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 度
觀 點
2020
美國時代雜誌說,2020,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年。
牛津詞典說,2020,是令人無言的一年。
胡潤說:2020年是非常不平衡的一年,人類財富上演了最詭異奇幻的一幕,經濟低迷,貨幣放水,全球資產價格暴漲。
Google說,2020年度搜索熱詞——「Why」,像極了一臉迷茫的我們,充滿了不確定性。
……
還好,我們就要跟糟糕的、充滿問號的2020年說「再見」了。
丨圖片來源網絡
這一年,我們一直在見證歷史: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各國大封鎖,經濟懸崖式下跌,唯獨我國經濟出現反轉,全國房地產市場也是極度分化,有的城市火熱到迎來當頭棒喝,有的城市遊走在崩潰邊緣,鄭州房地產市場也是冰火兩重天,主城區一家獨大,環城區域一直深度整盤,甚至一度腰斬……
2021年,新的一年會好嗎?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構建內循環為主體,需求側改革推動的新經濟格局蓄勢待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已定調樓市政策,要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鄭州房地產市場又會有什麼樣的新氣象?
丨圖片來源網絡
過去一年,鄭州也有不少利好,地鐵3、4號線已經通車,6、7、8號地鐵線路相繼開工,米字形高鐵基本已經建成,空鐵實現無縫換乘,老舊小區改造不斷深入,主城區各大街道也已然煥新,就連鄭州最為突出的優質高等教育匱乏的短板也在悄悄補上,人大鄭州校區等不斷傳來好消息……
新的一年,鄭州房地產市場會否向已經加V的車牌一樣,華麗轉身,強勢「深V」反彈?
NO. 1|壹
2020年,很難!
但,謝謝你們溫暖我!
2020年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大概就是:我太難了!
這一年,從開局就是暴擊,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道路封鎖,城市隔離,疫情在全世界開始蔓延。
丨夏妍、翁子凡《大疫封城》
令人措手不及的事一件接一件發生,南方洪水,印度蝗災,貿易斷絕,不少公司出現降薪、裁員……生活苦起來真是花樣百出。
都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回顧這魔幻的2020年,你也會發現其實大家都各有各的艱辛。都說,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有開店倒閉的,也有創業碰壁的,還有照常上班被變相降薪,又或者被通知解僱了的,很多人忙碌一年才發現:「不求別的,只求好好活著。」
2020年成了讓無數人心碎的一年。
這一年,我們經歷太多身心俱疲,但總有那麼一個瞬間,可以治癒我們,溫暖我們。
當武漢危急,當全國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疫情,我們沒有退縮,江河同心,共抗疫情,武漢火神山醫院、鄭州版「小湯山醫院」僅用10天就建成交付,社區隔離,但隔離不了愛,打好疫情防控這場全民戰爭,疫情在國內很快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丨圖片來源網絡
2020年,又有很多人離開了我們,他們雖然躲過了新冠,但是沒有躲過死神。NBA巨星科比在去指導青少年比賽的路上因墜機事故而英年早逝,轟動世界;一代球王馬拉度納帶著上帝之手永遠離開了我們;賭王何鴻燊溘然長逝,老先生曾經拍下了文物,已歸還給圓明園,贏得世界尊敬……
丨圖片來源網絡
2020註定要經歷無數的告別,但所有的告別都是為了迎接,因為有愛,生活就值得期待。
這一年,世界也帶給我們很多驚喜和期待。
嫦娥五號,給我們帶來了月球的土壤;12年等待,圈粉4億的超級流量IP太極拳申遺成功,成了我們家門口的世界文化遺產。
丨月球土壤開箱
A股註冊制改革逐步深入,讓很多人嘗到了每天「20CM」暴富的滋味,深圳經濟特區30年讓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揭開嶄新一頁,浦東三十而立,從「站立的金融街」到「離世界最近的地方」也迎來了新的起點;海南自貿港開發建設逐步深入,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等各大城市群聯繫都更加緊密。
這一年,比特幣突破23000美元,9個月暴漲超4倍,漲幅遠遠超過長久不衰的茅臺。
這一年,A股更多板塊也都經歷了高光時刻,從從口罩到疫苗再到新能源汽車,每一個板塊都曾經獨領風騷。
這一年,貿易戰有所收斂,內循環走上前臺,產業鏈都在重構,一直出問題的冷鏈在疫苗運輸的全球大難題上也迎來了新的機遇,食品等消費領域不斷走牛,我們身邊的三全食品,金龍魚等卻都走出了獨立行情。
丨圖片源於網絡
