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家統計局:英國2020年GDP下降幅度是義大利、德國和法國累計...

2021-01-07 FX168財經網

文 / editor2020-11-12 15:08:39來源:FX168

英國國家統計局:英國2020年GDP下降幅度是義大利、德國和法國累計跌幅的兩倍。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FX168財經報社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原作版權,但因數量龐大無法逐一核實,圖片所有方如有疑問可與我們聯繫,核實後我們將予以刪除。

相關焦點

  • 歐洲四大經濟體: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2019年GDP對比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2020年1月底,英國正式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也給歐盟的未來經濟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那麼,在2019年,歐洲四大經濟體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的經濟表現如何呢?德國GDP總量、GDP增速、人均GDP表現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德國的GDP總量為34359.9億歐元,約為3.85萬億美元,在全球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日本,位列第四的位置,同時德國也是歐洲GDP總量最高的國家。
  • 歐洲三大經濟體:英國、德國、法國,上半年GDP對比
    歐洲的發達國家,主要以英國、德國、法國為代表。2019年,英國、德國、法國GDP總量均超過2萬億美元,領跑整個歐洲。今年上半年,歐洲經濟形勢並不樂觀,尤其是疫情較為嚴重的家,GDP縮水嚴重。根據歐盟委員會作出的預測報告,2020年歐盟經濟增速將為-8.3%。今年第二季度,歐洲主要大國的經濟恢復狀況並不理想,許多國家經濟增速創下近年來新低。
  • 預警|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尼泊爾等
    2020年12月19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宣布,由於發現傳播速度更快的新冠病毒變體,英國將收緊聖誕期間防疫限制措施,把首都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地區的疫情防控級別提升至新增的第四級。
  • 英國國家統計局:英國10月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仍然比2020年2月的...
    文 / editor2020-12-10 15:07:27來源:FX168 英國國家統計局:英國10月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仍然比2020年2月的水平低7.9%。
  • 歐盟三駕馬車:英國、德國、法國的2019年經濟增速、GDP對比
    2020年1月底,英國與歐盟正式達成了「脫歐協議」,這意味著歐盟的「三駕馬車」正式瓦解了,歐盟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成員。同時也意味著,2019年是歐盟三駕馬車存在的最後一年,那他們的經濟表現如何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 2019年義大利GDP僅增長0.2%,創新低!那德國、英國、法國的呢?
    另外,近年來歐洲經濟復甦趨緩,加上「英國脫歐」、德國製造業下滑、美歐貿易問題等因素,使得2019年義大利經濟增速再度下滑——已經由2017年的1.7%,2018年的0.8%縮減至2019年的0.2%(如上圖)。
  • 德國、葡萄牙、英國、法國……歐洲經濟呈「自由落體式」下滑
    根據各大經濟機構的預測,4月初至6月底的德國GDP可能會同比重挫10%,這是50年來從未有過的衰退。德國政府預計,整個2020年德國經濟將萎縮6.3%,這將是1970年有統計數據以來最嚴重的衰退。葡萄牙2020年經濟將萎縮6.8%據葡萄牙國家統計局當地時間15日公布的初步數據,今年第一季度葡萄牙經濟環比萎縮了3.9%。而該統計局在公告中表示,這種衰退反應了自3月份起「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活動的影響」。葡萄牙第一季度GDP同比跌幅為2.4%。
  • 前三季度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G7集團各國GDP分享
    比如,前三季度英國經濟同比實際縮減11.9%,義大利和法國經濟降幅超過9%。 前三季度,日本經濟實際下降6%,德國縮減5.6%,加拿大下降5.4%,但美國的前三季度GDP僅同比實際萎縮3.8%。
  • 德國作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2020年GDP總量下降至3.8萬億美元
    德國作為老牌發達國家,同時也屬於工業經濟強國,在歐洲一直扮演較為核心的角色,也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首,只不過德國似乎有點低調,從而讓不少人誤以為英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經濟實力最強。當然,德國作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其綜合經濟實力不容小覷,雖然英國、法國在其他領域均各有優勢,但經濟總量較德國差距較為顯著,因此,說德國GDP位居歐洲第一,幾乎沒有國家敢於叫板,至於位於北美的美國與歐洲國家不在一塊玩,歐盟是顯著例子。德國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工業強國,高端製造業水平位居世界領先地位,其GDP在歐洲穩居霸主位置,在20多個歐盟成員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中國暫停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比利時印度菲律賓等國家人員入境
