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了,美國為何都沒能根治大規模社會騷亂?

2020-12-18 和訊網

一個無名小卒之死,引發一國之亂,美國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美國畢竟是這個星球上最強大的國家,若暴亂發酵下去,它將如何向外轉移國內矛盾?

這,值得我們警惕。

1憤怒之火,觸目驚心

5月25日,在美國明尼蘇達州阿波利斯市,一名叫作喬治·弗洛伊德的非裔男子因涉嫌使用假鈔被拘捕。白人警察德雷克·喬文無視嫌疑人不斷呼救和哀告,用膝蓋跪壓其頸部至少7分鐘,當確信對方已經被徹底制服後,發現此人基本沒了呼吸,這時才呼叫救護車,最終該黑人男子死亡。

視頻曝光後,引發美國國內大規模騷亂。

2020年5月30日,美國華盛頓特區,者投擲爆炸物。

28日,憤怒的示威者一度「佔領」明尼阿波利斯市的警察局,現場如同「戰場」——抗議期間示威者縱火30餘起,其中包括16處建築火災;多輛消防車被示威者以石塊等硬物損壞;警察局第三分局附近的百貨商店被洗劫一空,附近店面的玻璃幾乎全部被砸;一處漢堡店甚至被燒為平地……

2020年5月30日,美國明尼蘇達阿波利斯市,一名抗議者戴著寫有「我不能呼吸」的口罩。

直至天亮,大火仍熊熊燃燒,觸目驚心。市區治安狀況極度嚴峻,州長沃爾茲向明尼阿波利斯和聖保羅緊急調撥500名國民警衛隊士兵協助維穩,這兩座城市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隨後,局面非但沒有平息,抗議活動已從明尼蘇達州蔓延至全美,而且呈現出升級態勢。

2020年5月30日,美國華盛頓,示威者與警察對峙。

紐約市的抗議活動升級為暴力衝突,有人甚至試圖奪取警員配槍,多名警員被打傷,警察局逮捕了至少72名抗議者;

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的示威活動中,7人身受槍傷,明尼蘇達事件將該市市民對另一起惡性執法事件的憤怒推至高點——3月,一名非裔女子在家中被警方擊斃;

科羅拉多州丹佛市也出現多股抗議隊伍,在此過程中,有人打砸車輛、破壞公共設施,當地警方動用橡皮子彈和催淚彈等手段進行鎮壓;

俄亥俄州首府哥倫布則有部分抗議者闖入議會大廈……

據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統計,至29日晚,抗議者走上了全美22州及華盛頓特區共33個城市街頭進行抗議示威。

2雙重標準,一致甩鍋

暴亂發生後,美國總統川普急忙敦促當地行政官員採取強力手段去平息事態,將示威者稱為「暴徒」,並且放出狠話:「再這樣,就開槍」!

這個畫風,與美國政要們之前在香港事件上的表態形成了鮮明對比。

我們稍微回顧一下:

他們把在香港發生的打、砸、燒、搶等犯罪行為說成「表達民主意見」,在旁呼籲中國政府跟他們「對話」,而且,對於保持高度克制的香港警察橫加指責。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眾議院議長、身為民主黨的頭面人物之一的佩洛西,居然把火焰熊熊燃燒的香港街頭慘象稱為「美麗的風景線」!

現在,抗議和暴亂,已經迅速從明尼阿波利斯蔓延至全美,連白宮和國會山也被示威者團團包圍。

2020年5月30日,美國華盛頓,騷亂現場的一名警察。

如今,這些政客們推開窗就可以看到他們心目中「美麗的風景線」,卻動用國民警衛隊「恢復秩序」,揚言絕不手下留情……

更有甚者,當地30日一早,明尼蘇達州州長蒂姆·沃爾茲在記者會上表示:目睹暴力在全美蔓延,他開始思考,這是不是極端分子煽動,或是外國勢力操控所致。

美國政客的「雙重標準」絕不僅僅體現在近期的表態上。

從其一直在自我標榜的理念來說,其一,美國是個很自由的國家,遇到什麼不滿的事,公民們可以走上街頭去抗議;其二,美國是個講人權的國家,無論是執法者還是嫌疑人,在這個概念之下均為平等;其三,美國是個很民主的國家,選民可以用手裡的選票把讓他們惱火的政客趕下臺。

2020年5月30日,美國明尼蘇達州騷亂現場。

按照這個邏輯,這些抗議者根本犯不著冒著國民警衛隊的槍林彈雨、用「打砸搶燒」的激烈模式去表達和發洩自己的不滿。

即便政客口中的「自由」「人權」「民主」都不可信,在法治的美國,按《憲法第二修正案》規定的「公民持槍權」,大夥可以拿起武器反抗暴政。不過,此類事情似乎並沒有真實地發生過。

那麼,在現實版的美國,我們看見的是什麼呢?