所有這一切都警示我們,世道再難,我們都要始終堅信,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疫情之後,雖然有很多路被堵死了,但也有人從不服輸,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他們相信,明天一定會更好,敢於和生存較勁的人,都是生活的勇士,值得被世界溫柔以待。
NO. 2|貳
翻越最動蕩的一年
2020年樓市有3大特徵
不平凡的2020年,樓市也走出了不一般的路子。
一場疫情,封鎖了經濟,國內外經濟政治形勢錯綜複雜,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房地產作為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和壓艙石,經歷的變化更是前所未有。
起初,售樓部關閉,錯過了春季的大好行情。解封之後,為抵抗對經濟發展帶來的衝擊,各地政府緊急「救市」,房地產「疫後反彈」,率先走出上漲行情,有數據顯示,6-7月份全國百城近80%房價上漲。
與此同時,中央房地產調控基調保持不變,強調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下半年以來,行業金融監管持續強化,多個房價、地價上漲的城市先後升級調控政策,力促市場理性回歸,進入正常運行通道。
整體上而言,2020年的樓市有3大特徵:
1. 城市競爭加劇,市場分化愈發嚴重
這些年,樓市一直呈現分化之勢,而2020年分化更加明顯。
這一年,以深圳/杭州/南京為代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樓市上漲明顯。根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對100個城市的新建住宅樣本調查數據,2020年1-11月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累計上漲3.19%,漲幅較去年同期擴大0.28個百分點。其中,長三角、珠三角新建住宅價格累計漲幅較去年同期均明顯擴大,其中長三角累計漲幅為近四年同期最高水平。
丨表:部分長三角、珠三角城市新建及二手住宅價格漲跌變化
相反,北方城市除個別城市(如西安)以外,以鄭州/天津等為代表的大部分城市房價都下跌,甚至直轄市和沿海優質城市下跌幅度都較大。
此外,深圳杭州等城市高端改善需求加速釋放,不少城市剛需支撐力明顯不足。
2. 政策鬆弛有度,堅持房住不炒
年初樓市快速復甦,大多是貨幣放水所致,政策並沒有實際放鬆,相反,很多城市政策放鬆「一日遊」,針對深圳樓市暴漲與打新熱潮,高層不斷示警並出臺政策抑制,以顯「房住不炒」的決心。
被限的不僅是買房者,還有房企。「三道紅線」重磅推出,疊加調控壓力,房企融資環境急轉直下,就如國家給房企套上的「緊箍咒」,「踩線」的房企忙著出售資產。
臨近年底,官方再度確認和警示: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堅決不搞大水漫灌」,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涉房信貸收緊已成為市場共識。
3. 土地成交規模基本恢復,成交結構上移
土地方面,300城宅地供需規模同比小幅增長,一線城市推地量及優質地塊推出量增加,帶動樓面價結構性上漲。
有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全國300城住宅用地推出11.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2%;成交9.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6.3%;住宅用地出讓金為4.4萬億元,同比增長17.8%。
全國土地整體上而言,呈現「成交樓面均價上漲,企業布局向高能級城市回歸」的特徵,這是一個信號。
具體到鄭州,剛剛過去的2020年,樓市也是一波三折,戲劇性十足。
一方面,以綠博為代表,環鄭樓市低迷,甚至一度出現價格腰斬的情況,即便是港區以及濱河等熱點區域也未能例外。
另一方面,雖然無論是剛需亦或者改善,都更加傾向於配套設施更加完善的主城,但主城區的表現卻也風格迥異,整體上而言,主城改善因為稀有而走強,主城區剛需產品因為缺乏足夠的支撐力,依然有不同程度的降價出現。
總體而言,鄭州房地產市場經歷了最為動蕩的一年,急需觸底反彈。
NO. 3|叄
1400多家房企跨界養豬
「房企出圈」背後的大變局
樓市的動蕩背後,房企更面臨著前所未有之大變局。
房地產行業是對資金高度依賴的行業,因此房地產業與金融業深度關聯,未來十年,融資將成為房企的核心能力,然而在房價漲幅有限、行業利潤有限的情況下,融資成本成為首要考慮的指標,成為考驗房企融資能力的分水嶺。
數據顯示,TOP100房企銷售業績逐漸回升,各陣營銷售業績表現分化。2020年1-11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1128.2億元,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為12.0%。1000億以上超級陣營共32家,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為9.7%。其中第一陣營(500-1000億)共27家,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為12.3%。
