,她說女兒已經三年級了,聽得懂紹興話,但就是不願開口講。

溝通之後,這位媽媽認為女兒是因為覺得紹興話「土」才不肯講。她覺得現在的學校教育在方言方面有欠缺,同時她希望自己能在網上尋求比較得體的教育方法。

帖子發出後引起眾多網友熱議,有的人覺得孩子不說方言這個「鍋」不應該由學校背。

於是,這又引發了關於「學習方言or普通話」這個話題的又一輪battle。

有的網友認為:沒什麼關係,方言遲早要淘汰的。

也有的網友認為:真的好可惜,再這麼下去,再三代方言就要消失了。

「有的小孩子不愛說方言,覺得方言土,其實這是教育的問題。」徐越教授說。

孩子因為年紀小,不能理解方言文化,不論是學校還是家庭,潛移默化中都會對他的認知產生影響。

徐越教授的父親徐青教授,也是從事語言研究的專家,師從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同時還是高校經典教材黃廖本《現代漢語》的編寫者之一。

受父親影響,徐越教授從小就對語言敏感,對語言學產生興趣,家庭環境的薰陶對孩子成長來說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為此,針對紹興家長的「難題」,徐越教授建議:家長可以從家庭生活開始,給孩子營造一個說方言的環境讓他們學習方言。

方言的「土」是存古

這份珍貴你可知?

「方言是語言的歷史沉澱,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切的地域文化都必須要用方言來表達。」

以紹興蓮花落為例,徐教授說:「比如你用普通話來講蓮花落,那就沒有那個味道咯。」

徐越教授表示,其實方言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每個地方它的方音都不一樣,其中保留了不同的一些存古的東西。」

圖為徐越教授在嘉善楊廟做浙江方言田野調查研究

「有些人覺得方言是一種過去的東西,確實在語言發展演變過程中,它是古代那種語音的一些不同程度的殘留,具有存古性。」

「你說他土,是因為他有存古,但是存古是很珍貴的。這其實也就是方言自身的一種特質,一種價值。」

比如我們的古詩詞。「假如李白杜甫他們那個時候就有錄音機或國際音標,那就可以給我們留下當時的發音。」

徐教授笑著說,「但是現在,我們也可以從方言裡面去尋找那些痕跡。」

儘管困難,這可是一門值得研究的學問。

杭州說唱刷屏朋友圈

方言大環境目前怎樣?

今年8月,在B站一檔綜藝《說唱新世代》裡,杭州說唱選手Tangoz(鍾祺)攜一曲《Love Paradise》向家鄉杭州帥氣表白。

他的一句「個裡是杭州」讓杭州話rap出圈,刷屏朋友圈的同時,也讓更多人感受到杭州方言的魅力。

TangoZ鍾祺的表現讓黃子韜激動地感嘆:「你就像一個天使,在散發著光芒!……兩個字,震撼!」

而現場其他評委也表示:「感受到杭州的力量了」、「第一次覺得杭州話這麼好聽」!

節目中,鍾祺坦言:這歌是他真實地對家鄉的表達,他希望用方言做出更多優秀的吳語類作品。

鍾祺口中的這個「吳語」,其使用人口佔浙江總人口的 95%以上,是浙江的主體方言。

提到「吳語」,知道它的人有多少?為什麼浙江方言不如四川、陝西這些地區的方言有名呢?

「不一樣。」對於網友提問,徐越教授指出,四川、陝西這些地方說得都是北方方言,它是有方音,有帶一些口音的。她解釋說,「這些方言是大家都能聽懂的,但是浙江吳語說出去,人家可能是聽不懂的,也很難學的。」

在杭州本科畢業並且已經工作一段時間的山東女孩王玉巖,這樣評價浙江方言:「第一次聽浙江方言,覺得挺好聽的,但是浙江的方言都挺難學的,有時候省內人互相也聽不懂。」她表示,「在這裡時間久了,北方人聽可能也能聽懂,但是聽一天耳朵特別累。」平時她身邊的人都說普通話。

「這是一個大環境,大家都說普通話。」徐越教授說。

歷經六代約100年時間

有的方言正在日漸流失?