3不光彩事件,充斥美國史

在美國,這種事情早已不是第一次發生了。種族歧視、反戰等群體事件及其引發的種種問題,幾乎縈繞在美國建國以來的各個時期。

回顧美國早期鎮壓群體事件的歷史,經常是國民警衛隊都不夠用,出動聯邦軍隊、甚至動用坦克的場面並不少見,死傷累累是家常便飯。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如在1932年「補償金遠徵軍」事件中,日後成為世界級名將的麥克阿瑟和巴頓都扮演了不光彩角色;在1967年底特律的種族騷亂造成43人死亡、超過1000人受傷。

1970年5月4日,美國俄亥俄州,國民警衛隊準備驅散肯特大學抗議學生。

1970年5月4日,美國肯特大學學生遊行反對越戰。抗議聲勢越來越大,美國政府照舊動用國民警衛隊進入校園鎮壓。一開始,氣氛還相對和諧,有女孩面對國民警衛隊士兵的槍口往裡面插了一朵玫瑰,士兵也對她報之一笑。

美國媒體留下了這個美好的瞬間,此後,他們經常拿這張照片展示「民主和愛的力量」。然而,真相比照片殘忍得多——不到一個小時,往國民警衛隊士兵槍口插玫瑰花的那個女孩就死在了祖國暴力機構的槍口下。

當時,抗議集會的學生越聚越多,國民警衛隊先動用催淚彈驅散,而後進行了實彈射擊,造成13名學生死亡。

女學生的鮮花擋不住士兵的子彈。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基本廢除了「種族隔離」的相關法律和行政模式,此後,政客們就站在了「自由和人權」的制高點上。

這裡解釋一下,庫叔為什麼要說「基本」二字呢?就廢除教育中種族隔離問題,美國司法部至今還在跟密蘇裡州克利夫蘭市地方當局打官司。

1992年,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爆發了一次美國自1960年以來最嚴重的種族騷亂,其造成了53人死亡、2000多人受傷,當然,還有大量的公私財產損失。

1992年4月29日,美國洛杉磯,洛杉磯一地方法院宣判毒打黑人青年羅德尼·金的4名白人警察無罪,引發抗議活動。

挑起事端的黑人男子羅德尼·金超速駕駛證據確鑿,在遇到警察攔阻的時候不但不停車、反而加速逃竄;在警察圍堵之下,他不得不停車,拒絕警察盤查並抗拒逮捕。

為了制服他,警察兩次對他使用了電擊槍並且打了他56警棍。在他求饒後,警察把他送往醫院。事後,一個全部由白人組成的陪審團裁定警察的做法合理合法。

然而,該視頻在電視臺播出之後,引起軒然大波。洛杉磯街頭騷亂開始了。洛杉磯警察和橘縣治安官辦公室無力阻止事態,放任很多街區自生自滅。所謂「韓國裔美國人抱團武裝對抗打砸搶」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

最後,加州政府出動了國民警衛隊進入洛杉磯恢復秩序。國民警衛隊擁有自動步槍、機槍和裝甲車,由於實力相差懸殊,即便是,也沒人敢真的「持槍反抗暴政」。而且,更重要的是,國民警衛隊不搞「無罪推定」——先逮捕再審判,那可是真的開槍、當場要命的!

4悲劇,為何一直重演?