    由於全球疫情局部反彈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存諸多不確定性中國將不得不臨時性採取暫停目前在英國、法國、比利時、俄羅斯、義大利、菲律賓、印度、烏克蘭、孟加拉國等國家即使持有效中國籤證、工作類、私人事務類、團聚類許可人員均暫時不得入境中國。中國也將會根據疫情發展形勢調整相關措施屆時會通知大家。
  • 2019年中國、日本、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的GDP對比
    來源:南生今世說截止到2020年2月24日,中國、日本、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等大國都已經正式公布其2019年的「成績單」了。但請注意,印度並未正式公布其2019年的經濟數據——網絡上出現的2.9萬億美元,2.94萬億美元的印度GDP都只是預測,並非是印度統計局正式發布的。
  • 德國、英國、法國等39個歐洲國家月平均工資分享
    導語:大家好,很高興你們可以在百忙之中點我的這篇文章,希望小編今天的文章能夠給您帶來驚喜和快樂、開心,如果文章您覺得還滿意,請您關注小編多多轉發文章分享一下吧!小編祝願各位看官今天有個好心情哦,在此謝謝大家了。
  • 2016歐洲GDP排名:德國英國法國盧森堡瑞士人均GDP數據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近公布數據,201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74.41萬億元,增速6.7%【2016年中國各省人均GDP排名】。《價值線》研究員了解到,中國自2008年開始GDP總量超過日本從而打破自1972年開始的「美國第一,日本第二」的排位格局,之後一直穩坐世界第二的寶座,但從人均GDP的角度去看,中國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  近日,世界銀行報告發布了全球各個國家的GDP數據,顯示全球GDP(國內生產總值)總量達74萬億美元。
  • 義大利470例,德國27例子,法國18例!肺炎疫情對歐洲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疫情變嚴重的國家越多,對歐洲經濟的影響越大。截至目前,歐洲出現肺炎疫情的國家已超過10個。但除義大利之外,德國、法國、英國等發現的數量不超過20個,其他國家發現的數量不超過10個。可以看出,疫情沒有在歐洲出現蔓延之勢。只要義大利的疫情能夠得到控制,德法英三國沒有變嚴重,疫情在歐洲擴散的範圍有限,歐洲經濟受到的影響就有限。這是最好的情景。
  • 為何日本、英國、法國、義大利的人均GDP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日本在2019年完成的GDP約為5.087萬億美元,全球佔比5.87%;德國在2019年經濟總量約為3.85萬億美元,全球佔比4.45%;英國的2019年GDP約為2.83萬億美元,法國約為2.707萬億美元,全球佔比約為3.27%和3.13%。義大利在2019年的GDP約為2萬億美元,全球佔比為2.31%。
  • 2019年一季度英國、法國GDP分別是:7049.2億美元、6784.5億美元
    雖然大量媒體報導,由於脫歐問題懸而未決,英國的經濟增速或將受到影響。但從2019年第一季度來看,似乎對英國而言,暫時影響不大。因為,與歐盟其他部分國家相比,英國在一季度的經濟增速表現不錯,同比實際增速達到了1.8%,環比增長0.5%。
  • 2020年,英國和德國誰才是歐洲眾國的標杆?
    2020年,英國和法國誰才是歐洲眾國的標杆?尤其是二戰後美國和蘇聯的快速崛起是的歐洲各國地位很是尷尬。就目前而言歐洲各國幾乎是美國戰車上的掛件,雖然蘇聯已經解體,強大的華約組織也隨之解體,但是歐洲各國並沒有擺脫美國的擺布。雖然在德國、法國、英等國家的促使下歐盟建立。歐盟本質上是一個地緣整合理論和區域貨幣理論的直接實踐者,歐洲大陸內法德帶英國主導的整合化政治主體。
  • 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聯合起來能否和美國一較高下?
    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聯合起來,絕對可以和美國一較高下,最少可以打掉美國的半壁江山! 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四個聯合起來確實威力無比,但是要他們同心同德卻很難,就拿英國來說,為了不承擔更多的責任,為了和美國發展自己的經濟,英國前首相卡梅倫舉行了公投脫歐,最終並宣布辭職
  • 義大利國家統計局: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4.8% 創近25年最大...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義大利國家統計局4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義大利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4.8%,環比下降4.7%。統計局在公布的報告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和各項防疫管控措施對義大利經濟造成了巨大負面效應,初步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將創下自1995年來最大降幅。 同日公布的就業數字顯示,義大利今年第一季度就業人數環比減少94000人,降幅為0.4%,無業者人數增加19.2萬,環比上升1.5%。
  • 前三季度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的GDP分享
    為此,我們不禁好奇了,明明美國的疫情非常嚴重,那為什麼經濟增速要比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更高呢? 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太有錢了。一方面,在疫情期間美聯儲開啟了印鈔機,向市場投放了數萬億美元的流動性,大大減緩了美國經濟因為疫情造成的衰減;另一方面,美國在疫情期間採取了積極的財政開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