徐越教授指出,隨著經濟的發展,語言的發展演變也特別快,同時方言流失非常嚴重。

在杭州市區範圍內,除吳語方言外,還有少量閩南話分布,屬於再移民方言。

徐越教授師生團隊在一次「杭州閩語歷史與現狀」的方言調研中,採訪到屏峰村村民廖鴻華先生。

廖鴻華家族是從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遷徙到浙江省平陽縣水頭鎮的,他太爺爺時又從水頭鎮遷到杭州,他向徐教授團隊講述了從其太爺爺到其外孫六代人的杭州閩語盛衰過程。

從第一代只會說閩語,到第六代基本不會說,歷經六代,大約100年時間,家族閩語日漸流失。

「現在很多人的方言水平都在降低,從這一代小孩子到更大一點的大學生,都是這種情況,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徐越教授感嘆。

知網上一篇論文引起我們關注:杭州師範大學的寧怡、陳紫怡、劉怡、王玉銘等人曾通過浙江省內走訪,對杭州、溫州、衢州、台州的幾所高校進行了問卷調查:他們發現,當代大學生的方言水平受童年成長環境影響較大。雖然許多學生家鄉在農村,但隨著他們在城市裡成長,方言水平普遍偏低。

數據來源:文獻《當代浙江方言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調查發現:約有2/3的被訪者熱愛方言,他們認為方言是家鄉文化的傳承,是地區的特色和魅力,可以給人帶來親切感和歸屬感。同時,也有1/3的被訪者對方言是無所謂、漠不關心的態度。

「不會說方言的一代」

也是最遺憾的一代?

在豆瓣上「不會說方言的我們」話題中,簡介寫著:因為各種原因,有些人在某地長大卻始終沒能學會當地的方言。

沒能學會任何一處的方言,成為了很多人的遺憾。

一位豆瓣網友這樣回憶說:記得小學學校明令禁止校內說方言……因而很懵懂地默認了「說方言很土」這樣的認知……但現在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被剝奪掉了些什麼。

徐越教授表示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講,學習方言和普通話二者是不對立的。「學校教育的教學語言就是普通話,這個是沒有什麼好爭議的,如果課後還能開一些與當地方言相關的選修課,我覺得這個是應該的。」

之前,杭州省府路小學就專門開設杭州話的社團課,徐教授認為這種形式也很值得推廣。

「一個杭州人,你不會說杭州話,你也聽不懂杭州話,甚至對自己成長地區的歷史一點都不了解,這怎麼行呢?」

徐越教授表示,「即便不會說,如果能聽懂,那也是一種財富。」

中國地域遼闊,方言眾多。方言不僅是交流工具,還是地域文化載體。此外,它還是一種情懷,是人和人之間的一種感情紐帶。隨著時代發展、普通話普及率日漸提高,如今很多中華民族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鄉音,正在慢慢消失。

網絡上很多年輕人把自己自嘲為「不會說方言的一代」,在某地長大卻始終沒能學會當地的方言,或是沒有學會任何一處的方言,這是否也是你的遺憾?不妨和我們分享一下,你會說自己的家鄉方言嗎?

(原標題《用浙江方言讀《詩經》,這詩歌太美!我不敢聽》。編輯 袁華明)