不斷出現如此大規模的騷亂,而且還是老問題,照理說,美國政府和立法機構應該痛定思痛,好好反省,然後做出相應的政策和法律調整,避免類似慘劇再次發生。

然而,此後美國各地仍不斷因為警察執法中可能發生的過度使用暴力而造成騷亂。

2020年5月30日,美國明尼蘇達州騷亂現場。

有人把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歸於美國政體。美國實行聯邦政府和州以及地方分權制度,上一級政府部門往往管不到下一級的事情。那麼,騷亂屢禁不止的原因,在於這些事件都發生在某個地方,地方治理無效,且沒法引起國家層面的重視。

這種行政體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聯邦政府處理某些全國性問題時的低效,但是,若把騷亂的原因歸結到這裡,就有點站不住腳了。

舉個例子,2013年,被視為美國種族平等標誌的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的那一年,因為全國各地警察不斷過度使用暴力、尤其是可能存在針對黑人使用暴力的問題,美國爆發了一場席捲全國的「黑命貴」運動。

上有流著一半黑人血液的總統,下有席捲全國的群眾性運動,期間,美國還經歷了諸多各種層次的選舉,執政官員和各級議員多數被換了幾輪。

然而,事態有所改觀嗎?

事實是,美國各地警察過度使用暴力的問題繼續存在,尤其是針對黑人的暴力現象似乎也沒有改觀,美國各地時不時就上演一場此類騷亂。

也有人認為,在美國,針對黑人和拉美裔群體的盤查以及做出反應都是一種基於效率的考慮——二者都是犯罪高發群體,美國又是個持槍普遍的國家,警察必須保持「暴力優勢」才能確保安全。

美國監獄人口佔全美人口1%,其中黑人超過40%,20%左右是拉美裔,兩個群體分別佔美國人口的15%左右。單從數據上看,此舉似乎有理,但是,再深入思考一下,為什麼這些少數族裔犯罪率更高呢?

美國政客們似乎並不願意在與自己選票無關的事情上費心,對於這些群體的處境和利益訴求漠不關心。

5誰,誘發了群體暴力?

一個社會要想健康發展,要讓各階層社會成員都能夠表達自己的意見,讓大家聽到彼此的聲音。

選舉,是公民提出訴求的最理想平臺,這種表達能夠在政治生活中產生效果,能促進立法者和執政者有效地調整法律和政策,推動社會良性發展。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選民在洛杉磯西好萊塢市圖書館的投票站填寫選票。

美國的選舉制度推行了200多年,確實在不斷完善,但是,精英階層固化越來越明顯,在這種大環境下,普通民眾對自己的政治權利不太上心。

兩大政黨的精英們綜合考慮自己政治傾向和背後富豪們的利益領域,運用資本的力量把持傳媒,確保普通公民只能根據被「加工」過的信息、在有限的候選人中間做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公民只能像牽線木偶一樣被政客們拖入選舉遊戲,沒有機會自主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和政治傾向。

只要多跟美國老百姓多接觸一下,你就會發現,他們對自己處境的認知比較清晰:「政治就是精英們的遊戲,而這些精英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其實都差不多,我們怎麼投票都不會太改變自己的處境」。

到了最後,感覺被排斥在體制之外的他們,自然會對整個體制產生厭棄,投票率低就是一個典型表現。

美國大選投票率一般在40%到50%左右,與歐洲國家的80%相比實在不高。因此,時間和天氣都可能成為決定美國某個政黨勝敗的關鍵——一旦某個群體因為工作或者天氣不去投票,對結果的影響自然不小。

有些公司老闆為了支持特定黨派,會專門給員工放一個帶薪假期,鼓勵他們去投票。

川普之所以成功上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看穿了美國政治遊戲這套規則的弱點,利用網絡、社交媒體繞開了這套規則,抓住了一部分覺得自己被拋棄的選民心理,一舉入主白宮。

說到底,美國政客們這些年所做的事情,不過是抓住一部分人的心理、以代表這部分人利益為幌子爭取自己的政治勝利。因此,無論誰站在臺上,臺下都有被忽視甚至拋棄的群體,他們的憤怒無人問津,日積月累、直至爆發。

誠如此次騷亂爆發之後美國媒體人所說,目前,美國正面臨兩種最致命的病毒:新冠病毒和「歧視病毒」。

前車之鑑歷歷在目,有國民警衛隊和聯邦軍隊助陣,明尼阿波利斯的事情肯定很快會解決,所謂「持槍反抗暴政的權利」不過是個說辭罷了——當手槍和步槍遇上機槍加裝甲車,惜命的美國人非常懂得如何選擇,更何況等著他們的,還可能有坦克、大炮……

6誰來解決問題?

社會在發展,發展過程中總是會出現問題。

關鍵在於,誰來解決問題?