然而,雖然帳面上數據尚可,但房企之間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其背後布局更是迥然不同。
2020年初,萬科養豬的新聞曾刷爆朋友圈,不久前,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有關「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的言論更是登上熱搜。
天眼查數據顯示,包括萬科、恆大、碧桂園在內,中國目前有超過1400家經營範圍同時包含「豬」和「房地產」,且身兼「房地產」和「養豬」雙重角色的企業。從註冊資本來看,5成以上的相關企業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
房企跨界養豬背後,大體上有兩個動因,一是房地產行業的人口紅利期已過,樓市風向不好把握,很多房企飽受單一化的發展限制。二是市場對豬肉的消費需求不斷擴大,特別是近兩年趕上豬周期,房企眼紅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養豬可不是鬧著玩的,2014年就宣布養豬的王健林,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草草收場,這和當時的市場行情有很大關係,因此,養豬這事也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養豬也屬於高科技行業,只有踩準了養豬市場的價格周期,才有可能吃上一塊「肥肉」。
房企出圈養豬,只是一個縮影。
2020年,恆大汽車可謂是贏來不少目光。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股在全球股市都備受資本熱捧,特斯拉市值達4.2萬億港元,遠超豐田穩坐全球市值龍頭寶座,A股比亞迪這一曾經被巴菲特看好的股票今年也終於迎來了爆發。面對這一全新賽道,恆大汽車可以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作為後起之秀,恆大汽車同步研發14款新車型,在新能源車的風口上更是不斷有新消息放出,讓人儼然有一種錯覺,好像恆大已經擺脫了三道紅線的困擾,成功躋身高科技行業了。
丨圖片源於網絡
努力躋身高科技的不僅僅有恆大。
不久前,碧桂園發布一則重磅消息,首批建築機器人已經正式「上崗」,24小時可以不停工作造房子,簡直已經顛覆了行業建築模式。早在「2019年度工作會議」中,碧桂園就提出,「要把業務的觸角延伸到機器人、農業領域,朝著高科技企業去做,這是公司未來強大競爭力的源泉。」如今,效果已經初步顯現。
以恆大萬科碧桂園為代表,房企多元化布局背後,是更多房企的窘迫。
不久前,房企20強的中國金茂又在出售子公司股份,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年內其已掛牌旗下10家公司股權(下次再單獨給蜜友們聊下具體情況)。曾經的寧波龍頭房企*ST銀億發布重整計劃,將全面剝離房地產業務!同一天,萬科總部"去地產化",即大生產職能部門遷往上海的消息爆出。
2020年,對泰禾來說可能是最艱難的一年。這一年,泰禾重組,泰禾之墜,泰禾破產,閩系房企的第二個福晟……仿佛泰禾如高山墜石,搖搖欲墜,亟待飛鳥掠過,轟然而下。真可謂是「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其間,不斷有萬科接盤泰禾的消息,然而,面對錯綜複雜的債務重組,這無疑不是燙手的山芋。以泰禾為代表,不完全統計顯示,2020年已有近300家房企破產。
房企大鱷之間的縱橫捭闔,對於本土房企來說,2020年也韻味深長。
丨圖片源於網絡
這一年,銷售額已經破千億的建業也一直以穩健著稱,並未有大動作放出,相反,建業足球反而更為吸睛。最近,建業足球應中國足協要求改名的徵集吸引了不少網友關注,成立於1994年,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職業足球俱樂部,河南建業成立26年來,逐漸成為河南足球的一面旗幟,收穫了大批球迷,或許正如建業的整體布局,這群粉絲就是它的新藍海。
2020年,是永威15周年。這一年,永威上和院、永威上和郡等成功交付,不斷刷新區域封面,讓這個樓市寒冬多了一絲亮色,或許,市場越困難,就越需要這種對於品質的堅守。
2020年,與建業、永威等本地房企的堅守相比,有更多的企業或許真的堅持不住了。這一年,名門破產讓名門翠園、名門橙邦這兩座主城區備受矚目的項目可謂出了一身冷汗,還好,買了這些樓盤的業主終於等來了屬於他們的白衣騎士。
……
這一年,鄭州主城區不少樓盤迎著風口復活了,然而,還有很多的爛尾樓仍舊一片沉寂。
這一年,不愛錢、認為十年後"房價如蔥"的馬老師的螞蟻金服雖然已經服了,但卻高調示愛房地產,與易居合作,成立"天貓好房"平臺,還做好了三年內不賺錢的準備。
這一年,買房子,賣房子的,蓋房子的,都與以前完全不同了。
NO. 4|肆
鄭州車牌已加V
樓市2021年能否走「V」
在樓市面臨前所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經濟繼續向好,但房地產金融監管不放鬆的背景下,那麼,2021年的樓市趨勢將會怎麼走呢?我們該「貪婪」還是「恐懼」?2021年房地產市場還值得投資嗎?