1607169235000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浙江方言聽起來像日語?
    為什麼浙江話聽起來這麼像日語? 這的確不是你的錯覺。操著某些方言的中國人,在學日語時有著額外的屬性加成:這個日語詞的發音,跟我家鄉話簡直一模一樣啊!但這些語言對北方人來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聽不懂。在這個方言的大觀園裡,依然有一種語言一騎絕塵,豔壓群芳,統治了浙江大部分地區——吳語。98%的浙江人以吳語為方言,一般來說,浙江話指的也是吳語。浙江吳語有多像日語?看看它們的讀音就能略知一二。
  • 你家鄉的方言更接近古漢語嗎?古詩詞是不是用方言讀更有韻味?
    前言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哪裡的方言更接近古代漢語?有些古詩詞是不是用方言讀更有韻味?今古音最大的不同是入聲字的消失,用普通話閱讀押入聲韻的詩詞大多有不押韻的感覺,因此網上挺流行用粵語來讀古詩詞。那麼除了粵語還有那些方言保留了古韻呢?
  • 現在讀《詩經》有什麼用?這裡有個你想不到的回答
    有朋友問:現在讀《詩經》有什麼用? 沒用。 不僅讀《詩經》沒用,讀《唐詩三百首》也沒有用,讀《飛鳥集》也沒用,讀《讀者文摘》也沒有用,看這個回答更沒有用。 因為所有和文化相關的東西,除了能夠創造出財富的內容——就是騙一些人來讀無用之書,來學無用之學——其他的所謂精神追求都是沒用的。
  • 《詩經》——聽植物在說話
    中學裡背《詩經》是因為語文老師把它作為課外教材,隔幾天就要背一首,功課繁重,對詩經裡的植物沒有太多時間去考究。 再次親近植物,甚至願意花時間翻閱那些知名,不知名植物的圖譜,都是長大後讀《詩經》和《論語》的時候。《論語》裡,孔夫子說:「不讀《詩》,無以言。」他還說:「 邇則事父, 遠則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 以《詩經》《楚辭》之美,給你傾國傾城的名字
    這兩本書剔除了艱澀難懂的篇章,留下《詩經》和《楚辭》最具代表性的內容,易讀易懂又不失厚重。書中的配圖,分別出自國畫大師張大千和黃永玉之手,審美趣味與藝術價值無與倫比。讓你如文人雅士般,詩畫共賞。《詩經》《楚辭》有不少字生僻難讀,所以請來獨立音樂人程璧,和梁朝偉專用國語配音演員葉清老師為你吟誦。聆聽名家朗讀,字音障礙統統掃除。
  • 《楚辭》那麼美,不讀一讀怎能取個好名字
    《楚辭》真的很難讀?被稱作美的化身的《楚辭》又美在何處?中國國家地理·圖書延續「詩畫系列」的好口碑精心編選楚辭中十個篇目配合八十八幅藝術巨匠黃永玉畫作同時邀請聽聲音表演藝術家葉清傾情朗讀(TVB版《天龍八部》段譽配音,《花樣年化》梁朝偉配音)
  • 浙江話為什麼聽起來像日語
    來自江蘇的黃建香是上海交大日語系副教授,她曾承認,在學日語時「因為出生在吳地能佔到這方面便宜而沾沾自喜」。為什麼浙江話跟日語如此相近,它們有什麼歷史淵源嗎?聽起來真的很像準確來說,「浙江話」並不是一種語言。
  • 《詩經》裡最美的句子,美到骨子裡!
    點上方藍字關注世界名著每日讀,陪你有品位閱讀
  • 你聽 就好 | 有溫度的聲音 有故事的相遇
    你聽 就好 | 有溫度的聲音 有故事的相遇 2021-01-08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隴上趣方言③】趣話張掖方言
    民樂方言與普通話相比較,需要仔細地捉摸領悟,才能明白所要表達的意思,比如:「niá(他或那人)幹嘰麻扎(身材瘦削,舉止敏捷)的,一 māo(看)就是個攢勁(感覺很好)人。 féi(誰)知他為人不實落(實在), zù(做)事情不管三(不負責任), fò(說)話由嘴胡luán(胡說)沒個ɡùn(準),真是個日塌人(不正經的人、小人)。」這段話用普通話說出來就是:「那人身材瘦削舉止敏捷,一看就是個好人。
  • 南腔北調,這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方言跨個省你還真未必聽的懂
    因為北方人雖然口音有差異,但語法結構大致類似,彼此自然聽的懂。而南方各省之間從口音到語法差距就太大了,別說鄰省,估計隔壁村也可能聽不懂!講個笑話:早年戰爭時期,為保證我方情報不被竊取 ,特選取一批情報員 ,對方使出吃奶的勁兒竊聽我方電臺,一個月後懷疑人生「說的都是些啥?」而這批情報員,就是溫州人!
  • 誦古典,讀《詩經》