在這件事上,「抗議的自由」和「選票懲罰不稱職官員」,這些美國憲法基石原則都不靈。前副總統、現總統候選人拜登不得不哀嘆,稱此事的原因是「根深蒂固的體制性不公」。

「根深蒂固的體制性不公」,拜登找對了重點,但是也許並不全面。

美國的種族問題,恐怕不只是「體制性不公」那麼簡單,同時,暴露出美國社會政治制度對於重大做出反應和調整之能力存在的問題。

就算不從1992年洛杉磯種族騷亂開始計數,自2013年的「黑命貴」運動到今天,都已經過去了7年,可是,事到如今,當權者除了表態「再這樣,就開槍」,仍然一籌莫展。

在美國現行選舉制度下,每個參選的政客都很清楚,自己沒可能代表所有人。

最要緊的是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因此,他們只會著眼於如何鞏固自己的票倉,不會為跟自己傾向相左的那部分人耗心費神。

偏偏美國又是一個鼓勵「多元」的社會,政治精英們的這種操作,在保證多元化的同時,實際上,是在不斷強化各個「元素」之間的「隔離牆」,甚至煽動群體間對立、加深社會裂痕。

美國的政治精英們總是在講「憲政是共識的表現,社會共識是政治平穩運行的保證」,然而,一個越來越分裂的社會,「共識」的下場,只能是被不斷削弱,到現在,這個「共識」薄弱到只剩下字面上的「自由」「民主」和「人權」了。

至於怎麼維護「自由」這件事上,從此次騷亂來看,政客們刻意「共識」已經被削弱得差不多了,不然,「川普們」也沒那麼容易上臺。當川普發出「再這樣,就開槍」的威脅之時,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美國政治和社會趨向進一步分裂的徵兆。

其實,根據價值觀的不同,社會成員意見的表達可以有很多方式。在一個政治制度下,只要這種表達有足夠的效率,讓執政黨能夠及時認識到社會成員普遍意見、及時發現社會突出矛盾,這個社會的治理就不會太差。

從基本政治原理來說,政黨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掌握政治權力,並且,與具有宏大戰略眼光的政治家相比,美國政客們總是急功近利的,沒有誰願意讓出自己的社會基礎去成就大局。

