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 W 酒店換牌的始末,要從去年 12 月 8 日中糧集團旗下的大悅城地產發布的公告說起。其確認了中糧酒店將它在北京長安街 W 酒店的全部股權,以 13.6 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給了天府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2019 年 1 月 16 日,SPG 俱樂部發出通知:北京長安街 W 酒店將於 2019 年 2 月 1 日脫離萬豪集團。撤牌之後,這處物業在 OTA 等平臺上更名為北京長安街天府尊雅酒店。
在二月月末,法國雅高酒店集團宣布:原北京長安街 W 酒店的物業將掛牌索菲特,終於讓這家北京老牌酒店的又一風波,蓋棺定論。
這家酒店的換牌經歷備受關注,與其作為中國第一批五星級酒店深遠的影響不無關係,數十年的運營早就讓其變為一代人、一座城市的集體記憶。
早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這個物業就作為酒店運營。它曾是凱萊酒店集團的北京分號,後於 2014 年翻新成為 W 酒店,交由當時的喜達屋集團管理,這也是中國的第二家 W 酒店。
就設計而言,酒店的建築並沒有之在上海外灘、西安等地開業的 W 酒店那麼特色鮮明。在一次對酒店建築公司 RTKL 的採訪中,他們表示為了尊重北京的城市文化,同時於長安街周遭建築莊嚴的氛圍契合,稍稍收斂了 W 酒店張揚大膽的設計風格。
建築風格不能改變,設計方就巧妙的在燈光布置上做文章。讓酒店在白天重休閒,到了晚上才展現出酒店潮流與娛樂的一面。在某種程度上,這去年下半年首映的西安 W 酒店有異曲同工之妙。
西安W酒店這家酒店運營不佳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個是看似地處市中心,但交通不便。另一個是 W 酒店太過個性鮮明,酒店想時刻持續保持弄潮兒的地位,異常困難。
這種尷尬的局面,直接影響了酒店房價。根據其撤牌前的數據,房價比同為一線城市的上海外灘 W 酒店便宜了近一半,與位於二線城市的西安、蘇州 W 酒店幾乎持平。這樣的差距在幾乎是難以想像的,並直接影響了酒店的營收。
根據中糧集團的財報顯示,這家酒店作為凱萊大酒店時便累計虧損 1.88 億元,換牌 W 酒店之後亦未見盈利。
與他同時代的老牌酒店,運營至今命運不一。有停業關閉黯然落幕者,如上海的浦江飯店;有國際品牌換成本土品牌後繼續運營,比如原來的靜安希爾頓酒店。當然也有傳承口碑,歷久彌堅者如廣州白天鵝賓館、杭州西湖國賓館等等。
杭州西湖國賓館如今這處物業的業主方與管理方雙雙變更,酒店也很有可能不再追求追求潮流、個性鮮明,變會更傳統的商務酒店。
按照萬豪與索菲特對自家旗下的品牌劃分,W 酒店與麗思卡爾頓、艾迪遜酒店等其他品牌一道,屬於萬豪旗下頂尖的奢華線。索菲特同樣屬於其母公司的奢華分類,卻並非頂尖。在索菲特之上,還有悅榕莊、索菲特傳奇等品牌。
誠然物業在等級上並未提升,但索菲特的品牌調性,應該會更適合長安街的氛圍。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