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菠蘿的嫁接繁殖意義
木菠蘿又叫菠蘿蜜、包蜜,是具有大型果實的熱帶果樹。原產自印度和東南亞一帶。我國在1000多年前已有引進,在海南島栽培很普遍,在雲南、廣東、廣西也有分布。繁殖木菠蘿,多用實生繁殖。其植株之間個體差異很大,變異株多,對優良單株沒有進行系統繁殖。因此,對木菠蘿進行選優和嫁接是實現良種化的重要手段。嫁接繁殖木菠蘿的優良品種,對於快速大量繁育優良品種木菠蘿苗木,提高木菠蘿的品質和產量,以及提早進入結果期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品種類型介紹
在生產上繁殖木菠蘿,基本上是用實生繁殖。由於木菠蘿是異花授粉植物,所以後代遺傳變異明顯,在果實大小、果實形狀以及雌花序上花的密度等均不相同。在品質方面,其果實的甜度、酸度和香味等口感也都不相同。在果實類型上,可分為2類:一類是硬肉類,成熟期較遲,果皮有彈性,成熟時果包與中軸不易分離,果包中果肉乾爽硬脆、味甜香;另一類是軟肉類,進入結果期早,成熟後果皮柔軟,手壓易下陷,果包與中軸易分離,果包中果肉柔軟而甜滑,但也有的味酸或淡而無味。在結果習性上,有的1年結1造果,有的1年內結2造果,群眾稱其為「四季菠蘿蜜」。
砧木培養選用生長良好的母樹,採用發育完整果實中的大粒種子。木菠蘿種子容易失去發芽力,一般要求隨採隨種。其種子在溼沙中貯藏15天後,發芽率為70%;貯藏30天後,發芽率下降為40%採用新鮮果實的種子播種,一般發芽率比較高。將種子放在200毫克/升赤黴素溶液中浸種24~48小時,可獲得100%的發芽率,幼苗出土快,生長良好。可將種子放在潮溼的細沙中催芽,溫度在25℃~30℃時,能很快發芽。當胚根露出,芽萌動時,即可在苗圃種植。通過精心育苗,1~2年生苗可以進行嫁接。
嫁接方法幼苗嫁接一般採用芽接法。木菠蘿的韌皮部受傷後,在傷口處會流出乳汁。如果嫁接的接口充滿乳汁,就會影響雙方愈傷組織的生長與連接。為了克服乳汁的不良影響,就必須把嫁接口上方約2釐米處橫切一刀,深達木質部,寬度要大於芽接切口的寬度。由於其乳汁是由葉片製造的,從上而下地在接口上方流出後嫁接切口就不再受乳汁的影響。
為了便於操作,最好在嫁接前1~2天,先開口放乳汁,然後再進行嫁接(圖8-15)。其嫁接方法可用補片芽接法(參考圖6-28)。接穗要選用12年生木質化程度較高的芽片。嫁接時期,除雨天和寒冷季節外,其餘時期均適宜。嫁接部位,可根據砧木的大小而定。對於1~2年生的幼齡砧木,可接在砧木的基部。如果砧木較大,可接幾個頭,進行多頭高位芽接。嫁接後,用塑料條捆綁,露出接芽。接後不剪砧。
待嫁接成活後,一般在接後20天,於接口上留2~3片老葉後進行剪砧。以後要控制砧木葉腋中芽的萌發,可將砧木芽抹除,促進接芽萌發。待接芽萌發生長後,再在接芽上方1釐米處將砧木剪除,以加速接穗的生長。在多頭嫁接時,砧木接口下部的老葉可以長期保留,但對砧木的發芽,要及時抹除,以利於接穗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