    作為現在所知中國第一部詩總集,《詩經》成書已有兩千餘年,其中篇目更可上溯到三千年前的上古三代時期。千百年來,人們歌風雅,誦春秋,《詩經》恐怕也是流傳最廣的中國詩集了。  黃鐘大呂,君子樂哉  在這部中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中,五百年風物流轉,天光雲影,我們在其中看到了一種誦讀有韻、賡續至今仍富活力的詩體形式。
  • 《詩經》,你一生至少讀一次的不朽經典!
    唐詩宋詞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但要論詩歌的起源始終繞不開《詩經》這本經典之作。經典作品是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是能夠得到讀者的認可。文學大家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中寫道:「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
  • 中英雙語探尋《詩經》之美,這樣品讀更有味道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基礎級來自遠古的歌謠《詩經》朗朗上口,意蘊悠長,始終流露著淳樸真摯的情,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詩經》中的人們肆無忌憚地抒發自己的情感,追求著與生俱來的最真摯的愛情,盡情品嘗愛情的歡喜和憂傷。愛情中的悸動,從相思到告白,從約會到定情,那些愛戀、喜悅與愁懷,穿越了漫長時間,依然敲擊著我們的心靈。
  • 我國難懂的3種方言:老外學不會,當地人都難聽懂,是你家鄉嗎?
    每個物種都會自己進化出自己的一套交流方式,就像人聽不懂鳥語,鳥聽不懂花語,而薔薇花和杜鵑花也有壁,人和人之間也會出現語言差異,這就造成了在官方語言下,方言的數量龐大——古代人稱「鄉音」。 作為一個需要音標才能學會的方言,它難道不難嗎?而且閩南語跟官方語言,還有其它方言都不一樣,他們重疊的元素很少,就是說每個詞彙都基本不重複,你很難憑藉聽去猜測意思,他們還喜歡加上很多的前置後置,能讓你聽得一頭霧水,而且他們的發音方式也不太一樣。但是因為多年的遷移,全世界會閩南語的地區也不算少。
  • 讀《詩經》,學做人的規矩
    他告訴伯魚:「不學詩,無以言。」過了一段時間,他又問:「你讀過《周南》《召南》嗎?」如果不讀,那就好像正對著牆壁站立,不能再向前行走了。不學詩,不會說話;不學詩,不能行走。而他讓弟子們學《詩》的解釋則更為詳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孔子所說絕非虛談,他積極推行詩教,源於他對《詩經》的整理,源於他對《詩經》的感悟。
  • 趣話張掖方言
    民樂方言與普通話相比較,需要仔細地捉摸領悟,才能明白所要表達的意思,比如:「niá(他或那人)幹嘰麻扎(身材瘦削,舉止敏捷)的,一 māo(看)就是個攢勁(感覺很好)人。 féi(誰)知他為人不實落(實在), zù(做)事情不管三(不負責任), fò(說)話由嘴胡luán(胡說)沒個ɡùn(準),真是個日塌人(不正經的人、小人)。」這段話用普通話說出來就是:「那人身材瘦削舉止敏捷,一看就是個好人。
  • 浙江11地市方言大PK 衢州話好聽程度排名第七
    浙江十裡不同音,翻過一座山,可能就無法與人溝通了。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旺旺!能找到說家鄉話的人,當然倍感親切!浙江的方言種類很多,有吳語、閩語、客家語、徽語、官話、贛語等不同的漢語方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傳的一份浙江方言好聽排行榜,看看你的家鄉話排第幾!第十一:金華話金華話屬於吳語婺州片,是吳語五大片之一。 杭州主城區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兩者同屬吳語,但差別仍然很大。杭州人問「有事嗎」,會講「啥事體」,而金華人則會問「大四格」。 不知道你聽著會不會有濃濃的「火腿」味呢?
  • 方言是世界上最響亮溫暖的聲音,那麼,四川方言有哪些打動了你?
    我想,無論跨過多少山河大海,穿過多少人山人海,經過多少世事滄桑、物是人非,唯一不變的就是自己家鄉的方言了吧。曾經的我到福建求學,剛去的時候,作為川妹子的我,即便講的是普通話,但普通話裡總能聽出四川口音來,這是在福建的四川人的評價。而當在福建待了10來年回川後,我的川音裡還能聽出福建口音來,這是在四川的福建人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