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後很肥,人稱海裡的奶,有生吃,有人煮過也不敢吃
年復一年,光陰似箭,時光飛逝。現在已經進入冬季了,冬至已經過去,元旦也過去了,春節的氣氛越來越濃。這時忙碌的農夫只能悠閒地等著這個傳統節日的到來,閒人便往山上跑去挖冬筍。冬日時節,鄉間純天然的美味仍然很多。
除人挖冬筍外,也有人開始挖魚腥草刷鍋鍋。可是近海的人,此時也迎來了一道超級美味,冬至之後這道美味就算是超級肥美了,人稱「海裡的牛奶」,有人喜歡生吃,有人喜歡煮著吃。它仍是國內外人眼中頗具爭議的物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丹麥人對生蠔一點興趣也沒有,以至於當地的生蠔經常泛濫,佔據他們的海岸,這一現象常常引起國內吃貨的嫉妒。在我國,生蠔絕對算得上是一種美味無比的海產品,在國內各大沿海城市都流行著各種各樣的生蠔吃法。
這裡順便和大家談一談,一直都有網友提出疑問,生蠔和牡蠣到底有什麼區別?將其歸結為一句話最恰當的是,海蠣的大名是牡蠣,幼教蠣蝗或牡蠣,而海蠣的別名是生蠔,從這個意義上說,三者其實都是一個物種,有些地方喜歡根據它們的大小來命名。
冬至過後正是生蠔最美味的時節,此時的生蠔個頭大,肉質鮮美。貝殼盛產的季節主要集中在冬至之後到清明前後,這段時間貝殼是一年中最肥美的時候。這是因為冬至後,生蠔幾乎沒有任何活動,所攝取的外部營養都被用來長肉。有養殖戶介紹,生蠔一般在年中放養,到年底就能收穫了,整個生蠔成熟的時間正好是冬至之後,這與野生生蠔的生長節奏相吻合。
海蠣是一種極富營養的食品,它的食用價值不亞於高檔鮑魚、海參,它不僅肉嫩味鮮,而且營養豐富,有「海中奶」之稱,含有多種維生素、牛黃酸、肝糖和其他礦物質,其碘含量比牛奶和蛋黃多200倍,其鋅含量也高,可以稱得上是一道美味。
國內海蠣的吃法各不相同,其中以福建海蠣煎最為著名,做法簡單,味道鮮美。民間文學中也有曬海蠣煮粥,俗稱蠔幹粥,也有單炒海蠣,做海蠣餅等。有些研究海蠣的人也很喜歡生吃海蠣,但這類吃法在民間並不流行,因為生吃海蠣的魚腥味很重,很多人吃了都會感到噁心。
另有一部分人,可能天生就排斥海蠣這種美味,他們不僅不敢生吃海蠣,甚至連煮過的海蠣,也不敢碰。為除去海蠣特有的腥味,近年來吃貨們研究出炭烤的海蠣,把大蒜和海蠣混合在一起,不僅能使海蠣鮮美無比,而且還能降低海蠣的腥味,在夜市裡很受歡迎。
不知道大家喜歡吃海蠣嗎?你通常是怎樣吃海蠣的?請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