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工業大學微電子學院揭牌儀式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作為一所擁有全國唯一的「精密電子製造技術與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高校,建立微電子學院培養高端微電子人才是勢在必行,但實際情況是廣工只是邁出第一步,且之後也是競爭激烈。
伴隨著實現「晶片自由」的期望,當下,從政府、市場到企業,各地「造芯」熱情不斷高漲,許多城市都開始積極籌謀。在全國數千億元集成電路產值中,長三角佔據半壁江山;而長三角有一半的產值,來自於江蘇,江蘇又將建立南京集成電路大學,要打造蘇州、無錫、南京三大集成電路強市。
擁有微電子區位優勢,又有相關產業支持,高校相關專業底子厚,江蘇已經形成了一個體系,廣工要從江蘇口中奪食,光是引進人才和設備還是不夠的。晶片製造發展不光光是在高校,更在於企業。珠三角地區無論在晶片設計、製造和封裝上面和長三角地區還是差著一個量級,要想在企業方面得到支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黃樂天看來 「微電子學課程都是天花板級別的難度,十年磨一劍,生源不行,學不懂,再怎麼也沒用。像這樣只能培養一批車間的操作工。」中國根本不缺集成電路的人才,缺的是高端人才(主要是在設計方面),而這些方面涉及到很多技術領域,比如光學、化學、材料、精密機械、電子、軟體等,在這些方面廣東工業大學在全國方面都不佔優勢。但不得不承認,近年來廣東對廣工的巨額投入,只要方向把握對,廣工的微電子學院在全國有所建樹也是很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