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一個小縣城有「六十歲小,七十滿街跑,八十不算老,九十隨便找,百歲精神好得不得了」這樣的現象嗎?一千多年前南北朝時期,鍾祥當地生長了一種非常有經濟食用和藥用價值的萇楚水果植物,能讓人延年益壽,當時就定縣名為萇壽縣。明帝始泰年間,曾進行過一次人口普查,全縣長壽人口所佔比例為四分之一,在現今鍾祥博物館珍藏一本《百壽印譜》中有記載。現在的鐘祥,有百歲老人一百多名,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十倍。2015年,鍾祥被聯合國老齡所和世界老齡化長壽專家委員會認證為『世界長壽之鄉』。
鍾祥到底有什麼樣的長壽秘笈呢?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首先是鍾祥的土壤富含磷、鉬、鉀等礦物質,種植的水稻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磷礦區域及輻射圈,剛好是高齡人群密集的地方;鍾祥的植被非常豐富,有名的湖北大口國家森林公園就在鍾祥境內,森林覆蓋率超過百分之九十,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野生葛根豐富。
第二:鍾祥人非常敬老愛幼。現在見到自家的年長者,下輩人都會習慣性地主動給點錢。當初嘉靖皇帝回到故鄉,常常會和當地老人用家鄉話坐在一起攀談,嘉靖對自己的親身父母更是講孝道,當年嘉靖不惜當庭杖斃官員和解除百名反對者的官職,將王陵變皇陵,就是鍾祥境內的明顯陵。
第三:鍾祥人能吃苦,不懶惰,心態好,淡薄於粗茶淡飯。曾經去長壽之鄉採風。我陪著一群剛挑著稻穀回來,年齡在七八十歲的老人打橋牌。其實我不認識當地的橋牌,只跟著打,老人們誰也不說,笑呵呵地一直陪著我玩。遇到扛著農具回來的人,就告訴我說:『這個婆婆七十幾歲了。』『這個老漢八十幾歲了。』我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一愣一愣的:天吶,好年輕的八十歲。
第四:非常好的飲食習慣。當地人有一個延續千年的飲食習慣:喝米茶。鍾祥雖是魚米之鄉,但是因為天氣乾燥,出的大米品質粗糙,俗稱糙米,而糙米正好做米茶。當初嘉靖皇帝的母親,因為吃不慣紫禁城精細貢米做成的米茶,鍾祥糙米一度成為貢品。經炒煮後的鐘祥米茶具有活性炭吸附功能,能及時清理腸道褶皺處的宿便,淨化血液,促進血液循環。吸脂刮油,調節體內新陳代謝。還能治療貧血,分解農藥等放射性物質的功效,達到防癌的作用。米茶是鍾祥的風味小吃,家家做,人人喜歡吃。食之裹腹,飲之解渴。其湯色淡黃,香氣濃鬱,微甜不淡,略澀而不苦口,更能增進食慾。
鍾祥米茶是鍾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鍾祥葛粉是鍾祥八寶之一。經檢測富含中藥有效成分葛根異黃酮和葛根素及豐富的微量元素、胺基酸成分。《本草綱目》記載:葛粉具有清熱解毒、滋補營養、防暑降溫、養顏護膚、清除體內垃圾之功效。對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糖尿病等有特殊功效。鍾祥的客店區有『中國葛粉之鄉』的稱號。
抗日戰爭時期,李先念率新四軍曾經在鍾祥一帶與敵周旋,新四軍的醫院就在客店鎮。在當時醫療藥品匱乏的情況下,當地老百姓上山採藥,以葛根做中藥配方,發揮了重要作用。1985年,李先念故地重遊再嘗葛粉一碗,感慨萬千。
鍾祥葛粉色澤潔白,顆粒細膩, 沒有氣味;用開水衝泡開了以後, 顏色透明,吃到嘴裡有一股清香,比較爽口,當地人一直有「長壽粉」的俗稱。
鍾祥人少不了的一碗葛根粉,早在尋常百姓家的餐桌上,習以為常。
荊州曾經有一道名菜,是吃魚不見魚的花糕,而鍾祥也有一種吃肉不見肉的蟠龍菜。據說當年嘉靖被急招上京當皇帝,他的母親為了一路喬裝上京的兒子不餓著,想出來的一道菜。至今中國菜譜上仍有記載。因其質軟味美,營養豐富,吃不膩人,延年益壽而著稱。這也是鍾祥人家家戶戶都喜愛的一道美味菜餚。
『鍾聚祥瑞』是為鍾祥,嘉靖所賜。吃對食物,飲山泉之水,吸天地之氣,放鬆心態,百歲不是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