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閱讀:《流浪的地球》與《超新星紀元》

2020-12-14 甜果醬君

小學五年級閱讀閱讀單上有劉慈欣的《流浪地球》,老師布置要閱讀。很多寶媽都上網現買,我家倒是早就買了這本書,在去年《流浪地球》電影上映之後我看女兒喜歡看科幻電影,就趕緊買了本回來,以培養她對科幻小說的閱讀興趣,結果女兒看都不看。

這回老師要求閱讀,要做積累,她不得不看。可是她先糾結的是人家的書名都是「流浪地球」,為什麼她的這本叫「流浪的地球」,問我是不是買錯書了。她說她看了開頭,跟電影完全不一樣。我翻了一下書,忍不住好笑。這是短篇小說集,《流浪地球》在第二篇,她看的壓根不是《流浪地球》。

我很好奇她平常看書不看開頭不看目錄,直奔文章,那她到底知不知道她在看什麼書。看一本書,應該先看題目、封面、作者,前言,目錄,甚至後記,對這本書大致的內容心中有數,對閱讀後得到的收穫也更明確。這本《流浪的地球》是劉慈欣主編的銀火箭少年科幻系列其中之一,一套八本,均為國內外知名科幻作家的代表作。

《流浪地球》只有2萬字左右,不用一個小時就看完了。女兒看完之後,又看了另一篇《超新星紀元》,她說她更喜歡《超新星紀元》,裡面說的是一顆超新星爆炸的強光到達地球,全人類經歷了一場死亡淋浴,這未知射線完全破壞了人體細胞中的染色體。全人類幾十億人口,只有十三歲以下的孩子可以自行修復染色體,其他的人受到損傷不可修復。這就意味著地球上將只剩下十三歲以下的孩子。

為了選擇國家領導人,國家決定讓小學畢業班參加野外生存遊戲,觀察孩子表現,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有能力擔當的孩子,由主席和總理等親自教導一天,大人們把世界留給了孩子們。超新星紀元開始了。

女兒看書一定要看到結局,她說《超新星紀元》怎麼沒有結局,懷疑是不是只有節選。我告訴她這是短篇小說,大劉已經寫完了。然後她就一直追問結果會怎樣。我說她可以自己想像,甚至可以給它補寫一個結局。她不說話了。

現在的小孩每天被繁重的作業固定住思路,總覺得什麼東西都是非黑即白,就像老師布置的作業,一定要說得清清楚楚。所以,對她而言,故事就要寫到結局,交代得明明白白,那才叫故事,不然就是作者不負責任。

她不知道國畫中有留白,詩歌最後兩句言有盡而意無窮,小說結尾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一篇文章寫太滿,反而讓人覺得沒意思。真正好的文章就應該留有想像空間。

超新星紀元留給孩子們的空間足夠大,足夠讓孩子們想像沒有了大人由孩子統治的國家會是什麼樣子,孩子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國與國之間會是什麼樣子。

而在想像後續的時候也要想想原文,24個班級,為什麼鄭老師的班級被選上呢?因為他們懂得團結協作,發揮各自專長,有著遇事冷靜,共同應對,勇敢堅強等好品質。而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的能力,如華華的領導能力,曉夢的協調能力,還有「眼鏡」的博學廣知等等。

再想想你要是身在其中,你會怎麼做?這是閱讀的共情力。你的身上有哪些美好的品質?你有哪個方面的能力?你能為集體做些什麼?有不足就去彌補,有優點就要發揚,這就是閱讀的意義,豐富我們的生活,拓寬我們的視野,培養我們的想像,幫助我們成長。