影響房地產趨勢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城市化,貨幣,還有土地市場等等,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因素那就是樓市政策。
2020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明年重點工作時,用較大篇幅提及房地產。
最新政策指示,2021年要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丨圖片源於網絡
其中,政策最大的變局是,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實現租售同權,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在土地供應等方面都給予支持。
這是近幾年來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對房地產著墨最多的一次。
可以預見,在經濟情況好轉的背景下,樓市面臨的政策環境可能更加嚴厲,唯獨迎來利好的是租房市場,在租購併舉的框架下,近些年租賃市場發展迅速,然而,近年來由於惡性競爭、監管缺位等原因,長租公寓市場亂象頻發,蛋殼、自如等頭部運營商頻頻暴雷,房東、購房者的權益受到嚴重損害,如今,在強有力政策支持下,租房市場有望迎來新的春天。
丨圖片源於網絡
當然,這也有一個前提,」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一基本目標不能忽略。
房地產依然是經濟的壓艙石,房住不炒的同時,促進房地產健康消費也是構建內循環為主體,需求側改革引導的新經濟格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也明確提出要「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合理的住房消費依然是被鼓勵和支持的對象,調控政策或將在相關方面進行補充和優化。「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亦預示著房地產與金融將更多地注重協調發展。
所以,大方向上不以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樓市目標以平穩為主,全國層面的房地產政策不會出現大的放鬆,但不排除部分地方政府在適當的範圍內對房地產市場的態度會「明緊暗松」,以空間換市場,最主要的是一定要有「度」。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預計,2021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將呈現「銷售面積小幅調整,均價平穩上漲,新開工維持高位,投資中高速增長」的特點。
從2021年房地產市場需求端來看,受到房地產信貸環境收緊的影響,預計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將會下降2.3%~3.8%,但是商品房銷售均價將保持結構性上漲3.9%~ 5.4%,由於受到產品結構及一二線城市銷售較好等正向因素的影響。
從供應端來看,在「三道紅線」試行下,新開工將延續調整態勢,但2020土地面積的提升將支撐2021年新開工規模維持高位,全年降幅有望控制在1.6%以內。
從投資方面看,預計2021年全年開發投資額增速或回落至中高位水平,據模型測算在5.4%~6.9%之間。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20-2021)》也預測,2021年全年商品住房價格同比增幅可能會維持在5%左右。而且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也將再創歷史新高。結論就是,明年房價會繼續上漲,平均漲幅5%,局部地區房價上漲仍然可能高達20%以上。
丨圖片源於網絡
當然,這在當下分化的市場更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通常而言,判斷一座城市明年有沒有行情,房價會不會漲,有個技巧,就是看今年春節前這個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有沒有翹尾,也就是說有沒有反常的增大,假如有,那麼春節之後,這種行情就會繼續延續下去,形成比較火熱的小陽春,如果小陽春管控不當,就會繼續火熱下去。
就鄭州而言,年尾樓市仍然幾家歡喜幾家愁,明年樓市大體上也會延續這種態勢開局,然而,隨著春江水暖,行業復甦,鄭州房地產市場才會迎來更加強有力的支撐,對國家中心城市有一億人口支撐的鄭州而言,前景是光明的,雖然可能其並不具備短時間內暴漲的基礎,但其有望迎來強勢反彈。
NO. 4|伍
【結語】
投資比拼的是穿越重重信息迷霧看到未來的能力。
經過長期以來的深度調整,鄭州房地產市場的長期趨勢也越來越明朗。
一方面,未來,改善市場會迎來更廣闊的空間,好房子可能會越來越貴。
另一方面,主城區逐步完善之後,環鄭市場也會迎來逐步修復,以達到一種戰略上的平衡。
根本上而言,房子這個東西,如果純粹從耐用品的角度來看,結合自身不動產的特徵,其實核心的價值就只有三點:
1、地段價值,主要從長期通勤成本上得到變現,地鐵的存在,能夠抹平一定通勤距離的地段價值;
2、配套價值,主要是學區,教育對口是最硬的房產價值表現,這點有一點要注意,新建學區,教學質量有待考驗;
3、產品價值,未來租賃市場更加完善,商品房中改善市場更有空間,有品質的改善房源才是硬通貨。
在健康的市場環境中,價格回歸價值是必然趨勢,而在這樣的趨勢之下,只有真正的核心價值,純粹價值,才能支撐房價,而除了這三個核心價值,其他對房價起到影響的因素,是大勢是大局。
而在大勢面前,我們都是滄海之一粟。
房地產野蠻增長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未來,買房一定要順勢而為,不能強求,不要只盯著價格,更要認準背後的價值。
歡迎添加中原樓市主編微信
提建議、說想法,購房找優惠
均可掃碼添加主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