像美國這樣,把政黨自身利益和大眾利益推向逐漸分道揚鑣的窘境中,騷亂的根源得不到解決、「歧視病毒」還在,悲劇,就會不斷重演。

來源:瞭望智庫

相關焦點

  • 美國媒體為何選擇性忽視宏都拉斯和巴西的大規模騷亂
    作者:王德華關於莫斯科舉行集會的新聞,不斷轟炸著美國人,但為什麼宏都拉斯和巴西的大規模抗議活動不在議事日程上呢?美國專家李坎普分析了美媒為何在這個問題上保持沉默。擁有900萬人口的拉丁美洲國家宏都拉斯發生大規模騷亂,民眾對親美總統奧蘭多·埃爾南德斯表示憤怒。坎普在《今夜編輯》節目中指出,在暴力示威浪潮中,美國外交使團遭到抗議者的襲擊,但美國主流媒體對此隻字未提。
  • 騷亂 | 衝突不斷!美國再次爆發大規模集會 社會撕裂現象愈發凸顯!
    就在波士頓遊行的前一天,美國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18日晚間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聲援在夏洛茨維爾騷亂中挺身而出、對抗白人民族主義者的人們。數千名示威者高呼「不要3K黨」等口號,沿著波特蘭市內大道行進,隨後還為夏洛茨維爾騷亂中的死難者舉行了默哀儀式。
  • 不禁槍的美國遊行演變為騷亂,但是為何卻沒有發生大規模槍擊?
    不過這僅僅是個人的行為,幾乎不可能出現民眾大規模持槍去襲擊警察局和政府機關的情況。首先一個原因,騷亂本身是有公眾遊行示威所引發,而民眾遊行示威的初衷是為了表達不滿,譴責暴力,主張公民權利,其最終目的是為了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遊行示威本身並不是為了攻擊警局,更不是為了打砸搶。
  •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再次暴發大規模騷亂。有示威者在抗議活動...
    【波特蘭再發騷亂 示威者向警方扔刀還動用"迫擊炮"】當地時間7月2日晚,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再次暴發大規模騷亂。有示威者在抗議活動中燃放「工業煙花」,導致1人被炸傷。還有示威者在當地法院外用「迫擊炮」開火。
  • 美國會騷亂凸顯「兩個美國」對立加劇
    多家媒體認為,國會騷亂凸顯美國社會兩極分化加劇,同時再次暴露出種族主義下警察執法「雙標」嚴重,導致「公眾對美國民主制度的信任坍塌」。社會兩極分化加劇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在日前發布的「2021年世界十大風險」報告中,將美國政治分裂列在首位。
  • 真是難為美國專家了!國會山騷亂都能吹成一樁「喜事」
    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這次騷亂的確讓美國在全世界面前丟盡了臉,各種嘲諷和吐槽紛至沓來,一盤又一盤「蝦仁豬心」端了上來,也深深刺痛了老美的愛國心。但是不要怕,美國專家替你們解憂來了,他們已經論證出:國會山騷亂是好事,意味著美國軟實力已經觸底,以後就會反彈。
  • 天災人禍同時降臨美國:疫情和騷亂還未控制,山火颶風又接踵而來
    估計誰也沒想到,稱霸世界多年的美國居然成了全球疫情重災區,而疫情和騷亂還在繼續,山火又伴隨著颶風降臨美國。如果說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是哪個?很多人腦海裡第一時間出現的就是美國。然而科技發達、實力強勁的美國在這次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危機中,卻成為了重災區。
  • 埃及球迷騷亂逐漸平息 社會無大改觀或為誘因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戴貝):埃及東北部港口城市塞得港的一座球場,2月1號發生了球迷騷亂事件,目前已經導致74人死亡,數百人受傷。面對這起造成嚴重傷亡的騷亂事件,埃及當局正在採取哪些措施進行應對?這起惡性騷亂事件又折射出當前埃及社會怎樣的亂局?
  • 我讀︱楊長雲:為什麼美國城市總是發生騷亂?
    該書詳述了北美殖民地時代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間發生在紐約市的11次騷亂,既有種族衝突,又有殖民反抗,還有社會動亂、食品騷亂等。十九世紀末是美國快速城市化發展階段,城市社會問題突出;因為種族主義、民族問題、貧富差距、勞資矛盾等,美國歷史上城市騷亂在各大城市此起彼伏。美國城市為什麼總是發生騷亂?
  • 俠客島:聽說美國騷亂有「幕後黑手」,真的嗎?
    他對外表示,騷亂事件已不再是關於那名黑人男子的死亡,「這是在攻擊我們的社會,灌輸恐懼,並擾亂我們偉大的城市。」他隨後又說道:「當你看到這種情況蔓延至美國各地時,你會開始思考,這究竟是一種本土恐怖主義,是意識形態極端分子煽動的活動,還是有外國勢力在破壞我們國家的穩定運轉。」
  • 美國費城因騷亂實施宵禁