相關焦點

  • 圖書館邀您共讀《流浪地球》原著
    ,   開啟了中國科幻片的大門,   用實力詮釋了什麼是傳說中的「叫好又叫座」   《流浪地球》改編自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以中國文化為內核,打造了帶有中國文化情感的科幻電影。
  • 太陽的後裔劉慈欣:流浪地球最終到達三體人所在星系
    不出意外,電影《流浪地球》火了。這對於國內的科幻電影發展是很大的激勵。 說《流浪地球》的大火不出意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流浪地球》的原作者劉慈欣。他最著名的作品《三體》獲得過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因而贏得了遠超出科幻迷圈子的名氣。
  • 劉慈欣:建築科幻文學王國
    2019年春節期間上映的一部名叫《流浪地球》的科幻電影火了,截至目前票房已突破46億元。這部電影是根據劉慈欣的同名短篇科幻小說改編而成的。有趣的是,與《流浪地球》同期上映的還有一部名叫《瘋狂的外星人》的科幻電影,也改編自劉慈欣的作品《鄉村教師》,口碑和票房也很不錯。
  • 《流浪地球》為什麼引發「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大討論
    本文將回顧並梳理以下問題: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概念的提出及其背後的時代脈絡;為什麼大家都在期待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為什麼普遍認為是《流浪地球》而不是《瘋狂的外星人》開啟了新的時代,這種觀點是否具有合理性,並分析當下對《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評論兩極分化的原因。《流浪地球》劇照。
  • 《流浪地球》開啟國產科幻元年?你把《霹靂貝貝》往哪放
    《流浪地球》終極預告 2014年底,中影公布的電影項目中,有三部科幻電影,全部來自於劉慈欣——《流浪地球》《微紀元》和《超新星紀元》。
  • 《流浪地球》,爭論意味著更高的期待 | 睡前聊一會兒
    然而,在劉慈欣的小說原著中,電影講述的故事,只是地球路過木星時的幾小段文字而已。小說中這樣的設定,也給了「中國科幻」一個宏闊的背景。設想一下,人類帶著地球在宇宙流浪,距離將以4.3光年為計、時間將以2500年為計,一代人都不過是一瞬間,這真可謂是星辰大海的徵途,期間該有多少驚心動魄的故事!
  • 中國科幻小說極簡史
    1902 年,梁啓超在自己主辦的《新小說》雜誌上開設「哲理科學小說」專欄。次年,周樹人翻譯了凡爾納小說《從地球到月球》並撰寫了《月界旅行·辨言》。在梁啓超、周樹人的倡導之下,科幻小說在晚清蓬勃發展,形成了風格多樣的局面。
  • 帶地球去流浪,帶科幻回故鄉
    流浪與回鄉:虛構2000 年,《流浪地球》發表於《科幻世界》第七期。寫作之初,劉慈欣剛剛開始在雜誌上發表作品,他想要描繪的是一個有著文學美感的科幻故事,「科學推動世界在宇宙中流浪」,表達一種「遊蕩在外」的文學意象。最初的版本只有現在一半的篇幅,應編輯要求,劉慈欣才在修改時將內容增加到了兩萬字。
  • 《流浪地球》用西語怎麼說?向你的西班牙朋友介紹它的看點吧
    截止14日22點,《流浪地球》票房突破31億,超過《我不是藥神》,升至中國內地電影總票房第五位,可以說是最近話題熱度最高的電影。2月8日,《流浪地球》在北美等海外地區上映後,也收穫了不錯的成績。電影於2月5日(大年初一)在中國上映,可謂是科幻電影行業的一部大片,甚至現在美國收穫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 春節檔科幻巨製《流浪地球》聯合白金道「金裝上陣」
    人類選擇掙扎到底,並實施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電影《流浪地球》它包含著人類這個種族亙古不變的永恆心聲——「希望」!1月28日,這部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由導演郭帆和吳京、屈楚蕭、李光潔等眾明星聯合打造的春節科幻巨製《流浪地球》全球首映禮在北京銀泰柏悅酒店召開!此外,茅臺集團白金酒公司傾情打造的高端新品:「白金道」高端醬香型白酒將聯手《流浪地球》進行跨界合作!
  • 《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我是在咬牙切齒地寫科幻小說
