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由外及內把文玩核桃講解一遍,在講解之前我們要把文玩核桃各部位的名稱和大家說一下,以便可以給大家行成一個概念。文玩核桃實質上是果實的果核,而果核的本質則是由瓣膜發育而來的。一個瓣膜就是半個果核,每一個瓣膜都有四個空腔室,也稱作腔室。所以我們可以知道一個核桃內部有八個腔室,其次把紋路最頂部稱為尖,核桃的兩個耳朵稱為邊或筋,把果蒂部位稱為臍朝臍那邊叫做底。把邊圍繞在中間的叫做的部位叫做肚子,市場則把矮樁,悶尖,大度和平底作為最好看的賣相。
其實玩文玩的人都有一個奇怪的鄙視鏈,比如玩鳳眼金剛等的看不起玩木珠的,玩木珠的看不起玩核桃的,玩核桃的看不起鳳眼金剛等舶來品的,玩星月的誰都看不起。當然這裡只是講了個笑話罷了,不過看不起核桃卻是我之前曾有過的。因為之前核桃的事情確實是名聲敗壞到一定程度了,以前玩星月金剛的時候是看不起文玩核桃。不過主要是受了當時文玩市場大環境的影響,不過後來買了第一對文玩核桃後就欲罷不能了,後來就是接二連三地買了一對又一對。只有自己玩過核桃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玩核桃的魅力。
圖片是文玩核桃的其中一塊,我們能通過這一塊碎片了解到很多東西。順便提一下題外話,砸這顆核桃真的是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這文玩核桃真的是太硬了。如何來解釋這個硬度呢?我用三層牛皮做地板磚的保護墊依舊把我家的地板磚砸壞了。三層牛皮直接被核桃的邊貫穿,所以可能核桃的硬度要高於玉石的硬度。圖中幾個圓形的區域就是文玩核桃內部的空腔處,其中空氣的主要成分是呼吸作用的代謝產物二氧化碳。還有就是核桃仁並不是直接接觸果核的,它們之間有一層胞衣,主要來抵擋細菌病毒對果仁的傷害。並且我還發現即使外面的臍發黴了,內部依舊是完好如初的並不會想網上傳言的那樣內部黴變。
上圖所示,其實果蒂不是一個通道,而是與兩瓣果核之間接縫處形成的一個密封的回型結構。並且不會觸碰到果仁,也就不可能發生外部細菌通過臍進入到文玩核桃內部導致它黴變。所以之前我們以為文玩核桃要封底其實不是怕內部發生黴變,而是怕果蒂留下的營養管道發生黴變侵蝕果核。還一個需要大家注意的問題就是,我把核桃砸開後發現核桃仁居然是活的。核桃仁的胞衣保持著很高的溼潤度(要注意的是這個核桃是去年賣剩下的老核桃),雖然沒有經常盤玩,不過即使跨度了一年內部還是沒有乾燥徹底。這也能說明核桃仁並沒有進入休眠狀態,而是保持著一個隨時會發芽的狀態中。其次就是我沒有盤這顆核桃,它自己也慢慢由土黃色轉變成了淡紅色。所以對於文玩核桃的上色是因為人們手掌的汗液的邏輯提出了質疑,這顆核桃明明沒有接觸汗液為什麼還是變紅了呢,會不會是文玩核桃它自己變紅了呢?
為了證明我的猜想我對文玩核桃其中的一部分碎片進行了燃燒實驗,結果我們可以通過圖片發現,文玩核桃的果核在離開火源後依舊能夠持續地劇烈燃燒。並且文玩核桃果核表面還伴有液體產生,抽取其中液體發現這就是核桃油。依據為該液體被高溫加熱時伴有食用核桃油的香味,並且浮於水面。所以我可以肯定文玩核桃的果核本身就有油脂的存在,而有些核桃的變紅陰皮發黑等與果核中油脂變質有關。除此之外我還發現密度高的核桃燃燒時間更久,燃燒後所產生的灰燼也更加地多。所以野生核桃(或者是老樹核桃)和嫁接核桃兩者之間的品質是有很大區別的。
然後我又用了一顆盤了兩年的鳳眼做一個對比的實驗,這顆鳳眼有明顯的包漿層。雖然漏眼很嚴重但是一點都不影響包漿的濃厚程度,顏色也是鳳眼包漿最好的深棗紅色。其實拿這個實驗筆者真的很肉痛,畢竟108顆手串直接毀了。
砸開以後我們會發現(我真的好肉痛,心塞),鳳眼的表皮確實有一層大約半個毫米的包漿層。不過包漿層的深淺不一,厚度不均勻。其中果核內部的褐色小點點是輸送營養的管道。想像不到盤了兩年包漿才只有這麼一點深度,而骨質更硬的文玩核桃盤玩一年就有它兩倍之厚的包漿層。這個理這麼都說不過去是吧?看看下圖你就會知道原因了。
我對鳳眼的碎片也進行了燃燒實驗,得出的結論是鳳眼果核中含有油脂過少或者不含有油脂,並且表面的包漿層再遇到高溫時不會液化成液體。說明包漿層並不是以油脂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包漿層中可能只含有極少量的油脂,也可能完全不含有油脂。所謂的包漿其實是聚乳酸和其它物質的混合物,包漿的快慢厚薄就是聚乳酸滲入果核的快慢深淺。聚乳酸不停滲入就把果核縫隙中的油脂擠壓出來,卻又被覆蓋表面的聚乳酸擋在了裡面。所以文玩核桃砸開後表皮有一層較寬的暗色區,而表面又一層半透明的物質。隨著油脂不斷被向外擠壓到達一定程度就會形成很厚的油漬區域,可能就是所謂的玉化了(油脂大量集中形成油漬區域就會變得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