    新華社華盛頓10月28日電(記者徐劍梅 鄧仙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最大城市費城的市政官員28日宣布,因警方槍殺黑人男子引發連續兩夜的抗議和騷亂,費城從當天21時至翌日6時實施宵禁。  據《費城問詢報》報導,宵禁開始後,費城沒有出現大規模抗議活動。在費城西部,一些抗議者因違反宵禁被捕,另有數人因涉嫌搶劫商家被捕。
  • 1967年美國歷史上的種族騷亂,暴力侵襲世界汽車之城——底特律
    1967年底特律騷亂,又稱為「第十二街騷亂」,發生於美國密歇州根底特律。這場騷亂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騷亂之一。1967年7月23日凌晨,底特律警方查抄一間位於第十二街和克萊爾蒙特街交界的無牌照酒吧,無端逮捕數十名黑人,從而黑人和警方發生了摩擦,導致了引發後面一場大騷亂。熊熊大火燃燒城市的兩邊街道,並且瀰漫著鋪天蓋地的濃煙,看著以為是什麼自然災害或者戰爭的場面一樣,其實兩樣都並不是;而是美國的底特律發生騷亂的現場。
  • 川普一直主張鎮壓騷亂,為何被拜登指責煽動暴力?到底誰在縱暴
    美國的大選已經激烈地展開了,現在兩黨的候選人川普與拜登處於相持不下的狀態,雙方在許多問題上展開的針鋒相對,相互指責對方的失誤之處,提出自己的新方案,那麼自然離不開目前美國正在進行的騷亂。如果談及到目前的騷亂情況,那麼川普絕對會有驚喜,他一直主張鎮壓騷亂,可是對手拜登卻認為川普煽動暴力,川普自然不能接受這樣的指責,即然拜登敢公開斥責川普在煽動暴力,反被川普指責偏袒暴力分子,不禁讓人想問:到底誰在縱暴呢?這讓人有點不奇怪了,為何被拜登指責煽動暴力?
  • 美國騷亂愈演愈烈 疫情防控雪上加霜
    大聲說話、唱歌、喊口號都會向空氣中釋放更多飛沫,而催淚瓦斯和胡椒噴霧會讓人流鼻涕和咳嗽,這些都有利於病毒傳播。據新華社記者連續數日在首都華盛頓的示威現場觀察,雖然抗議者們大多數都戴口罩,但由於人數眾多、地方有限,他們幾乎是人擠人,根本無法維持安全的社交距離。目前已有多名疫情重災區官員都對疫情表示擔憂。
  • 美國騷亂不止,香港文匯網:戴耀廷、郭榮鏗看到你們的美爹如何平亂...
    文章還提出9個問題,質疑美國一些政客、媒體,以及香港一些反對派、亂港分子等對待兩地暴力衝突的雙重標準。文章稱,「I can't breathe」這一句話,引爆了全美國的騷亂,騷亂也揭示了美國政界的雙重標準。5月25日一名明尼蘇達州的黑人男子被警察以膝壓頸而死,死前便喊著這一句話。
  • 美國的僱傭兵,為何會出現在塞爾維亞的騷亂中?普京已聲援武契奇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對外發布會上明確表示,這場暴亂行動是外部勢力美國「黑水」公司的僱傭兵在背後為暴徒們提供幫助,是反對派勾結國外勢力發動的。塞爾維亞國防部長亞歷山大武林更是直接說到,這場暴亂活動是企圖發動內戰的暴亂分子,在外國勢力支持下試圖發動內戰並奪取政權。因為在與警方的對抗行動中不難看出,這些暴亂分子使用的工具和訓練有序的進攻!
  • 美國對騷亂「秋後算帳」嗎?安提法或被證明無罪,真的黑手更可怕
    美國的騷亂活動已經持續一個多月,已經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各地的情況還有所不同,在西雅圖等地受到了縱容,在另一些地方則受到嚴重的打壓。美國城市從總體來說,目前的騷亂屬於屢禁不止,難以控制,如今又有了新變化,在20020年6月底的時候,人們發現美國的司法部已經著手對騷亂中的發生的幾百起暴力案件進行調查,這是美國對騷亂
  • 1967年「底特律騷亂」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騷亂之一
    底特律騷亂發生於1967年的夏天,密西根州底特律市維吉尼亞公園附近,是美國歷史上最暴力和破壞性最大的騷亂之一。持續了五天的流血,燃燒和搶劫導致有43人死亡,342人受傷,近1400座建築物被燒毀,約有7,000名國民警衛隊和美軍加入。
  • 弗洛伊德之死為何引發全美騷亂?僅僅因為種族矛盾嗎?
    無論哪一方先感受到和平被打破,都容易引發騷亂。所以騷亂過後,可以在媒體上看到雙方互相指責是由對方先引發的衝突。警察會認為是遊行示威者先越界冒犯,遊行示威人群中有部分人是在破壞這個城市,他們是在保衛這個城市;而遊行示威者會認為在警察使用暴力之前,遊行和示威都是和平的,是因為警方先使用了暴力,他們才會升級到用暴力來反抗。
  • 維吉尼亞大騷亂 美國亂世的見證者 李將軍
    今天維吉尼亞大騷亂再次驗證我的預判,今天美國的國內種種矛盾已經激化,一點火星就能燃起熊熊大火。這起事件的起因是維吉尼亞州政府準備拆除美國南北戰爭中,南方邦聯的著名軍事將領羅伯特 .李的雕像,本來是一件極小的事情,結果引發了美國種族主義者的群體衝突和大規模騷亂,場面血腥,慘不忍睹,目前已經造成了38人死傷,目前美國政府已經進入了緊急狀態,估計這事還將繼續蔓延到其它地方,帶給美國社會深深地撕裂和傷痕!