    電影《流浪地球》預告片 這個大年初一,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絕對是大家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你進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嗎?這部電影根據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而「大劉 」劉慈欣也是無數科幻迷心中的偶像。
  • 我的2020|《流浪地球》憑什麼成為中國第一部爆燃的科幻影片?
    我之前並沒看過小說,不知道「流浪地球」是啥意思,看過電影明白了,是在未來時代地球為了免於被衰變的太陽吞沒而在人為的幫助下開始尋找新的宇宙家園的流浪之旅,期間被木星引力捕獲有撞擊毀滅的危險,由此而引發的拯救地球行動。
  • 除了《流浪地球》,今年還有這些硬科幻電影
    歷史性的一刻終於來了,《流浪地球》的票房超《紅海行動》,成為中國電影票房亞軍!   這不僅是在《戰狼2》之後國產電影現象級的又一力作,也是填補國產科幻製作的裡程碑,《流浪地球》讓中國電影不再局限於古裝玄幻
  • 《流浪地球》那些燒腦的專業的詞語,我們真的會成為流浪地球嗎?
    這陣子大家都被《流浪地球》那震撼的場面和國產科幻的題材吸引了注意力,雖然從恆星的演化情況來,人類遇到太陽成為紅巨星是50億年以後的事情了,如果人類文明能存在到那個時候,發展出來的科技水平已經遠遠不是一顆紅巨星能吞噬得了的,不過這篇硬科幻題材影視確實讓人們對國產科幻電影的水平刮目相看
  • 《流浪地球》給國產科幻長的臉,又被《上海堡壘》丟了?
    觀眾期待《上海堡壘》在《流浪地球》基礎上,邁出中國科幻片的另一大步。遺憾的是,它邁出的卻是倒退的一步。全文1234字,閱讀約需2分鐘 ▲《上海堡壘》劇照。這部投資高達3.6億元的科幻電影,票房收入至少得10億元,製作方才能回本。但上映第二日,票房仍然沒有破億元。有觀眾心塞地表示,「華語科幻電影或始於《流浪地球》,止於《上海堡壘》」。
  • 酷炫《流浪地球》掀科幻遊熱潮
    尤其是《流浪地球》更是讓中國科幻電影人氣爆棚。好的電影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聽的享受,更像是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各種科幻主題遊產品也應運而生。看過熱辣的電影,現在就讓我們跟隨科幻大師的足跡出發吧。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磊  圖/資料圖片  科幻主題遊成小包團熱選  國內外科幻題材的影視作品頻出,一定程度上助燃了大眾對科幻的熱情,融入科幻元素的旅遊產品有望獲得不錯的發展空間。目前,北京市場就有推出前往法國南特的凡爾納主題科幻產品。定製機構和家庭小包團相關產品已經越來越多。
  • 《流浪地球》:鮮明中國風,開闢中國科幻電影新紀元
    春節期間,去看了根據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說實在的,看之前,對這部作品或者說對中國的科幻電影並沒有抱太多的期望,當年《三體》的出師未捷、折戟沉沙記憶猶新,這部投資不算太大、導演不夠有名的作品會有什麼出奇之處呢?
  • 閱讀科幻作品,經典和流行孰輕孰重?
    今年春節檔,國產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實力圈粉,點燃了青少年學生對科幻的熱情。同時,寒假裡很多學校的作業都少不了帶有配套書單的書籍讀後感。  但是,翻開一些學校的書單,作品卻很傳統,科幻作品更是還停留在「哈利·波特系列」,姑且不論哈利·波特系列是魔幻還是科幻。
  • 美國最大科幻出版社:今年將出版劉慈欣科幻短篇小說集英文版
    紅星新聞記者日前獲悉:美國最大的科幻出版社Tor在其官網上正式宣布,將在今年出版中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的短篇小說英文版,取名為「To Hold Up the Sky」(暫譯名《擎天》)。新書封面紅星新聞記者在出版社官網上看到,該短篇集選取了10篇大劉的經典科幻短篇,分別為《坍縮》《全頻帶阻塞幹擾》《鄉村教師》《地火》《時間移民》《歡樂頌》《詩云》《鏡子》《夢之海》和《思想者》。這10篇小說的英文版譯者陣容強大,由四位譯者分別擔綱。
  • 2019年賀歲片喜劇扎堆,流浪地球能否開創中國科幻電影紀元
    8 流浪地球號稱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的科幻影片, 根據 劉慈欣 同名小說改編,郭帆導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吳京等出演,應該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